自由恋爱VS包办婚姻,哪种家庭更牢固?


标签:
自由恋爱包办婚姻爱情婚姻夫妻家庭离婚分居网恋 |
分类: 老子的故事 |
http://s11/middle/5c66ccb8g93c3b8c55a4a&690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1978年的百姓家庭生活)
包办婚姻,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婚前可能不曾相见,结婚之后,可能会结出爱情的硕果,也可能没有爱情。但是,包办婚姻的家庭异常牢固,几乎不会离婚。至今的农村,自由恋爱的不多,相当规模的男男女女都是靠媒婆的嘴巴结合在一起。传统婚姻强调白头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生一世只能结婚一次,除非异常特殊原因才能离婚。传统认为,离婚是一种耻辱。
自由恋爱就不同,它是以爱情为第一。有爱情,才能结合在一起,没爱情了,就双方分离。爱情好比闪电,闪几下就没有了,也如同泡影,迟早要破灭。因此,以爱情为第一的婚姻往往最终会分离。因此,城市中离婚率非常高。今日结婚,明日离婚,见多不怪。我一个兄弟26岁结婚,28岁离婚。之前与妻子在大学就开始相识、恋爱,把女友从北方带到江南。8年恋爱、2年婚姻,一朝结婚还没等生下孩子就离婚,也令我欷噓不已,搞得我将来在朋友二婚时还得再喝喜酒再送红包。
http://s12/middle/5c66ccb8g93c3c494659b&690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1988年的百姓家庭生活)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婚姻随父母、媒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随物质、经济;二十一世纪爱情随缘分、看感觉!”这就是不同年代的人的爱情观,从包办婚姻的服从,到婚姻自由的选择、再到对“爱情至上”的崇尚,特点迥异,但都深深地打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男女之间是先结婚后恋爱,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遵循的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也就是这种责任和奉献,让A男和B女的婚姻一路笑着走过60年。A男称,他们家由当初的夫妻二人到现在的十几口之家,B女受过数不尽的苦。其实,在那个年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丈夫在外忙工作,妻子在家承担一切也无怨无悔。因此,夫妻之间一般都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夫妻矛盾相对很少。就像A男和B女一路走来,不正是“先结婚后恋爱”的最美诠释吗?同时,在那个年代,组织安排也曾是盛行的婚恋方式。
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恋爱自由,年轻男女主动追求幸福,“谈恋爱”终于成为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恋爱模式也从80年代的看电影、压马路、牵手到了90年代初的蹦迪、卡拉OK、旅游等多样化,甚至出现了婚前性行为的现象,青年男女之间的自我个性意识也慢慢彰显。C男和D女经熟人介绍认识,其实当时两个人见面都不是非常满意,但是双方家长特别中意,无奈两人只有硬着头皮开始了恋爱。不过,经过一年多的交往,两个人都找到了感觉,觉得对方是值得相伴一生的人。热热闹闹的婚礼过后,两人开始过上普通小夫妻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会为小事发生矛盾。当孩子出生后,D女带着孩子随C男到了部队,结束了两年两地分居的生活。到了部队后,C男忙完工作忙家务,给了D女无微不至的关怀。慢慢地,两人矛盾少了,彼此爱意更浓了。D女觉得,过去的选择没错。
http://s8/middle/5c66ccb8g752d2e2f0cc7&690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1998年的百姓家庭生活)
在那个年代,随着经济因素对婚姻的影响日益加大,人们的择偶观逐渐由理想主义走向务实。以前,一张床就能结婚,但80年代初期,结婚时有了“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录音机)的要求,到90年代初,得备齐“三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或“三金”(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才叫体面。人们心中的婚姻不再是一切为了革命工作服务,而是有了追求幸福婚姻的渴望。所以,职业、家境、户口问题成为择偶时的重要因子。
二十一世纪,我的爱情我做主,随缘分重感觉,追求个性。婚恋观念全面开放,网络恋情、速配婚姻成为一种新型形式,“异地恋”、“老少配”早已不再新鲜,但无论哪种形式,青年男女择偶时都随缘分重感觉了,目的就是追求一份真爱情。虽说爱情至上,但是爱情却不是纯粹的。青年人追求轰轰烈烈的恋爱的同时,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没有一个相对“门当户对”的家庭背景,恋爱也可能告吹。同时,真正全面走向社会的女性在婚姻中也要求平等,不愿意再做男人后面默默无闻的牺牲者,不再天天只围着丈夫和家庭忙碌。她们要独立,要实现自我价值、要发表自己意见,于是此时的情侣或者夫妻有矛盾有争吵便在所难免。在双方都不能妥协和忍让的情况下,由争吵走向分手也就不再稀奇。如今,自由恋爱组成的家庭离婚率远远高于包办婚姻家庭,正是因为过于强调“自由”,使得双方的“责任”感不强,分手也就成为家常便饭了。
http://s6/middle/5c66ccb8g93c3d6af3825&690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2008年的百姓家庭生活)

-
0(0%)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