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之旅专题之四---英国建筑与中国建筑的对比
(2008-09-29 17:29:08)
标签:
英国旅游文化感悟随笔建筑 |
本次英国之行,因为没有逛到繁华的商业区,因此可以说对城市的了解还不够全面。这里只就所见而言。
英国的城市是古老的。这里所谓的古老,不光是指城市开始建造的年代的久远,而且是指城市现存设施的年龄。中国很多城市也是古老的,但现存设施却可能很年轻。以至于除了书籍的记载,你看不出这个城市多少古老的标志。因为城市的设施常是短命的。这种短命,不论是街道、建筑物、还是地下系统,都是如此。中国人很勤劳,总是在盖房子、修马路、挖地沟。但不久就要重干一次,因为质量差。英国人这类事情干完一次就不用再干,后代等着享福。因为他们建成的东西能用几代时间,而且他们也不愿意破坏祖宗留下的东西。如果后代也想干点什么,就自己另搞一样,但这另一件事一旦开始干,就不要指望立刻干完。就可能这辈子也完不成。
我在写大英博物馆文物时,已经写道,在英国人眼里,中国人的产品可能都属于劣质产品。这事可能自古如此,并非商业社会的产物,也非哪个党搞糟了,或传统道德伦丧德结果。这与民族的特性有关。中国这个民族太希望立刻看到结果了,太不会享受过程了。只有不断的结果才能鼓励他们不断继续干下去。而英国民族,广而言之整个西方民族,仿佛天生就有一种使命感。他们的寿命和我们的一样长,但他们却可以超越个人寿命,在几代,甚至几十代人之间形成一种强大的群体意志,总是去干一些在个人看来只有过程的事情。这种特性特别能体现在各种城市建筑和设施的建设和保持上。我们看到西方城市那么多精致的建筑、那么多精美的雕像。难以想象他们费了多少时间。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做的任何事都被凝固住了。这些事可以比拟为珊瑚的生长,旧的珊瑚石化,新的珊瑚在其上长出,整个珊瑚礁越来越大;而中国则像每年一割的麦子。麦根腐烂,复归泥土。永远只是表层的一片。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