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晋商之源)消失的繁荣--太谷

标签:
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度假旅行〖休闲〗 |
晋商如同一颗闪烁的星辰,拥有着诉说不完的故事,更值得我们后人去发掘和复原曾经的那段历史。耳旁能够听到最多的就是平遥、祁县、甚至榆次,而被人们遗忘的还有一个小县城,它曾被称之为中国的华尔街、小北京,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卫聚贤曾说:“山西金融之中心,系太谷”。那就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太谷县,这座城市似乎是在晋商的繁星之中被遗忘的一个角落,但是,太谷浓厚的历史以及这里发生的故事,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2018年的国庆如约而至,忙碌的人们终于可以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享受一下美丽的大自然、可以去感受一段不一样的旅途,用不同的眼睛去欣赏不一样的世界,有的人喜欢爬山,喜欢那种山高人为峰的豪迈,有人喜欢大海,喜欢倾听海浪怕打岸边礁石的声音。有人喜欢策马鞭驰在无边无际的草原、有人喜欢寺院、道观之中的那种宁静、此时知名的景点一定是人山人海,但是难得的假日又不想错过带着家人一起去旅行,去感受大自然,去放松自己的心情。
再三的思索,我决定前往距离太原30多公里的太谷县,可以说是一次探索之旅,去寻找曾经晋商遗忘的地方,民国太谷县知事安恭己为《太谷县志》所作序文中说:“谷人自有明迄清之中叶,商贾之迹几遍行省,俨然操全省金融之牛耳。”民国15年出版发行的、由山西省教育厅编辑的商业课本中称“太谷是山西全省的第一个商区”。
清末民初,晋商进入鼎盛时期,而位于晋中地区的太谷、祁县、平遥又成为晋商集中的核心区,其中的太谷“不仅富甲全省,其私宅园林规模之大,构建之精,人文之盛也冠于它邑”,当年民间就流传有“金太谷,银祁县,平遥是些小买卖”的说法。余秋雨在其《山居笔记》中的《抱愧山西》一文中也曾写道“翻阅宋氏三姐妹的多种传记,总会读到宋霭龄到丈夫孔祥熙家乡去的描写,于是知道孔祥熙这位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也正是从山西太谷县走出来的。美国人罗比·尤恩森写的那本传记中说:‘霭龄坐在一顶十六个农民抬着的轿子里,孔祥熙则骑着马,但是,使这位新娘大为吃惊的是,在这次艰苦的旅行结束时,她发现了一种前所未闻的最奢侈的生活。……因为一些重要的银行家住在太谷,所以这里常常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
带着一系列的问号驱车沿着太太路半个小时的路程就会来到当时商贾云集、殷实富庶的地方。告别了平日里的生活方式,去寻找“金太谷”的踪迹。
我也曾多次来过太谷,只知道太谷最有名气的就是:“太谷饼”,此行太谷,走进古县城眼前豁然开朗,我竟然能够忽略家门口这道美丽而别有一番风味的美景。走进老街深处,随处可见砖雕、木雕、高门大院皆在绿色中沧桑凝重,老街,从千年时光里来,终将回到千年时光里去,淡静而又优雅,豁达而又包容。匆匆地在城中行走,很想多看看这些富家的住处。一座座高大的青砖瓦房,仍能映射出当年富豪的阔绰,这些山西商人他们凭借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囤积财富,造园修城。
行走在千年的石板路上,道路两旁古香古色的青砖绿瓦,散发着历史弥留的味道,每一座宅院,每一个店铺,都似乎在讲述着一段段不曾被发掘的历史,分散在古城内到处可见大小票号,据史料记载,古城内竟有三分之一的店面是票号,鼎盛时期共有180多个票号起于太谷,遍及全国各地。
太谷,作为山西商业的一个繁盛之区,其商人的经商活动逐渐成为晋商中一支劲旅。据有关史料记载:清代中叶以后,"商贾辐辏,甲于晋阳",太谷商业进入鼎盛时期,道光二十二年(1842)《太谷重修大观楼捐银碑》记载,当时太谷捐银的商号就有600余家。全县近半数的壮年男性出外长期从事商业活动,太谷商号遍及全国各大码头。从经营的行业来讲,票号、药材、绸缎、皮货、呢绒、布匹、典当、粮食、杂货、副食、土产、麻铁、颜料、茶庄、客栈应有尽有;从活动范围来讲,北起东北、蒙古,南到四川、广东,西达新疆、青海,东至京、津、徐、沪、杭、闽,全国商埠大邑、水旱码头,几乎都有太谷商人的生意,还远足外蒙库伦(乌兰巴托),俄国的伊尔库次克、莫斯科、日本、美国等地。晚清光绪年间,县城的东街、西街、南街商号林立,鳞次栉比,其中著名的有:协成乾、志诚信、世义信、锦生润、大德玉、大德川、公合泉、裕源永、保隆堂,还有祁帮、平帮设在太谷的分号大德通、大德恒、三晋源、合盛元、日升昌、蔚丰厚、蔚长厚等;帐庄有:砺金德、用通五、三晋川;药材行有:广升远、广升誉、广益义、广懋兴、广源兴等20余家;绸缎布匹百货业有:万聚恒、锦全昌、万泰恒、恒升泰、元生利等;土产杂货业有:瑞隆裕、义兴隆、达泉涌;生烟业有西谦亨、北谦亨。这些商号中的多数主要是经营大宗批发业务,其次才是零售,其时,有一位太原的晋绅叫刘大鹏,他在太谷私塾教书时,写了一本《退想斋日记》,书中记录了太谷当时的富庶繁华:"太谷为晋川第一富区也,大商大贾都荟萃于此。城镇村庄,亦多富堂,故风俗奢侈为诸邑最。"他还说,当时的太谷有"五百万金者1户,百万金者3、4户,数十万金者数十户,数万金者则不计其数。"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二十二日,适遇冬标之期,"见夫街市之中,商旅往来,肩扛元宝,手握朱提(银锭的代称),如水之流,滔滔不断"。
走在太谷的老街上,到处悬挂着“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这些建筑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显得更加的沉重,更能够感受到历史并不久远的声音,这种古老而残缺的建筑,彰显了它区分于平遥的不同之处,闭上眼睛就可以回到曾经川流不息的人群,络绎不绝的访客。没有完美的修缮,原有的纯正更加的贴近于历史,这种美丽不知道还会维持多久。每一座宅院和店铺都让我沉醉。
太谷旧城的建筑,商号约占三分之一,集中于东西南北四大街;民宅约占三分之二,集中于城内四隅。太谷古城住宅特色明显,普通人家的宅院大多为"三、三制",即正房、厢房、下房各为三间的四合院。而一些大户人家或临街铺面则是正房5间,厢房里七外五或里五外三的两进院、三进院。但正房多呈一面坡,俗称梯儿房。外观青砖石砌,上窗一律内启。这些四合院既有防火的作用,又有聚水聚财的寓意。都属明清北方典型的宅院。许多北京的游人说太谷的四合院,楼高墙厚,而北京的四合院低矮、窄小。究其原因是明清太谷为山西最富有的地区之一,老百姓兜里有了钱,山高皇帝远,又怕土匪盗贼,所以起房盖屋便不惜钱财,而北京地处天子脚下,那些王公大臣即便有钱,也讳于皇家规制,不敢造次,只能依例行事。
走进这座古城你会发现很多你不曾知道的历史,定会让你大开眼界,这里不仅仅拥有曾经晋商的奋斗史,这里不仅仅只有深宅大院、这里不仅仅只有票号、这里不只是“晋商”两个字可以诠释的地方。这里曾有享誉全国的广誉远制药厂,久负盛名的宫廷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就出自于此,被誉为清代四大药房,但比: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堂、上海的陈李济都要早百年。
这里还有形意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形意拳的风格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太谷值得你前来探索,太谷一个消失在旅游名册中的城市,这座城有历史,这座城包含文化、这座城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