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最美读书人发言稿

分类: █书吧情怀█ |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会的评审以及来到现场的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我很高兴被评选为“最美读书人”。在此,首先要感谢组委会,感谢各位专家,感谢你们能够举办这次活动,通过活动来唤醒全民阅读的意识,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触摸图书,感受图书的魅力。
我还要感谢曾经陪伴我十二年的《学英语》报社的提名和推荐让我有机会站在这里,是《学英语》报社让我将图书和工作联系的更加紧密,让我悟出了“行千里路,读万卷书,阅人无数,名师指路,不如读万卷书。”的道理。
我记得父亲曾经告诉我说:在他们那个年代,图书馆的书都是有限的,仅四大名著除了借回家阅读之外,他还要将名著抄写两遍。这句话对我来讲是一种震撼,也一直在激励着我去阅读,去珍惜每一本书,因为阅读是打开未知世界的钥匙。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喜欢上了阅读,博览群书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回想当年的我:说走就走的人生旅程就从一张火车票,兜里的20元钱,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来到了省城太原。是太原这个城市的包容让我拥有了如今的一切,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这所城市,
2014年我毅然决然的将开书吧的梦想搬到了现实中,无奈的辞去了《学英语》报社省级主任的工作,一切远比想象中的困难很多,我不但花去了多年来积攒的所有积蓄,又欠外债10万元钱,我的所作所为让身边的所有人无法理解。克服种种的压力和困难,9月的时候,龙诚书吧绽放太原,我创建书吧的口号就是:传播传统纸质阅读,让环境感染阅读,不忘初心,正是因为坚持传播纸质阅读,书吧才凝聚了很多爱书的人士。
今天不是我一个人来领这个“最美读书人”而是我代表龙城书吧以及喜欢阅读的朋友一起来接受这个荣誉。我无法忘记;
一个快六旬的老人,每天都关注着书吧的进展,试营业的第一天,他毫无争议的成了书吧的第一吧客,他逐步的担心我是否能够坚持下去,他怕再失去一个自己可以阅读的地方。
一位来自晋城的朋友来太原参加考试,在书吧阅读之后,要求给自己办一张会员卡,我劝他说:“不用了,你也不经常来。”他告诉我说:“办吧,我喜欢这里,就算是对书吧的支持。”
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一对来自自台湾的中老年夫妇,通过网络搜索得知书吧,专程从下元来到书吧,并捐赠了图书之后,不愿意留下姓名就走了。
贾福生书吧忠实的会员,为书吧献计献策,主持各类书吧活动以及名人的专访活动,不论他走到哪里,都将最新的信息与书吧一起分享。
大学教师刘娟老师,利用假期时间在书吧志愿教书吧的小会员读国学经典。
23岁的月光族王晓燕,为了读书,分期付款成为了书吧的终身会员。
四岁的刘玄程小朋友能够坚持每天阅读四本绘本。
八岁的梁李旭跟妈妈坚持每天下午放学来书吧读国学经典,风雨无阻。
90岁高龄的核七院退休老大爷,克服行动不便将珍藏多年的图书捐赠给书吧。
远在深圳的太原老乡通过物流一次性捐赠给书吧200多本图书。
跆拳道馆的梁教练、韩静因为热爱阅读,通过各种渠道大力的宣传和弘扬纸质阅读。
还有很多很多人,正是他们和我一样的热爱阅读,是他们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念。
书吧在前进的道路上很多文化名人也莫名而来,他们中有著名的导演,韩杰、老一代诗人:马晋乾、降大任、蒋言礼、张梅琴、马东林、王国伟、白恩杰、北京电影制片厂发行处主任:阮援朝、著名作家六月雪、等都给予书吧好评。
书吧从成立以来一直投身于各类公益活动,为《2014年山西省诗歌年鉴》提供研讨场地、为“中国银行”“中国平安保险”等组织提供读书交流活动、为干部管理学校、理工大学、邀请专家进行授课、为太原科技大学赞助篮球比赛、在世界读书日的时候与《生活晨报》理工大学分别合作图书漂流活动。举办各类公益沙龙活动上百场:邀请各行业专家数十人;免费电影欣赏上百部。
书吧开业以来得到了多家报纸、电视台、网络媒体对书吧文化的弘扬,让书吧在很短的时间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将一种正能量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曾经有一个记者朋友问我:“你对书吧的未来有什么样的计划?”我的回答是:“我希望能够在太原开更多的连锁书吧!因为有这个梦想,所以我在不断的追求。
最后,我真诚的邀请在座的各位领导,朋友们,读书爱好者,媒体朋友们能够在闲暇之余来龙城书吧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