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助推教辅报纸发行 收回扣高达百分之七十
(2011-07-26 00:15:42)
标签:
教育 |
分类: █原创教辅研究█ |
据公开资料显示,这些教辅报纸的发行量都很惊人,《英语周报》宣称自己的单期发行量达到1600万份,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为什么能有这么巨大的发行量?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在提交今年“两会”的“严厉打击‘一号多版’”的提案中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一些非法教辅报纸在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地下发行销售网络,通过拉拢贿赂各省市的教师来扩大发行量。
记者在河南开封找到了当地的一名发行商岳磊(化名),他混迹这个行业十多年,深知其中的内幕。
他介绍说,现在这些教辅报纸出版商省去了省级、市级代理环节,采取“直销”的方式,直接从总部向全国各地市县区派驻地下销售人员,对所辖区域的学校采取“地毯式”的公关。
赵:现在出版社直接做。
记者:他自己派业务员吗?
赵:对,现在基本上一步到位了。
记者:一步到位什么意思?
赵:谁需要量大就按照差价给你,不要省级代理,市级代理甚至都没有了,你需要就直接供给你了,它这个叫直销。
岳磊说,派到各个省市的发行员随后对当地学校校长、教研组组长、授课老师进行拉拢,许以50%甚至70%的折扣利润诱导他们订购报纸,相当一部分的教师经不住劝诱。
他直接到学校,他不会联系学生,学生有多大能耐啊,直接联系老师和校长,按说这也是违法的。 我们半价给他,50%折扣给他,他还能赚一半,比如说定价二十块钱,给我们三五折,是七块钱,我们卖给老师是十块钱,老师按定价卖给学生二十块钱,老师能赚十块钱。
岳磊说,在有些学校,回扣已经成为老师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开封通许县第一初中的一名英语老师坦言,《英语周报》在当地的发行量最大,发行员许给老师每份报纸的回扣是8块钱,这个学校有1000多名学生,这样算下来,一份报纸一年就可以给负责订报的老师带来8000多元的外快,而这个学校老师的月工资还不到2000元。记者在暗访中亲眼见证了报纸发行商跟多名教师在酒桌上的“沟通”过程。
发行商:你这样下来一个学期下来也好几千块钱?
老师:啊,就那样,都吃吃喝喝了,不当回事。
一名教师说,通许县每个负责订报的一般是学校各个年级组组长,而且订购的报纸种类都不止一种。
通许县杨坤中学一位年级组长毫不忌讳地说,只要价格合适什么教辅报纸都好卖。
通许县一名书商说,通许县的英语老师几乎都接受回扣,他们选择教辅、报纸的唯一标准就看谁给的回扣高。
他不管你资料好坏,只要能多挣钱,县城里所有老师都这样,现在老师都变质了。
就是在这种利益链的勾连下,报社发行员和教师达成了默契,教师却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在开封通许县,一名老师向以发行商身份暗访的记者建议,不管到哪个学校,都要培养铁的哥们儿,以确保安全。
需要培养一部分铁的哥们儿,能给你从中弄事,走到哪个学校都得收买几个关系不错的,有一定影响力,起码在学校有一定威信的,一旦有风吹草动,他起码给你透露。
那么这些收了回扣的老师如何让学生购买报纸?怎么能保证发行量呢?发行商岳磊一语道破。 老师们采用的方法简单有效,首先是向学生推荐购买,然后在课堂上讲报纸上的内容,在报纸上留作业,不订报纸的学生连作业都没有办法完成。
比如说我拿着这本书,我也不给你推荐,我就讲这本书,这本书好啊,家长也无可非议,留作业也留这上。
很多学生也向记者证实,老师把作业和测试题都留在了报纸上。
小庞:有时候当星期六星期天的家庭作业了。
记者:作业留在报纸上了?
小庞:啊,在上面写。
记者:如果没订的话,作业就做了不了了?
小庞:啊,有时候在课堂上就当测试了。
更严重的是,有些地方英语学科教研员甚至被“同化”,在出期中期末考试题的时候也从报纸上摘取,这样,订了报纸的学生就能考出好的成绩,而不订报纸学生的考试成绩就很难与之相比,学生家长不得不增加孩子的教育开支,无奈购买报纸。
河南省政协委员张亚忠在提案中说,就是利用这种变相强迫的方式,一些教辅得以在各个中学校园内大行其道。而不仅仅在河南,全国其他省市也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
北京一家教育机构负责人表示,我国有两亿六千万的中小学生,按照每名学生买一份教辅计算,教辅市场的蛋糕有多大,谁都能算得出来。 记者调查还发现,流行于校园的这些教辅报纸多采用“一号多刊”、“一号多版”的方式降低成本,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法规司法制处表示,这已经违反了总署有关报纸管理的规定。
在这些问题教辅报纸采取提高回扣的方式冲进校园的同时,也冲击了正规教辅市场,造成很多正规教辅滞销。开封通许县一名书商就如此抱怨。
报纸给的回扣高,咱们的资料贵,比如说买我的AB卷12块钱,咱给他打打折,按9块钱,但是报纸13块钱,实际给老师价格是5块钱,老师能多挣钱,所以就买报纸不买我的资料。以后这个报纸的比例越来越大,卖一本教辅,甚至没有报纸挣钱。
正是这些“问题”教辅报纸大量涌入市场,造成了学生负担加重,家长经济支出增加,尤其是对农村的学生家长来说压力着实不小。学生家长:
记者:您这一年在这方面的投入多少钱?
家长:那得几百吧。
记者:几百对您压力大吗?
家长:那肯定大啊,一次拿出几百肯定吃力。学费免了,等于资料费也不少。
国家正在大力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使“上学难”不再困扰贫困中小学生和家长。然而“教辅腐败”的黑手却在“壮大”着孩子们的书包,增加着家长的负担,败坏着教师队伍。如何做到真正减负,让学生快乐起来,让家长轻松起来,让教师队伍纯洁起来?教辅市场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