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长是我一生的功课——在“致良知”平台学习时的语音分享
(2025-08-18 16:26:12)
我是在一次读书会中,通过一位书友的介绍来到我们“致良知”平台的。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熠熠生辉,阳明心学便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从心学里汲取营养,消除困顿,不断提示自己的生命质量,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课。积极参加我们正心班,就是为了对抗自己的惰性,逼自己每天多读点书,多写点悟。
学习阳明心学的致良知后,我的生命体验明显感觉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改变不是理论上的顿悟,而是像剥洋葱般层层深入,像三月小雨润物细无声的自我觉察过程。
我所在的职教中心,是一所生源较差的学校,到了高中,很多学生的坏习惯已养成,改变很难。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大了还不知道好好学习,他们会说:“学习没用”,问他们那为什么还来学校上学,他们说:“家长逼来的”。每当学生废话连篇,无法正常上课时,学习致良知后的我开始练习,在情绪涌起时,我按下暂停键,“暂停5秒”,感受胸口那股火气的流动,阳明先生称之为“好恶之知”,这种如鲠在喉的生理反应,就是良知在报警。让我慢慢明白,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致良知教育,是要教师拿出切实可行的实际行动,去唤醒学生灵魂,去激发学生内驱力,去提高学生的认知力。
一直很喜欢传统文化,也卖来《传习录》去看,但阅读时才发现读起来好吃力,很多话根本就不知所以。文章里引用了大量《论语》《孟子》中的语句,才明白《四书》《五经》是儒家的根,要想深入理解《传习录》必须先熟读《四书》《五经》。之后便以各种理由不断推诿,迟迟没有成行。阳明先生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才明了,当《四书》《五经》是儒家的根只是大脑的一点知识,而没有成为我骨髓里的认知时,拖延必然发生。认识到这点后,于是我把《四书》《五经》摆放到了书桌最显眼处,让良知在具体情境中自然发动。
我很小时候父亲去世,大学毕业不到一年母亲也离开了我,最至亲至爱的人在我还未真正长大时,便撒手人寰,把我一个人抛给了无助恐惧。之后的很多很多年,我一直生活在痛苦的黑暗里,心灵的天空始终是灰蒙蒙的。学习了心学后,终于理解阳明先生“在事上磨练”的真意:“不是消除痛苦,而是觉知痛苦中的良知微光”,就像骨折后的增生,疼痛处也正是心灵肌肉生长时。每当陷入困境,会先问:“这件事要教给我什么?“而不是”为什么是我”。反求诸己,总能找到生命的答案。
这段学习旅程让我明白,致良知不是道德枷锁,而是帮我卸下社会面具的手术刀,是帮我疗愈心灵的良药。当越来越多地按照本心生活时,意外发现,之前那些曾孜孜不倦所追求的而没有得到的东西,反而自然跟随而来。善则福来,一点都不假。这大概就是阳明说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境地。
前一篇:参加《教师成长幸福心理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