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读《弟子规细说》
(2024-12-07 16:00:27)
现在的孩子们也许被家里、被社会保护的太好了,有些孩子过于脆弱,有些孩子胆大包天,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这些年社会给老师们频频划红线,老师们面对那些个头高出自己不少的学生,面对那些一说就炸、伶牙俐齿、惹是生非的学生,面对那些不学知识、一点都不懂事的学生,不敢高言,不敢体罚,只能自己生闷气,自己消化,自己大哭一场了事。
面对这些反常现象,我苦苦思索,造成这些局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些年却涌现了太多的不孝子,也出现了太多大概只有中国才有的啃老族。文化文明的传承到底去了哪儿。很多孩子他不懂怎么做孩子,不懂怎么做学生。这些年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傲视全球,社会、家长把目光太多的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之上,却忽视了他们道德、人格的培养。
在这种情形的激励之下,我重新去找来我国启蒙读本《弟子规》。《弟子规》作者李毓秀,清朝康熙年间秀才,以教书为生。他根据童蒙教育需要,结合教书实践,写成《训蒙文》,后经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告诉我们做学生、做子女应该遵循的礼仪规范。
我这次阅读的版本是经过刘忠岩整理的《弟子规细说》。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八德”简释,开篇引用了宋朝朱熹: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说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八德”。作者继续讲解若将此八德落实于现代施政理念,“孝悌忠信”即民族主义精神的基础。“礼义廉耻”即民权主义精神的体现。我们每一个人如能将八德真正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定能带来家庭幸福、学业有成、工作顺利进而推动社会安定祥和、人人和睦共处,国富民安,世界和平。
第二部分:《弟子规》全篇原文。
第三部分:《弟子规》附图解说。作者依据内容需要把全篇分为若干小节,每一小节里有原文,有译文,有趣味小故事,有易解。剥茧抽丝,深入浅出,把层层道理贯穿于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故事里,渗透于一隅隅扑朔迷离的现实里。
传统文化需代代延续,礼仪规范需代代传承。习惯需从小养起,认知需从小提起,文明需从小种起。强烈呼吁,希望我国教育部门能高度重视德行培养,希望我国能把《弟子规》编入小学品德课本里,从小灌输,从下浸润,希望我国的孩子们可以在经济发展的汹涌浪潮里,德品先行,进退有度,何愁我泱泱中华没有更加辉煌更加绚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