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客
(2024-02-02 22:54:28)
“看书、思考就是叶子农的生活方式,就像抽烟喝茶一样平常,与工作无关,与事业、生存、成就……统统无关,没有任何功利的成分,仅仅是生活方式。生活中有人嗜烟、有人嗜酒,有人嗜棋……而他则嗜好认识社会结构的因果真相。他从一开始的要弄清楚父母的信仰是什么,逐渐由惯性到习性,逐渐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尊卑贵贱,只有查不完的资料,解不完的题。”当一种习惯成为纯粹,心里不得不升起满腔敬意。
对叶子农的敬意远不止这些。罗家明与叶子农仅仅是一次萍水相逢,但罗家明破产自杀后,罗家明的妻子林雪红因为巨大债务找到他时,他原本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但还是伸出了援手,参加了在柏林的债务会议,经过深思熟虑后他说:“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弄到一大笔钱,我能想到的就是趁中匈互免签证协议还没失效,在布达佩斯厂筹建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工厂,有条件的招募一批指定名单的出国劳工,组织一次有规模的劳务输出。这个周期短,相关条件比较充分,只要在座的各位能协调一致,如期还债不是没有可能。”他是这个债务解决方案的策划者,操作者,同时也是责任的承担者,他情愿打法律的擦边球,以身犯险。他只是做了自己愿意做的事,只是想让这个世界留住一些美好,留存一丝干净,对情义他有自己的注解。
叶子农看着懒散,没有上进心,但他带给周围人的读者的,都是一串串难以消化难以理解的深入骨髓的震撼。他傲气、睿智的拒绝了美国迪拉诺公司总裁乔治的高薪聘请,惹怒了公司的高级顾问奥布莱恩。奥布莱恩把叶子农琢磨透了,为他精心布了一个很大的局,他让叶子农担任德国NRG世界民主联盟政治部长将他推到立场的圈里,让他必须出名,必须表态。当叶子农这个名字与NRG联盟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叶辉将军的儿子成为NRG联盟骨干的时候,他就被推进政治旋涡了,各种猜疑、评论、非议……一并而来,他最看重的平静、自由自在的生活,从此没了。在祖国面前,他自豪、敬仰,在国家利益大是大非面前,他没有丝毫犹豫、丝毫胆怯,他掷地有声的说:“世界是一个大市场,这个市场竞争首先是以国家为单位的竞争,没有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无从谈起所在国人民的好日子。中国地大人多,搞好了,就是可以承载大产业和大市场的大优势。搞不好,就是内乱、荒废和十几亿人要穿衣吃饭的大包袱。……我有种预感,中国要一直按实事求是的路子走下去,中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将会越来越呈现优势,中国让一些国家刮目、不适应,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了。……政治是百人一步的事,如果中华民族每个人都往前迈了一步,集合起来就是这个民族往前迈了一步,就是历史的一步。”他的赤子之心,天地可见。为了心中的神圣,他义无反顾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作品中政治元素的介入,让政治文盲的我在阅读时,无形中增加了难度系数。马克思主义原理,一直以来都以为它只是政治领域的专业术语,从没想过它还可以应用在生活里,更没想到叶子农能把从马克思主义原理里衍生出的“见路不走”,运用的出神入化。“见路不走”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主线。叶子农解释说: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不住一法,理解成不拘经验教条就行;……是提醒我们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而不是奔什么高人高招,罗家明因此丧命,老九因此一筹莫展;……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原则,很宽泛……见路不走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的意思,跟“见相非相,即见如来”(通俗点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悟得道的意思)是一个道理。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啥叫路呢?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据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那咱说是人就会有错,但你至少有了这种意识,比起唯经验唯教条就少出点错。啥叫命运呢?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之外,比剩下的不就是多出点错与少出点错的区别嘛。见路不走是让你立足自身的条件,以自身的条件可能为凭判断的。……见路不走谈何容易,总要先见到路才有资格选择走不走,而更多的人通常面临的情况是连路都没见到,更别说见路不走了。
对于“见路不走”太多人不能深谙其道,罗家明丧命,老九痴化,但我觉得最能理解其精髓的人莫过于方迪了,虽然他们的交往只是几面之缘,但叶子农的人格魅力已经深深刻到了方迪的骨子里,血液里。
都是匆匆红尘客,不求光芒万丈,只愿无愧于心。走过的路,不管曲折还是平坦,漫长还是短暂,实实在在就好,留些光亮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