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传统印章与现代篆刻
传统印章是以“取信”实用为主要目的的“工艺制作形式”,一般多用于人名字号等;
现代篆刻是以“欣赏”标识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创作形式”,一般多作为独立展现的艺术形式,或应用于书画、藏书的自我标识等
。
从应用的角度说,前者是用于取信凭证与地位象征,后者用于艺术欣赏与自我标识别;从欣赏的角度说,前者看它的工艺化、图案化、工整严谨的功夫,后者看它的书法化、艺术化、生动韵致的才情灵性;从学习的角度说,
前者注重文字学、篆法规矩的研究与临摹制作,于“印内求印”。文字线条工艺化,刀法多严谨工整。后者注重书法、绘画机理的运用与创作灵性的研究与锤炼,于“印外求印”。文字线条书法化,刀法多张扬写意。
二
大写意篆刻
现代大写意篆刻与现代书法一样,致力于以意象来表情达意。不再固守传统篆刻字法、篆法的规矩,而是在传统印章的基础上,注入现代艺术的审美因素和形式,追求“唯美主义”的表现手法。正如德国美学家莱辛所说“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追求的东西,如果与美不兼容,就必须让路给美。”是篆刻艺术发展的出路与创新。
(一)字法篆法
取古玺文、金文、石刻文、砖瓦文等古文字的“古意”与“简率”、篆隶以及民间书法的“拙朴”、以“古拙、简率、大气”为风格。
多方取法甚至以现代书法入印,字法在不失字意协调统一的前提下,“让路给美”的章法布白需要。强调意象的表达,有意、有象、有趣,着力追求“大气象”。
(二)章法布白
印面文字布白大疏大密、大开大合、挤压拆分,以“虚实”为中心布局,点、线、块面之疏密、轻重有书法的“布白”接承关系,或聚或散或空灵或稚拙,活泼生动,有“聚散”有“节奏”有“韵律”。印文逼边构成整体框架,把意象气韵引向印外。边栏与印文线条的朴茂相呼应,与印面的虚实相迎让。
以绘画的布白来关照印面,着重于整体的感觉、气象和精神,可谓“字若壮士舞,摇曳入方寸”。
(三)刀法线条
运刀的速度宜快宜爽,由速度生力度,由力度生刀味。见刀、见笔、见神,使线条有圆厚、朴茂、劲挺感。运刀存逸气,散怀抱,大刀阔斧、一气呵成。
线条的质量要如“钢条”不能像“面条”,方笔弧笔都要有“势”、有“力”、有“韵”,有“节奏”、有“感情”、有“魅力”;直线要“暗含曲意”,弧线要“内含涩意”,求“圆厚、劲挺、涩感”,忌“细弱、阴柔、甜滑”。
印面和边栏残破“做法”,以调和印面的虚实关系。
强化线条的对比关系,粗细、轻重、虚实。注重线条“锋”的收放、取势、呼应等,强化线条的表现力。
得“大气象”不失传统“古意”,是大写意篆刻艺术审美能够深入的关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