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五类·教授·投资者(回忆录自序)
(2025-10-12 10:30:43)1.自序
如果将人生比喻成四季的话,我已经到了秋季。
秋季虽不算人生最美的季节,它不如春天的绚丽多彩,不如夏天的热烈狂放,但它却是最丰富、最成熟的收获季节。美国有一位艺术家邓肯曾经赞美道:“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国的大作家林语堂也说过:“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
丰富”,秋天它“表示老年的成熟与蔼然可亲的智慧。生活的秋季,知道生命上的极限而感到满足。”
前人说得多好呵!当我站在自己人生的秋季,回眸离去的春季和夏季,一场场,一幕幕,像长长的电视连续剧在我眼前一一闪过。我是不是也应该把自己的人生
经历记录下来呢?有一件事情启发了我。
2007年深秋的一天下午,我去中山公园散步,途中看到苏宁电器商场门前的广场上挤满人群。原来是苏宁电器商场邀请赵忠祥先生签名售书以聚人气,这是赵忠
祥的第三本书《岁月缤纷》。我一直欣赏赵忠祥老练沉稳的主持风格,于是也上前排队买书。排队的绝大多数都是青年人,当我排到赵忠祥面前的时候,他抬头
看到了满头银发的我,吃惊地嘟哝了一句:“唉哟,是位老先生!”从眼神和口气里,可以感受到他对一个老者购书特别感动,他比前面几个人更认真地签下了
“赵忠祥”三个字。我乘机给他照了两张相片,本想请人给我和他摄一张合影,但当时的人实在太多,十分拥挤,只好遗憾地拿着他签售的书籍离开了广场。
回家后我仔细地看了看这本书。说实话,我觉得写的都是些绘画、花鸟虫鱼的日常生活小事,没有多少值得大书特书的惊心动魄事件。还有不少中青年名人,比
如倪萍、崔永元、白岩松等也都写出他们的自传。我觉得自己下下上上、跌岩起伏的大半生历程中,充满了艰辛坎坷和奋力抗争,比他们的经历更曲折,更丰富
,甚至更具传奇色彩。他们是名人可以写,我虽然不如他们有名,但通过自己的奋斗还是小有成就,为什么就不能写呢?一股攀比的执拗精神鼓舞着我,自此萌
生了书写回忆录的意愿。
回顾我们X家,从我爷爷到父亲再到我,都天生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意志。越是困难坎坷,越是有人要压制我们就越不会屈服,越要挺直脊梁抗争,努力
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德行。X家人一向充满自信,敢为天下先,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新图强。就像美国作家海明威说的:“人可
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我们X家人就具备这种血统,只要尽自己全力战斗过,人的这一生就是精彩的一生。
现在我要把自己一生成熟的果实仔细地、一一地收获,窥一斑能知全豹,从一滴水可看大海。一位饱受歧视和压制的“黑五类子弟”,华中科技大学附中学生会的学习部长,竟然没有一所高校敢于录取这位可以进清华的高分考生,连一个大专都不?给兵败如山倒,名落孙山。在招生工作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天下午,被恩人云昌遇院长和段汉章老师承担着政治风险,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名义,从落榜的档案中捞了出来,这才奇迹般地死里逃生,大难不死,今生今世我们全家人永远铭记着他们的大恩大德。
毕业后又被贬到大别山脉深山老林中生产队林场,受尽了苦难与挫折,当初主动找我的女友也断然离我而去,连一个解释的机会都不给。痛定思痛之后,发愤图强,?通过持之不懈的逆势拼搏,最终成长为一名国内著名大学的教授、本专业省市两级学会的主任委员、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组专家、民主党派的负责人、资本市场的成功投资者。其间的酸甜苦辣,艰难坎坷,饱经沧桑,可谓历历在目,感慨万端。
毕业后又被贬到大别山脉深山老林中生产队林场,受尽了苦难与挫折,当初主动找我的女友也断然离我而去,连一个解释的机会都不给。痛定思痛之后,发愤图强,?通过持之不懈的逆势拼搏,最终成长为一名国内著名大学的教授、本专业省市两级学会的主任委员、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组专家、民主党派的负责人、资本市场的成功投资者。其间的酸甜苦辣,艰难坎坷,饱经沧桑,可谓历历在目,感慨万端。
在当前报刊、小说、电视剧和电影中,有关走资派、右派、知识青年的题材汗牛充栋,却较少对“黑五类子女”的悲惨命运与遭遇注以足够的同情。他们同样在红旗下受革命教育熏淘,同样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曲长大,同样满怀理想与激情伴随着新中国茁壮成长,却命中注定要在耻辱中低人一等地苟且偷生,他们的尊严被剥夺,甚至于生存权利都掌握在
别人手中。他们当中不乏才学精英,人中豪杰,但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凄凄郁郁而终了一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他们之中也有成功者,但绝大多数人的青春在
那疯狂的岁月中被摧残磨灭,他们是一个时代的悲剧群体。
笔者的回忆真实见证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它不是重复电视剧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些人云亦云的情节,而是见证了1965年前已经考进大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学
校里进行斗批改的黑五类子弟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毕业后历经磨难,发愤图强的奋斗过程。这批大学生们参加了中国高校斗批改的全过程,而高校斗批改又是
整个文革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轰轰烈烈文革浪潮推波助澜的原动力,就是源自于全国各地的多所高等院校。文革这段离奇曲折,惊心动魄的动乱,是历史上无法绕过去的坎。
透过笔者大几十年的磨难经历,可以窥测到新中国七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以及令人困惑的波澜起伏。更可看到我是如何从这些风雨曲折中努力拼搏过来,用自己的实在人生来见证共和国这段历史的。其中有许多真实的内容,不被现在的年轻人所知晓。如果我不记录下来,它就会像一团火燃烧后冒起的烟,
被一阵风吹散;就像海滩上写的沙字,被阵阵海浪冲掉。
夜深人静时我常想起父亲提醒的做人之道:人的一生应该留功,留德,留言。像我们这样的凡夫
俗子,只要尽了自己的所能,自强不息地奋斗过,没有白白虚渡此生的光阴,同样也可以好好梳理梳理。但愿能给后人留下一份充实的精神财富,使之有所启发,承上启下,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