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二次当十大股东
(2024-06-05 11:38:11)
53.股改勇投反对票
不少朋友都熟悉,北宋李之仪的一首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谊长的感受:“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殊不知,正是在学习与欣赏这首千古流传的著名爱情诗词过程中,使得我得以在资本市场,有幸地积累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原始金,开始了辉煌的起点。这个难忘的投资故事,说起来话长......
2006年3月我准备卖出“湖科”。我判断此股以后可以涨至10元以上,儿子一脸疑惑,“那你就耐心等待它涨上去,为什么要卖呢?”我解释说:“我又看中了下一只即将暂停上市的股票,时间不饶人,马上就要关门了,当前迫切需要资金解燃眉之急。”我想起了孟子关于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的名言,有所得就必须有所失,为了取得大胜就必须勇于舍得小利。
经过静下心来分析研究,又与一些高层次的朋友们交流,相互切磋,集思广益,通过对比筛选,我最后选定了下一只主攻的目标公司——九江化纤。它同样属于国有企业,流通盘不算大,也是亏损三年后将要暂停上市的关门公司。
我在一个多月的苦心分析、研究中,一度曾误认为可能是四川的丝利雅集团借壳九江化纤,为此还曾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来搜索、分析丝利雅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这种动态,源于丝利雅公司一位中层干部的一篇感叹文章,在获知领导决定自己工作的公司(丝利雅),将要和家乡的公司(九江化纤)联姻重组的消息时,兴奋不已,即兴吟诗,充满激情地大发感叹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这位九江船校(现升格为大学)的早期毕业生,文化素质无疑是比较高的,他在网络上抒发的这一笔浓浓感情色彩的随笔,让笔者深深受到渲染,不仅细心欣赏了这首千古流传的著名爱情诗词,而且据此决定开始自己的投资行动。我在2006年3月中旬就逐步建仓九江化纤,等到3月底时已经持有相当数量的底仓了。始料不及让人可惜的是,当地省市地方的本位主义,使得这家外省公司的联姻设计以及这位中层干部的梦想,最终化为泡影,无功而返。
“细节决定成败”,与其事后追悔,不如事前未雨绸缪。为杜绝任何意外的发生,确保资金安全,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理念,我依然决定亲赴实地考察一番,以便进可攻退可守。事不宜迟,时不我待,说干就干,我于2006年3月31日启程,4月1日到达了目的地。
这家上市公司所在地区位于我们城市的东南方向,我先乘坐火车再转乘汽车,一路慢慢地寻访到了该公司。它坐落在一个比较偏远的郊区,虽然目睹不到繁华的景象,却发现这家公司的通勤车倒有不少,一辆一辆地正拉着一批批的工人前来上班。
我在一条狭窄公路旁边的小吃店过完早,然后四周转转,带着照相机把自己感兴趣的景象拍摄下来。等我再慢腾腾地来到车间一瞧时,里面已经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地做活。工厂外面还有几部运货的车辆在等候着,一旦产品出来就被拖走,可见产品销路不错嘛。这样的企业怎么可能退市呢?我心中不免感到纳闷,带着不少疑惑走进了公司的办公楼。
我的突然拜访让董秘感到十分惊讶,有史以来从没有外地股民来这家公司取证调查,我算是第一位。在我一连串的追问下,董秘十分坦诚地回复了实际情况,其实公司的产品经营还可以,并不是揭不开锅来。这家公司的大股东是国有身份,属于省政府的一个厅局,之所以准备暂停上市,实质上的原因是有一笔两、三亿元的银行贷款到期。
这个款项由于种种原因被挪用、耗损干净,他们现在无力归还这笔债务,所以就同意让别的公司借壳上市,让对方帮助还钱。说白了就是卖公司的上市“壳”指标以还账,同时将现有的主营业务剥离出来,租赁给河南另外一家相关公司,并非是工厂的生产无法经营而垮台。
董秘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我清醒过来。如果自己未亲临现场调查,而只是泛泛看看报表,道听途说,那肯定会上当受骗的,为此我暗暗庆幸。几天前股吧里就有人在造谣,说是这家公司“发生了大火,看见长江面上一片通红”。其实这家上市公司的位置离长江非常遥远,起码有十多公里,与长江水面根本搭不上边,纯属无稽之谈。看来造谣人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特意制造恐怖气氛吓唬股民,以便借机通吃便宜的筹码。
因为在网站上公司早就承认有资产重组的愿望,该城市的领导人还把它们的重组经验作为典型向外地介绍,因而我事先有条件作好了多方面的准备,对公司的情况了如指掌。我在对话时侃侃而谈,有条有理,显得十分自信,董秘听后惊讶不已。
他眼见我这位知识分子胸有成竹的样子,不敢马虎敷衍,于是像竹筒子倒豆子一样,一古脑地端出来了。据他介绍说,对他们公司窥视已久的企业不在少数,有四家公司已经上门表达了想借壳的愿望。其中三家找的是他们公司领导(包括丝利雅),“还有一家公司不找我们,而是直接找省里的领导在谈”。但他始终不愿意透露那些公司的具体名字,在这个敏感问题上守口如瓶。
调研以后返回武汉,我对这家公司的重组前景已经有了百分之百的信心,于是集中剩余的资金继续加仓,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补了10万股。到四月份的下旬这只股票就停牌不能交易了,待到公司半年报公布数据时,上面的资料提示,我持股数量已位于十大流动股东之列。由于自己这个穷知识分子的资金实在有限,捉襟见肘,而且该公司已经引起部分有战略眼光的高手注意,所以我的排位只能列在尾后。
由于我心里已经有了底牌,不像其他股民那样心神不定,而是神情自若,气定神闲。记得我还曾拜托当地的一位朋友到南昌市的江西省主管局去调查,朋友电话回复说:“x老,这个主管局的工作人员,包括财务人员,都在四处借钱购入这只股票呀!”,这样更使得我信心爆棚。
平常有人说鸡蛋应该放在几只篮子里,而此刻面对如此清晰明了的实际情况,鸡蛋却一定要放进一个篮子里。只有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才能取得“垓下一战”的决定性胜利。
我第二次成为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但此时的心情却心静如水,泰然处之,并没有上一次的躁动和波澜感。宁静才能致远,如今我在冷静地思考和探索下一步的应对策略.......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每家上市公司都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其基本宗旨是:由于法人股成本非常低廉,如果要求上市流通,就需要把一部分股权分配给流动股的股东,换取流动股东们投票同意通过之后,法人股才能有资格在市场上全面流通。当时证券市场上的平均分配水平一般是十送三股,这样的比例得到了证监会的默认,当然有的比这标准要高一些,有的比这标准少一些,根据各类公司股本的结构来决定。这样一来,就引起了许多公司的法人股东和流动股东们,相互之间进行激烈博弈的局面。
我所购买的上述这家公司的股票,现在它的大股东已经更换,就是董秘所说的直接找省领导谈的第四家。因为它善于玩弄权术,把省里的相关领导搞通了,自然而然获得了胜利,成功地借壳上市,而且占据全部股份的67%,拿走了一两亿股。由于它所占的比例太高,按照道理说如果它想全流通,就应该比平均股改水平送股多一点,10送5都不为过。起码说应该高于平均水平,来一个10送4,再退一步来讲,最最起码的也应该保证10送3吧!
这家民营企业的杨姓老板十分奸狡,兵不厌诈,耍弄了一个欲擒故纵的阴谋。一开始他故意对外宣称不送股,搞所谓的“零对价”,因为我给你们资产重组了。流通股东们对此大为不满,牢骚满腹,不愿善罢甘休,在股吧和QQ群里大骂而特骂。等大家喧闹一阵之后,这时老板再出面转了一个弯,改口为10转赠3。也就是拿大家共有的公积金进行转赠,并不是直接10送3,实质上仅仅只相当于“10送1.86股”而已,远远低于市场公认的平均对价水平,更谈不上什么10送4以上了。
面对这样的股改方案我坚决不同意。但流动股东中排序在前面几位的人,并未像我那样进行过实地考察。由于他们资金量大,有钱买得很多,占据了股数上的优势,自然而然就有了决定性的话语权。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实在不敢恭维,面对如此低下的对价水准竟然连连说“够了够了”,毫无主心骨,还自命不凡,完全是在灭流通股东的志气,长杨老板的威风。
这其中有几位是本省籍的人士,与公司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走动频繁,不排除有被法人股东拉拢的可能性。这些人并没有认识到,股改投票是“流动股东们最后一次行使不可多得的、神圣的权利”。一旦方案被公司连骗带哄地通过后,公司就再也不怕你普通的流通股民了。到时候把你们扒到一边去,他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什么挪用资金呀,配股呀,输入垃圾资产呀,干什么都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
如此简单的道理都无法沟通。无奈之下,我只得在股吧里或电话里持之不懈地宣传自己的看法和理念,提倡大家理直气壮地共同投反对票,坚持让公司增加对价。要知道杨老板拿走了全部总股份的67%,在全国上市公司中能占如此大比例的情况实属罕见,如果不相信的话大家可以仔细查一查相关的资料,看看是否是这么一回事?现在我们仅仅只要求能够达到全国的股改平均水平10送3,已经是让了又让,退了又退,走到哪里评理都不为过。没有鱼死网破的决心,岂有公平的回复?这是我们应该勇于坚持的不二选择。表示大力支持我否决的电话络绎不绝,一个接一个,但可惜都是持股数量比较少的小股民们,人数虽多,却无法扭转股票绝对数量对比的大局,于事无补。
流通股东们之间的思想认识也不统一。第一种情况,总有一些人害怕退市,什么都屈从于法人股东,其实事情已经做到这一步来了,绝对不可能退市,完全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对此,我特地写了一篇文章,有的放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标题是:“现在,谁都在用退市说事”。文章大体的内容是这样的(署名十进宫):
(1)重组方和大股东以退市来威胁中小股东,尽量股改少送股,甚至不送股,或逼迫百姓们让渡,或接受阴沟里弄来的劣质资产,按照他们划定的“重组方案”请君入瓮,从而获取暴利。
(2)中小股东拒绝被宰割,想多送股或者不让渡,幻想注入优质资产重组,以退市后大股东和重组方将失去更大的利益为赌注,坚决反对让步,护卫自己。
(3)债权人以退市为筹码,威胁重组方和大股东,让他们感到害怕而妥协,以达到提高自己清偿率的目的。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都知道一个客观的事实:如果不退市,人人都可获利。只不过优势的一方(重组方和大股东)太贪婪,梦想把所有的利益据为己有,把这个本可皆大欢喜的盛宴变成屠宰场,自认为只有他们手里才捂着大刀。如果一切都被没有余地的否决了,笔者给利益的各方皆提醒一下:任何一方的过度贪婪,这盘蛋糕就可能变成臭烂的垃圾。而能够把这盘蛋糕变成美味佳肴,让大家都得以受益的,只能是大股东、重组方与债权人。希望你们多些智慧,少些欺诈;多些感恩,少些贪婪;多些诚恳,少些“聪明”,踏踏实实,扪心自问,拿出一个有智慧、有诚意的方案出来。
倘若你们把这里当作屠宰场,那么同时也成为了你们的坟墓。给他人机会的同时,就是给了自己机会;让他人没有退路的同时,同样就是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大家都应该记住:“贪婪是万恶之源”,我们应该适可而止,知足常乐,“退一步海阔天空”。想想过去已经退市的几十只股票的悲惨苦难,利益各方一定要用自己的大智大慧,避免发生同归于尽、玉石俱焚的结局来。
上面这篇文章虽然写得不错,但并没有人真正能听得进去。尤其是存在着第二种情况,那就是部分流通大股东或许被拉拢过去,成了所谓的“内奸,叛徒”。给他们一戴高帽子,一拉乡亲,他们就替法人老板说好话,念念不忘地唱什么杨老板是好人呀,给出这个方案已经足够了呀!最后,他们竟兴高采烈地去帮忙这种方案捧场“唱票”。如此胳膊往外拐的做法,令人难以置信,实在不敢苟同,其骨子里的“贾桂”精神暴露无遗。
由于上述第二种状况的几位,是排名前面的流通大股东,持有的股数特别多,享有的发言权就大,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大家也无可奈何。据坊间传说,不少公司股改时为了顺利过关,特别对于前几位大股东许诺一些好处,甚至还有公司拿钱“买股数”的情况。投赞成票就每股给你一毛钱或者几毛钱,总共加起来就不少哟。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对这种传说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股改斗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可窥一斑,真是无所不及,无奇不有哟。
为了应付这种博弈,这家公司还派出不少工作人员赴各地四处游说,为自己拉票,极力怂恿大家投赞成票。我身边有一位小伙子只有5万股,他们都找到他的单位去了,不厌其烦找他谈话,还送来一点小东西,可想对其他持股数量大的人更加是不会放过的。公司他们只需一时半会低低头,吃点小亏,就能换得终身的便宜。即使按照全国的平均对价水平来计算,这家公司少送了多少股?就算一股值十多元,他们凭空就要多赚数亿元之巨。
公司得知我持反对意见后,特地派两名工作人员前来我们单位门诊部。星期一我忙碌一上午之后,病号看得差不多了,看见外面还有两个人在等候,连忙呼喊道:“外面的病友快来就诊。”不料进来的人开口说道:“x先生,我们不是来看病的。我们是xxx公司的工作人员,专程前来拜访您,上周五下午已经过来,住在宝丰宾馆,在武汉前后呆了四天,就是为能和您见上一面。”
我实事求是,开诚布公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不同意你们这种方案,需要修改才行,否则我将坚决投反对票。”其中一位是公司财务总监,喋喋不休地说好话,肉麻地恭维你,奉承你,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一个人炒股,到了上市公司专门找你拉票,等候了你四天的地步,理应感到满足,感到很有成就感。估计好多人都是被这样一盘弄,一奉承,就屈从地投下了赞成票。但此时的我十分冷静,没有糊里糊涂地被拉下水,而是严肃指出他们这是“吃小亏占大便宜”,侵占了全国流动股东们的多少利益呀!
这家公司在上市之前就已经进行了资本运作,估计有一千多万股的关联票掌握在他们手中,再精心把前面的几位大股东拉拢过去。加上一些小流通股东们限于认识水平,或者根本没有参加投票,其他持反对意见的人群就无力回天,无法否决方案了。
在正式投票的第一天上午他们频频打电话过来,我一声不吭。到了晚上,他们从管理机构那里查知当天的投票结果,明白我这一天还没有参加投票,就连夜给我打来电话,不停地干扰,不停地疲劳轰炸,软硬兼施。就在第二天,在投票的最后一刻,我代表众多小股民们的意见,投下了自己神圣、庄严的反对票!这是深思熟虑后的明智抉择。
最后的投票结果终于出来了。我们输了,方案竟然被他们千方百计地强行通过。我们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发出了广大小股民们的内心呼声,拼命地战斗过,因而虽败犹荣。自己曾经带头率领大家进行反对不合理股改方案的斗争,一辈子都为之感到自信和无悔。
虽然我们这次行动失败了,却受到不少股民们的赞扬:“那位xxx每个方案都投了反对票,真是铁汉子,如果其他大股东都这样做就好了……”事后的评论对我是一边倒,十分肯定,认为我在抵制压力,有理有利有节,坚持维护广大流动股东们的正当权益。即使那些积极投赞成票,被大家斥为叛徒的人,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看见其它公司的股改方案,经过股民们的斗争改变成为十送三、十送四、十转赠六等,对比之下他们也开始有所觉悟,有所惊醒过来,认识到上当受骗,这一次吃亏不小。但此时后悔晚矣,已事过三秋,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事后我在“黑龙”股吧里看见一些贴子,上面写道:“呼吁xxx到黑龙来领导我们进行股改,坚决跟不合理的上市公司股改方案作斗争!”股友们的信任与鼓励让我不胜荣幸,坚定了这次股改斗争的思路和大方向是正确的认识。自己不仅在全国有所影响,在理论上有所建树,还因此结识了一批有真知灼见的朋友。他们是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有胆有识,是真正有分析能力、有魄力的高手,而不是“瞎猫子碰死老鼠”,仅靠碰运气的人,这是一种额外的收获。
此外,由于有了这次积累的宝贵经验,使得我在参加下一家公司股改时,和大小股东们一起齐心协力,经过前后两轮的激烈投票,终于逼迫公司作出让步,获得了十转赠六的胜利硕果。
曾经名噪一时的吴旗,也是在这一次股改以后痛定思痛,在电话中反思了自己轻率投赞成票的教训,并率领流通股东们在“三安光电”中和法人股东进行坚决斗争,争取到了十送十的利润分配方案。我和吴旗的交往故事,将在后面章节“难忘的三位股友”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