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金融都是报考的热门专业,今晚先介绍一下

每年高考,金融都是报考的热门专业,今晚先介绍一下
金融专业一向是高考大热门,但周围很多家长只是听说金融高薪就选择报考了,报的学校五花八门,并不知道其中的水有多深,导致孩子本科毕业后的选择,出现非常痛苦的问题(金融不读名校硕士,就业不太好)。
本科这个起步点没选好的话,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后面是容易满盘皆输的。金融本科择校以及后续读研战略:
首先在我们看择校原则(最核心的):
1.金融专业是个吃学校牌子的特殊群体,因此先不要管什么学科评估,一律名校优先。毕业后国外留学,申请到世界顶尖金融强校的几乎都是那几所名校。
2.金融专业的就业在现实中是有学校圈子的,因此要从名校中选择金融圈子有话语权的学校。
3.泛金融专业包括金融、经济学、财务、管理学等,适合转金融的理科类数学、统计学等等,以及工科的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等。
北大汇丰、上海高金、复旦管院有些项目的招生条件限制或优先计算机、数学等理工科专业。比如汇丰的金融科技、数理金融,高金的金融科技等等。
注意,这些项目,包括人大的财政金融学院,不招收考研学生,只收保研的学生,如果有志于进入这些顶级研究生,务必在大学四年保持成绩拔尖,成功保研。
4.金融属于最内卷的专业,中高端岗位都是名校硕士起步(不考虑个例,包括武汉大学的金融还没有资格进入顶尖金融机构),人家不带你玩![每年高考,金融都是报考的热门专业,今晚先介绍一下 每年高考,金融都是报考的热门专业,今晚先介绍一下]()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下面这一点:
5.金融专业极其依靠地域。
刚才说了为什么武汉的金融没有资格,因为武汉不是金融中心。国内顶尖金融公司和外资金融公司基本就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因此首选三地的高校或者附近一小时交通圈的高校,便于实习。包括厦门大学的金融,一样。
为什么强调实习?等孩子快毕业的时候就知道了。
下面再讲讲,金融强校分析:
第一档:清华、北大
这个就不多说了,清北自带光环。部分学生即使读了清北的不好的专业,如果在校双修个商科类学位,还是有很大机会去下一档学校读个金融硕士的。
第二档:复旦、上交、人大(复交人组合)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北大是理论经济学A,应用经济学A+;复旦是理论经济学A+,应用经济学A;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都是A+。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人大报考家长群曾经说过的:上不了清北,来人大的原因之一!
这三校在国内金融圈子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处于第二档。
但从第三档开始就会有争议存在了。
第三档: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开财贸组合)
两财一贸属于财经类专业学校,虽然只是211,但是在金融圈子话语权一直很高。
南开为什么把它列入第三档,可能有些异议,后面我会解释为什么?
四五六档包括浙大,中科大,武大,中大,厦大等财经名校,具体档次划分,可能有争议,这些学校的备考金融和研究生金融的档次也不仅相同,我就不展开讲了,留着让大家去分析或者捡漏。
比如有人说浙大金融本科可以划到第四档,但是浙大的研究生只能滑到第六档。
厦门大学的优势不在金融,在工商管理类。中科大的金融,在金融科技。中科大的量化金融方向,偏统计,这也是为什么人大的金融和统计学研究生,是中科大本科生毕业生所向往的原因。每年都有中科大少创班和经济管理试验班的本科毕业生,来人大读金融研究生或者统计学研究生的同学,但是难度极大。去年有两位,其中一位少创班得过两次国家奖学金的孩子,来人大读统计研究生。
前面说了,金融专业是个认圈子的,一二三档学校的金融专业研究生对应的是各大金融机构总部以及总部所在城市的分行,那么像浙大,中大,武大,西财等四五档金融研究生,成绩最顶尖的才有机会进入上述总部,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是北上广深的中级金融机构以及省会城市的分行。
金融界自成圈子,城市高校垄断高端职位,高校实力区域同等重要。
为什么水平明明跟中大,武大,厦大差不多的南开大学,可以进入高端进入岗。原因就是——离北京近呀![每年高考,金融都是报考的热门专业,今晚先介绍一下 每年高考,金融都是报考的热门专业,今晚先介绍一下]()
为什么中科大的金融比起浙大要好一些,因为前几年开了金融硕士上海班,从此上海班的就业开始崭露头角。
也为中科大金融专业本科生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南大、浙大目前没在北上深三地有办班,本校商科类本科生只能选择到上面几档读研或申请境外读书。
金融行业内有句俗话:西南财下无金融!读金融专业,必须头部高校。
提个很简单的问题,大家去研究一下:金融分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分别是干什么的,就业方向分别是?
总有家长问我,家里没有金融行业的人脉,适不适合这一行?其实大多数家长理解的金融行业,都是柜面业务,也就是前台。其实后面有大量的产品设计、技术分析、技术支持人员,也就是后台人员,这些员工一般客户是接触不到的。
大家再来瞧瞧,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21、2022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金融专业一向是高考大热门,但周围很多家长只是听说金融高薪就选择报考了,报的学校五花八门,并不知道其中的水有多深,导致孩子本科毕业后的选择,出现非常痛苦的问题(金融不读名校硕士,就业不太好)。
本科这个起步点没选好的话,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后面是容易满盘皆输的。金融本科择校以及后续读研战略:
首先在我们看择校原则(最核心的):
1.金融专业是个吃学校牌子的特殊群体,因此先不要管什么学科评估,一律名校优先。毕业后国外留学,申请到世界顶尖金融强校的几乎都是那几所名校。
2.金融专业的就业在现实中是有学校圈子的,因此要从名校中选择金融圈子有话语权的学校。
3.泛金融专业包括金融、经济学、财务、管理学等,适合转金融的理科类数学、统计学等等,以及工科的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等。
北大汇丰、上海高金、复旦管院有些项目的招生条件限制或优先计算机、数学等理工科专业。比如汇丰的金融科技、数理金融,高金的金融科技等等。
注意,这些项目,包括人大的财政金融学院,不招收考研学生,只收保研的学生,如果有志于进入这些顶级研究生,务必在大学四年保持成绩拔尖,成功保研。
4.金融属于最内卷的专业,中高端岗位都是名校硕士起步(不考虑个例,包括武汉大学的金融还没有资格进入顶尖金融机构),人家不带你玩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下面这一点:
5.金融专业极其依靠地域。
刚才说了为什么武汉的金融没有资格,因为武汉不是金融中心。国内顶尖金融公司和外资金融公司基本就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因此首选三地的高校或者附近一小时交通圈的高校,便于实习。包括厦门大学的金融,一样。
为什么强调实习?等孩子快毕业的时候就知道了。
下面再讲讲,金融强校分析:
第一档:清华、北大
这个就不多说了,清北自带光环。部分学生即使读了清北的不好的专业,如果在校双修个商科类学位,还是有很大机会去下一档学校读个金融硕士的。
第二档:复旦、上交、人大(复交人组合)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北大是理论经济学A,应用经济学A+;复旦是理论经济学A+,应用经济学A;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都是A+。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人大报考家长群曾经说过的:上不了清北,来人大的原因之一!
这三校在国内金融圈子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处于第二档。
但从第三档开始就会有争议存在了。
第三档: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开财贸组合)
两财一贸属于财经类专业学校,虽然只是211,但是在金融圈子话语权一直很高。
南开为什么把它列入第三档,可能有些异议,后面我会解释为什么?
四五六档包括浙大,中科大,武大,中大,厦大等财经名校,具体档次划分,可能有争议,这些学校的备考金融和研究生金融的档次也不仅相同,我就不展开讲了,留着让大家去分析或者捡漏。
比如有人说浙大金融本科可以划到第四档,但是浙大的研究生只能滑到第六档。
厦门大学的优势不在金融,在工商管理类。中科大的金融,在金融科技。中科大的量化金融方向,偏统计,这也是为什么人大的金融和统计学研究生,是中科大本科生毕业生所向往的原因。每年都有中科大少创班和经济管理试验班的本科毕业生,来人大读金融研究生或者统计学研究生的同学,但是难度极大。去年有两位,其中一位少创班得过两次国家奖学金的孩子,来人大读统计研究生。
前面说了,金融专业是个认圈子的,一二三档学校的金融专业研究生对应的是各大金融机构总部以及总部所在城市的分行,那么像浙大,中大,武大,西财等四五档金融研究生,成绩最顶尖的才有机会进入上述总部,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是北上广深的中级金融机构以及省会城市的分行。
金融界自成圈子,城市高校垄断高端职位,高校实力区域同等重要。
为什么水平明明跟中大,武大,厦大差不多的南开大学,可以进入高端进入岗。原因就是——离北京近呀
为什么中科大的金融比起浙大要好一些,因为前几年开了金融硕士上海班,从此上海班的就业开始崭露头角。
也为中科大金融专业本科生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南大、浙大目前没在北上深三地有办班,本校商科类本科生只能选择到上面几档读研或申请境外读书。
金融行业内有句俗话:西南财下无金融!读金融专业,必须头部高校。
提个很简单的问题,大家去研究一下:金融分金融学和金融工程,分别是干什么的,就业方向分别是?
总有家长问我,家里没有金融行业的人脉,适不适合这一行?其实大多数家长理解的金融行业,都是柜面业务,也就是前台。其实后面有大量的产品设计、技术分析、技术支持人员,也就是后台人员,这些员工一般客户是接触不到的。
大家再来瞧瞧,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21、2022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