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牛市,龙头溢价愈发吸金,中小盘却无人问津

【"撕裂"的牛市还是"变好"的A股?龙头溢价愈发吸金,中小盘却无人问津】
好公司变得更好,涨幅较大公司出现更大涨幅,这种“强者更强”的概率大于“逆袭”概率。在200家“金子”公司里寻找“钻石”,其性价比强于在4000家“泥沙”里去寻找“金子”。
资金向优质个股集中是注册制导向下的必然结果,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过去几十年A股市场形成的IPO信仰正在被打破。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预计,再过一两年的时间,市场分化会进一步降低企业对上市的预期,届时IPO或将不再被视为企业成功上岸的终点。(券商中国)
A股流动性正在分化
1月8日,沪深两市成交额为1.13万亿,已连续5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当天,隆基股份、东方财富、五粮液、贵州茅台、中国平安5只个股当日成交额突破百亿,单只隆基股份一只个股成交额就高达140亿元。但与此同时却有2452只个股成交额不超过1亿元,甚至还有249只个股成交额不足千万!
机构资金的抱团也在加剧个股的内部分化。“12月国内市场整体震荡上涨但内部分化巨大,抱团现象愈演愈烈,强者恒强特征十分显著,个股正收益概率仅27%,绝大多数个股未能跑赢指数。”华创证券分析师余修文表示,板块上,消费、医药、新能源等基金抱团板块较为强势,金融地产、黑色周期等相对惨淡。
1月8日,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长武超也表示,从2018年到现在整个市场的机构行为越来越明显。不管是新发基金还是增量资金,散户市场逐步在向机构化演变,导致重仓的白马股被不断推高。市值在五百亿上下的公司将来可能会进一步分化,好公司与差公司的估值收敛可能很难看到了。市场这两年的泡沫化是不分行业的,是整个市场核心资产的泡沫化。这背后所隐含的是龙头企业增长的确定性。武超则表示,龙头可能会变,但龙头的泡沫化是不会变的。
东吴证券陈李在最新分析中指出,这样的行情还将持续1-2个月。中长期来看,投资者确实应该把研究重心集中到优质公司上。好公司变得更好,涨幅较大公司出现更大涨幅,这种“强者更强”的概率大于“逆袭”概率。在200家“金子”公司里寻找“钻石”,其性价比强于在4000家“泥沙”里去寻找“金子”。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一个又一个IPO的造富神话,使得“上市、解禁、变现”成为不少企业主坚信不疑的财富自由三部曲。但在如今的成交分化趋势下,解禁期满时股票还能否卖得出去,则成了不少大股东忧心的难题。
兴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王德伦预计,2021年科创板内会大幅分化,既会有“牛股”,也会有“仙股”。交易者结构相对优化、上市和退市改革后资本市场“活水”更顺畅、公司优胜劣汰更快,科创板可能先于其他板块实现“港股化、美股化”,前10%公司成交额占比已超70%。
除了上市不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一路坦途,退市政策的完善也在不断向IPO信仰发出拷问。“注册制下‘宽进宽出’的上市退市标准对投资者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更强研究投资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将更可能获得市场青睐。”天风证券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吴先兴表示,在退市新规下,小市值、交易不活跃的公司以及长期经营不善、持续依靠外部输血、出售资产等盈余管理手段规避退市的公司会面临退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