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黑嘴不得不承认已经:“惊险”避开暂停上市危机
(2020-06-29 07:38:25)*ST德豪年报存虚假记载、重大遗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6月22日晚间,*ST德豪(002005.SZ)公告显示,因*ST德豪涉嫌存在未按规定披露信息,2018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过往公告发现,前述2018年年报事项已多次受到监管关注。
2019年4月29日首次发布2018年年报之后,*ST德豪在先后在当年8月29日和11月17日,两次以会计差错为由进行年报的变更,业绩由最初的亏损5.81亿元大幅变脸,最后一次变更为巨额亏损39.67亿元。两次会计差错更正前后净利润的变动额为33.86亿元,变动幅度高达85.35%。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以来,*ST德豪业绩难言乐观,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常年亏损,截至2018年已是连续第7年亏损。2017年-2018年,其归母净利润也是连续两年亏损,再有一年亏损便将触发暂停上市。
“财务大洗澡。”有资深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果然,两次以会计差错为由对年报进行变更,将巨额亏损集中在2018年后,*ST德豪转眼就在2019财年“轻装上阵”盈利2.64亿元。5月22日,*ST德豪向深交所递交了撤销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
不过,如此“财技”,早已受到监管的关注。
2019年12月5日,安徽证监局披露对*ST德豪采取出具警示函的决定。警示函显示,*ST德豪存在年报信息披露不准确、重大事项未及时披露等信披问题。
5月5日晚,*ST德豪公告称,公司于4月30日知悉深交所发布的《关于对安徽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公开谴责处分的决定》。深交所对安徽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同时,对安徽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晟、总经理李华亭、执行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郭翠花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ST德豪向深交所递交撤销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申请的一个月后,6月22日,证监会对*ST德豪展开立案调查,正是针对其2018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ST德豪被立案调查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2018年年报就应该计入大额亏损事项,但是当时没调整,这就涉嫌虚假记载、重大信息遗漏;一种是这两次业绩调整有问题,那么按调查结果追溯可能会影响到2019年的业绩,如果追溯后2019年亏损,那就会触及连亏三年暂停上市。”一名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ST索菱诡异“自首”,审计费用高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近期,玩弄“财技”被市场关注和监管质疑的上市公司不止*ST德豪一家。
例如近期引发市场关注的*ST索菱(原简称“索股份”),曾多次进行会计差错更正:2019年4月30日,对2016年、2017年的年度报告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2019年12月27日,对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年报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2020年5月23日,再次对2016年-2018年年度报告和2019年年度报告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
从2018开始,*ST索菱的财务数据就受到多方质疑,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其于4月10日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及处罚结果预先通知书。证监会调查结果显示,*ST索菱2016-2018年的年报存在虚假记载,累计虚增收入8.0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8.50亿元等。
4月24日,证监会在官网首页点名批评了四家上市公司,其中就包括*ST索菱。证监会表示,*ST索菱财务造假案件造假周期长,涉案金额大。“经查,索菱股份2016至2018年连续三年虚构海外业务、伪造回款单据,虚增巨额利润。”
5月29日,深交所向*ST索菱下发问询函。6月12日,*ST索菱在回函中“自曝”了一组新的财务造假数据:2016-2018年累计虚增收入11.7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0.53亿元。也就是说,2016-2018年,自查结果比调查结果累计多虚增收入3.69亿元、多虚增利润总额2.04亿元。
自曝更大金额造假引发市场人士广发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其2016和2017年自查利润造假要比调查结果分别少0.81亿元和2.58亿元,而2018年自查利润造假要比调查结果多5.43亿元。按自查的数据来调整,亏损都集中在了2018年。
*ST索菱2016-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7亿元、1.42亿元、-3.14亿元,0.08亿元,“惊险”避开暂停上市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