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洋400022股权突然被冻结,让我们嗅到一丝躁动的气息

(2014-01-02 09:42:42)
标签:

杂谈

(一).12月27日在厦门举行的“厦门自由贸易园区研讨会”透露,厦门建设自贸区得到福建省明确支持,《厦门自由贸易园区总体方案》已经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转报中国国务院。

据称,厦门市已成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和自贸区建设工作组”。工作组由各相关单位一把手组成,下设办公室,由综合、贸易、投资和金融四个工作小组组成。

当前,厦门市相关职能部门正在和对应的国家部委“广泛沟通、交换意见、积极推进报批工作,力争厦门在国家扩大试点时列入试点范围”。

研讨会上亦透露,厦门正按照“两条腿走路,边报批边建设”的思路,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工作。其中包括加强制度创新研究,特别是投资贸易最大便利化的监管模式、市场准入的审批制度再改革和对台经贸合作更深度融合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此外厦门亦积极推进两岸海运快件、跨境电商、高新技术检测维修、融资租赁等业务,积极推动建设两岸关港贸一体化信息平台。

 

  

(二).厦门海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失败案例分析

ST海洋是一个重组即将取得成功时被担保债务拉下水的案例,

最后ST海洋是被ST九州给拖死的。

  

一、公司简介:公司是由原来的厦门海洋实业(集团)股份公

司于1996年10月18日通过派生分立方式重组并完成变更登记

的存续公司。原股份公司的前身系厦门海洋实业总公司,始创

于1953年,并历经高级渔业生产使用社海洋渔捞公社、厦门市

第二海洋渔业公司、厦门海洋实业总公司的延伸拓展过程。

 

1992年5月28日厦门市水产局批准同意将“厦门市第二海洋

渔业公司”更名为“厦门海洋实业总公司”,同年11月30日

厦门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厦门海洋实业总公司进行股

份制改组(以下简称改制)。1993年7月2日厦门海洋实业

总公司完成改制,组建原股份公司。

  

二、主要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及软件开发、生产和销售

(涉及国家专项管理规定的除外);科技园区开发、房屋出租及

物业管理;办公自动化及系统网络集成自营和代理除国家组织

统一联合经营的出口商品和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进口商品

除外的其它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加工贸易;通讯产品的

开发、生产和销售;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种植业、养殖业;

文化、艺术、教育、交流;房地产开发。

  

三、案例分析

   

ST海洋在2001年的中期财务报告中已经实现了盈利,但是扭亏

为赢,可不是一件轻松地事情。  

   

2000年8月,福州牛津—剑桥公司入主

ST海洋,之后开展了一系列艰难的资产重组。

2001年3月,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受让西安

飞天特有的ST海洋2166万股入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此后,牛

津—剑桥把所持股份全部质押清华科技园,尽管股权转让还没有

最后完成,牛津—剑桥已经把股份委托清华科技园管理。因此,

清华科技园实质上已经主导ST海洋的重组。

     

清华科技园从自身实力看,注册资金40116万元,主营科技园区

开发,房屋租赁,科技企业投资等,实力应算不俗。在8月,ST

海洋分别与牛津—剑桥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签订了资产转让、资

产置换,曾让市场对此做出美好的预期。根据协议,ST海洋拟把

总额达2.33亿元的资产及总额为2.32亿元的负债一并转让给牛津

—剑桥,拟与清华科技园进行置换的资产是ST海洋的对外债权,

账面原值合计1.81亿元拟置入资产是清华科技园内学研大厦约1.22

万平方米房屋的所有权及北京清华科技园技术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

五家企业部分股权。

 

伴随着清华科技园的入主,公司的股价也从一度低迷的10元左右

上行到了20元左右,形势一片大好。相应地是债权人也看到了希

望,因此都支持清华科技园的重组,给上市公司留出了一个宽松

的发展空间。从当时的情况看,ST海洋的重组没有理由不取得成

功。就在胜利的锣鼓即将敲响之时,由担保引起的或有负债成为

了现实。

 

ST海洋在2001年12月1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2001年度的盈亏将

主要取决于为ST九州所提供担保事项的处理情况;几天过后,

ST九州表示年内仍无还款能力,也没有与债权银行达成和解协议。

此后,ST海洋多次发布风险提示性公告称,由于需对或有负债确认

大额的预计负债、对应收款项大幅计提坏账准备,公司预计2001

年度将继续亏损。由于公司1999和2000年度均为亏损,按照有关

规定,公司股票将在2001年度报告公布后被暂停上市。

 

其实,ST海洋除了给ST九州担保的1亿多元外,自身债务也有3

亿多元。ST九州债务链条的断裂使得ST海洋自身本来已松开的债

务链条又变得紧绷起来,面临着破产危机。

 

四、分析原因

  

ST海洋是一个重组即将取得成功时被担保债务拉下水的案例,其

失败的教训在于重组者在介入重组前低估了重组的风险,对于可

能由担保引起的或有负债缺乏充分的应对准备没有进行彻底的债

务剥离,最终跌入债主一起上门讨债的困局。

ST海洋是被ST九州给拖死的。

究其原因,还在于公司隐瞒危机,使得重组者在进入公司前没有充

分的应对危机的准备,在重组者更换频繁的同时失去了彻底剥离债

务的时机。

      

(三).十进宫评:

仔细揣摩,ST海洋自身债务也就只3亿多元,给ST九州担保1亿多元,一共大概5.6亿

。其时,牛津--剑桥本来已经花费了2亿,清华方面也投入8000万,离3亿多元也就差

不多远了。但随之引爆出ST海洋给ST九州提供担保1亿多元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ST九州无还款能力,又没有与债权银行达成和解协议,时任的那一届政府又不愿出面,

无可奈何之下ST海洋终止上市,一走了之,也就是说 ST海洋的重组是被ST九州拖死的。

  

当初挽救海洋时,需要拿出5亿元,由各方面来为ST海洋共同买单,但当时银行坚决不

让步,政府不出头救助(本来就是当地掏空了上市公司),清华最后一刻不得不退出,

选择放弃。结果三败俱伤,银行没有拿回一分钱债务,当地政府丢失了一个上市公司,

清华赔钱没有重组成功。

 

而现在的形势呢?厦门已经上报自贸区到国务院;新任厦门市书记系清华出身;厦门急

于上市的国企、民营公司排着长队;银行也终于明白了小道理要服从于大道理,否则一

毫也取不回;证券会关于重新上市的政策已经明朗。三方的态度会不会有所改变,各让

一步,海阔天空呢?第一大股东的股权,突然被厦门市人民法院冻结,让我们嗅到了一

丝春回大地后的躁动气息。

 

1.......牛津-剑桥和清华科技园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低估了海洋担保对公司的影响

2........清华科技园的办公室张主任说:“我们不会轻易放弃海洋,正努力救它,结果

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海洋的很多事情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3.海洋大股东要救海洋,先后就要拿5亿元。因此,大股东认为,接下来该由其他各方

来为ST海洋买单了。 

4.银行方面能付出多大代价?银行方面说,即使抛开操作上的可行性,银行也接受不

了债务豁免。 

5.政府能否容忍海洋出局?知情人透露,政府方面有关人士已明言“不可能拿钱救海

洋”。 

(......只有保住上市资格,股东和债权人才有望收回自己的投资成本。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理儿。

眼看着ST海洋退市,据说“总计投入约在8000万左右”的清华科技园甘心“认赔”?清华科技

园把ST海洋比作一只瓷器,攥在债权银行的手中,“只要债权人手一松,ST海洋顷刻就碎成片

瓦”。因此,清华科技园方面要求银行停息减债,但银行方面则只能是分期还款或变通抵偿方

式,二者相去甚远。负债5.6亿元的ST海洋,现在只有等待死亡的最终来临。)

 

  

(四).庄家出水 

 

    很清楚,有人利用海洋的重组在操纵股价,股票的走势和消息总是配合得恰到好处。 

    庄家就在福建。 

    记者了解到该庄家的背景。 

    他曾是国内某著名智囊团的一员,经济理论功底扎实,因不得志,曾在国外呆了几年。 

    该庄家最初的资金来源不清楚,但如今他实力雄厚。向境内投资者开放B股交易后,他狂赚了一票——6亿美金! 

    一个接近他的人这样评价道:“他跟常人不同,你永远不清楚他下一步要干什么。” 

    同时,记者了解到,该庄家在做海洋时,曾被当地证管部门秘密调查过! 

    记者走访了厦门的一家证券营业部,当时负责此事的人很肯定地告诉记者确有此事。 

    “具体时间我记不清了”他边说边调出海洋的走势图,“哦,对了,应该是在2001年2月13日到3月6日之间。那是一天下午,我们营业部突然接到了一个传真,上面有证管部门的公章,要求我们将当时有30万股以上海洋的账户,还有在某时段内累计交易海洋超过30万股的账户,统计出来上报。” 

    “你们照办了?” 

    “怎么不照办?就一、两个符合条件的账户。” 

    “后来呢?” 

    “后来就再也没有下文了。过了几天,我知道了这是在查炒海洋的庄家,我赶快将自己买的海洋抛了。” 

    “你们知道有人做庄海洋?”“怎么不知道?我们在这个圈子里嘛。” 

    “看闽福发的上涨过程,你就知道海洋的炒作过程了。”知情者为记者指点迷津。 

    1999年5月闽福发投资福州津桥多媒体公司,股价是9元;8月公告股权拟转让,股价涨到了16元;2000年2月正式转让给牛津-剑桥,股价到了25.5元,这也是最高价了。 

    果然闽福发和海洋的上涨之过程十分相似。闽福发、海洋都是福建股,都和牛津-剑桥有关。巧了? 

    记者走访了厦门证管办,上市公司监管处的一位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 

    “你们调查过炒作海洋的庄家吗?” 

    “这事我不知道,二级市场股票的炒作,有投诉,我们才查。” 

    海洋有救?

   一边要暂停上市,一边股价却异常坚挺。海洋,让市场关注。 

    记者飞赴厦门展开了调查。 

    调查是困难的。根据公开电话联系上了海洋,听说是记者,海洋的人甚至不愿告诉公司的确切地址。 

    思明软件园,一幢透明的漂亮靠海大楼,去年底海洋才从这里搬出去。走上三楼,“厦门清华启迪科技有限公司”几个大字跃入眼中,清华科技园入主海洋后曾拟将公司更名为 “启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靠门的一块小牌上写着“清华科技园厦门办事处”,虽然没有“海洋”的名字,看来这里多少和海洋有关。 

    “哦,你要采访海洋,海洋公司不在我们这儿,他们搬家了。” 

    “清华科技园不是海洋的第一大股东吗?海洋不是准备改名叫启迪集团吗?厦门启迪和海洋有什么关系?” 

    “我们是清华科技园的孙公司,我们跟海洋没有什么关系。”对方唯恐避“海洋”不及。 

    记者来到了海洋现在的办公地点——蜂巢路3号。看来这里原来是海洋的老窝,“厦门海洋股份有限公司”几个字虽然被抠掉了,但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 

    保安说这楼现在是属于厦门津桥科技发展公司的,借了一间办公室给海洋,海洋的人很少来,经常只有一个人守办公室。 

    记者看见隔壁的鹭台大酒店的门被用木条从里面钉死了,门上是催缴电话费的单子。“原来这儿一条街都是海洋的房产,现在全不是了。”一位老者告诉记者。 

    海洋干涸了。 

    “海洋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牛津-剑桥和清华科技园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低估了海洋担保对公司的影响。” 

    的确,在牛津-剑桥和清华科技园的帮助下,海洋去年本来势头不错,到2001年9月海洋共实现净利润2035万元,再挺3个月,海洋就会扭亏摘帽,股价完全能顶得住。

   但给ST九州的1.1亿元担保把海洋的扭亏梦给彻底打破了,加之证监会取消了PT,海洋一下跌入可能退市的深渊。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清华科技园目前的处境十分尴尬。记者打电话到北京,清华科技园的办公室张主任说:“我们不会轻易放弃海洋,正努力救它,结果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海洋的很多事情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退市的重压下,要保壳由谁来买单? 

    海洋大股东要救海洋,先后就要拿5亿元。因此,大股东认为,接下来该由其他各方来为ST海洋买单了。 

    银行方面能付出多大代价?银行方面说,即使抛开操作上的可行性,银行也接受不了债务豁免。 

    政府能否容忍海洋出局? 

    知情人透露,政府方面有关人士已明言“不可能拿钱救海洋”。 

    海洋,还在风雨飘摇中。 

    记者要离开厦门时听说,原海洋庄家的主操盘手从外地回来透露,要利用海洋退市题材“再做一次”。 

    记者不知道他们是已经做完了(近期海洋从2.66元涨到最高的5.07元,涨幅达91%且成交异常活跃),还是真的要博海洋重新上市,完成一次更大的“阴谋”? 

    股市永远都有奇迹,但奇迹都是人创造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