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己衣到热水塘,如果不是徒步可以选择两条路走,一是乘车到新民码头再坐船到热水塘;二是直接开车到热水塘。但是路况很差,轿车根本无法通行,雨天什么车都去不了。由于小凤老师家的小孩生病而不能同去,我是和李国军家一起去热水塘。交通工具是一辆摩托车和一辆微型面包车,同行的还有几个年轻人。从己衣出发,路越往后越难走,坑坑洼洼,尘烟滚滚,车一路上象醉汉一样跌跌撞撞、颠颠簸簸地一直向前走。一路上都和几个年轻人聊得很投机,也就没有感觉坐车的劳累。快到金沙江边时拐过一大片青枣地,再翻过一个山嘴,路的尽头就是热水塘村了。

(村边溪流中浣衣的妇女和小孩子)
太阳很辣,不远处就是金沙江,热水塘村因为这里出天然的温泉热水而得名。如果不是刚刚从山上下来而导致耳膜隐隐作痛给我的真实存在感,我会以为眼前的这满目葱茏、遍地鲜花的景象仿佛是在梦里。我离开昆明时虽然说不上天寒地冻,但也还寒意浓浓。到这里却是向日葵开得正艳,古老的酸角树永远不脱下它那绿色的衣妆,田里的青玉米正在收完一茬后忙着播种一茬,箐沟边的芭蕉林常年都是绿色的面孔,路边的橄榄果红得诱人,高大的木棉虽然还没有开花,但叶子绿得已经挤得出水了。这里的田地每年种完两季水稻后接着种两季旱作,瓜果蔬菜更是一年四季都可随种随收,听说台湾的青枣引种到这里后每年都开两次花结两次果,这在全世界其他地方都是从未见过。

(大青树下悠闲的村民)
热水塘最热闹就是大年初二的澡塘会,千百年来每到正月初二这天,金沙江内外五十里内各民族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赶传统的澡塘会。成千上万的人共浴山野温泉,喝酒对歌,通宵达旦,可惜我没有机会见过这种壮观的民俗场面。在沟边简易棚里泡温泉,一边是约6米高的山体,一侧是薄薄的旧铁皮,头顶是湛蓝的天空,铁皮漏光的部分用硬纸片精心地遮挡着,一步之隔但不至于让里面洗浴的人走光。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留个平头,穿黄色的篮球服,让人感觉挺精神挺健康的那种人,其实这里就只有他一个人,直到后来离开时我也没有看见其他任何员工。里面的热水很丰富,不管有人没人整天都是自然流淌着的,相对来说冷水更难得些,就把热水放在一个大池里冷却后再用水桶打出来用,等客人泡完澡他总是殷勤地打冷水给每个人冲洗,外面卖啤酒和小吃的那个妇女可能不是跟他一伙人,各忙各的各做各的生意也道是相安无事。

(古老的酸角树下低矮的土墙)
我到热水塘时已经是一年一度澡塘会的第二天,那种热闹的场面刚刚散去,到处可见被随意丢弃的塑料垃圾袋,田地里能落脚的地方基本上都被踩踏过,听说今年的澡塘会来了将近五千多人,其实能洗到澡的最多不过千余人,大多数都是来过节看热闹的。真让我想不到的还是在热水塘边偶然遇到昆明户外的杨青和梅子等几个驴友,她们都是抱着寻找世外桃园的目的而来的,晚上就搭帐篷宿营在热水塘村边的橄榄林中。当每个旅者偊偊穿行在干热的金沙江峡谷时,眼前突然呈现出一个繁花似锦、瓜果飘香的村庄,这难道不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园吗?可惜这一切都将因为几年后乌东德电站的竣工而永远沉入金沙江水底。

(这个小土房可是曾经威震金沙江边600年的万德土司澡塘)

(野地里随处可见的温泉和青枣)

(在热水塘边偶遇昆明驴友)
(地里长势旺盛,正在开花结果的玫瑰茄)

(金沙江边沙地里冬天正在开花的向日葵和青玉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