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泥沟纪事系列自选10首

标签:
原创诗歌地域文化 |
分类: 诗歌 |
李墨简介:本名李瑛。曾有作品发表《诗刊》《星星》《散文诗》《诗潮》《诗林》《绿风》《世界诗人》等报刊,入选《网络诗歌精选》《新诗排行榜》《新诗金蝶回放》《新世纪十年诗歌蓝本》等选本,已出版个人诗集4部,长篇小说2部,主编报告文学2部。现居重庆大足。
》仙
9岁的调色板
全村男女老少
在小学堂集体吊唁敬爱领袖
邻居长女
用半柱香
小儿夜惊
查找因果
不久
》老支书
老支书叫李巨久
做了几十年的村支部书记
在古泥沟大人小孩眼里
算得上咳嗽一声能静场
吐口唾沫似颗钉
每逢重大庆典
站上主席台
扯开嗓门讲上一阵
虽然,声音有点沙哑
最末一句:听从上面的
我们古泥村不赶人前
也不甘落人后!
有时,在广播上
给全村发诸如劳务派遣
公粮统购、计划生育通知
邻里边角地界争斗
谁家有个扯筋撩皮
只要他一出马
定能手到擒拿、搁平捡顺
唯一的缺点
私下给超生游击队跑风漏气
》裁
大队部的三间大瓦房
推销店居左
医疗点居右
老支书居家办公
居中留给了裁缝铺
刘裁缝是个“干精精”的老头儿
说话风趣、幽默
见了漂亮的小媳妇
说一些俏皮话
一会叫你
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
不是在下操
是他拿着软皮尺
在量衣裤的尺寸
逢年过节
缝纫机的嘀嗒声响半夜
》
叫他豆腐客,他装聋
叫他五爷,就有回应
在生产队做豆腐
手艺出众得此名号
附带领养了一头耕牛
加挣工分。有天傍晚
我站上风箱趴在灶台
(生产队做豆腐的大灶)
津津有味看家家(外婆)
给我弄(煮)夜饭
突然,感觉有只手
在后面摸我屁股
家家笑着说:乖孙
别怕,刘五爷来喂牛
他当面尽说我
将来有出息的好话
背地里糟蹋我
巴着五保户吃百家饭
虽作古已经多年
那时候我就记住了
两面三刀的面孔
》治保主任
那阵,批林批孔
大队治保主任卓XX
长了一张马脸
屁股上拴着大队部的公章
推荐儿子参军、上大学
安插儿媳妇教书
排挤父亲代课资格
美名做生产队长挑大梁
在一次批斗夜会上
父亲没忍心让老地主“站台”
治保主任当场宣布
停职反省,书面检讨
气得父亲阑尾炎发作
治保主任却双手叉腰:
装病!叫赤脚医生注射汽水
庆幸大权旁落的老支书
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
副业不准搞,副食不准买卖
每家养1头猪,鸡鸭不超过3只
否则,割资本主义尾巴
那时,只要谁说:治保主任
卓XX来了!“打跳”的小孩
“打堆”的社员,立刻哄散
连啼哭的娃儿
也会立马止住哭声
后来,他在村上开办
推销店,独此一家
短斤少两,以次充好
酒一勾兑,只能喝“过河酒”
》黑乌棒
黑乌棒
身材矮瘦
还不足得此雅号
跟他父亲学打渔
练就了一身好水性
一团铺盖网
他一咪头沉底
一口气可以在水里
憋十分钟
节省了几只鱼鹰钱
为此
撮合了门好亲事
那时
只用8两肉
闹房的大人说:
新姑娘纤巧 妖艳
狗日的眼睛会说话
一语成谶
》骟猪匠
儿啊,你要是读书不上心
考不上学,不要紧
你娃就去当兵,深更半夜
站岗执勤,头顶烈日打靶
冰天雪地下操,一身绿军装
像老汉当年一样
要多威武,有多威武!
当兵呢,还不是像你样
到时要退伍,得转业
跟你学弹棉花吧
怕像他公那样,伤肺
母亲说:石匠要上山
大锤楞恺重,怕伤到手脚
木匠要上梁,房檐楞恺高
万一有个闪失,摔个残废
干脆去学篾匠,轻巧!
轻巧倒轻巧,遭孽那双手
家家说:他娃从小喜欢
盘弄泥巴,就学泥瓦匠
泥巴软和,就是烧窑恼火
要熬三天三夜
幺舅喝了几口酒
跟到我们生产队王骟匠
学骟猪,骟了猪儿和鸡仔
还有“烤蛋”下酒酒
》
韩篾匠,是个白胡子老头儿
翻过垭口,家住
遂宁县大安场(镇)青山沟
他的手艺在当地口碑相传
晒蓆、斗牄、米筛、簸箕
撮箕、箩筐、箢篼、背篓
从他手里慢慢编排出来
都像现今的工艺品
特别擅长打一手竹蒸笼
蒸出的饭菜格外的香
我们一帮小孩围绕在身旁
不是递茶水、香烟,就是
打扇,敬献炒花生、炒胡豆
除了看他手中变幻花样外
听他讲奇奇怪怪的故事
半夜乘凉,他讲精怪
吓得我脊背发麻,凳子朝
院坝中间挪,从此
害怕过坟岗、走夜路
》榨木匠
刘家湾的榨木匠
大家都记不得本名
他是古泥沟
难得在外面工作的
几个工人之一
莫误会是木匠
他在安岳县姚市镇
榨菜籽油
别看他五大三粗
给他三个子女取名
有点诗意
老二天长
我们一起长大
据说老三远嫁上海
而今成了富婆
》还
刘家湾的李玉龙
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农
他的小儿子与我
在村小是同班同学
名叫李彦安
他的大哥叫李彦润
有一年开夜会
地主崽子已经斗争了无数回
那点陈年烂谷子
早已没有新鲜可闻
大队长突发奇想
把李玉龙叫上前台
叫他老实交待
为啥不在青山寺当和尚
却要下山还俗
窘迫的压力下
李玉龙耷拉着脑袋
他的小儿子站了出来:
遣散寺庙和尚
那是响应国家政策
我家一不反党反社会
二不投机倒把
三无资本主义尾巴
只是期盼滋润安分
地享社会主义的福
赢得无数社员的
赞赏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