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语文高考“连贯”新题型订正一例
(2018-11-15 16:57:58)分类: 心得论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
贝壳岛不简单。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
B. 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
C. 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
D. 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
该题网上的答案分析如下:
试题分析:本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从上文来看,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巨龙”,也就港珠澳大桥, A、B、D三项的主语都是“小岛”,C项的主语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所以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来看,ABD三项与上文衔接不紧密,应排除。故答案应为C项。
按——此题素材源自《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26日20 版的记者文章,题为《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原句的上文如下:
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原文语病分析如下: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该复句由五个分句组成,首分句省略了主语“人们”;第二分句主语“巨龙”即大桥(借喻,承接了前句的宾语);第三分句主语也是“巨龙”,承前省略;第四分句,主语突然换成了“小岛”。无论“小岛”或者“连接两端的小岛”都与上文的“巨龙”(大桥)衔接不上,原作没有注意到这个主语和前文的连贯性。使“小岛”和“大桥”相联系的,其实是“隧道”。但这五句并没有明确介绍“隧道”,“小岛”实际出现在大桥中段,和“连接两端”扯不上关系。而且题目阅读材料上下中“隧道”一词的出现,跟本复句隔开了二、三行,内容上也不相联系,读者很难想到这和选项中“小岛”之间的关系。
2018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也用到《人民日报》的这个材料,但经过更用心的改造,使上下文更有连贯性,尽管如此,但上下文的转换还是有突兀之感:
……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深管同时在海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