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琼瑶《一帘幽梦》赏析

(2010-12-14 18:17:57)
标签:

歌词欣赏

新诗赏析

新诗

教育

文化

分类: 新诗赏评

一帘幽梦

                     琼瑶

 

我有一帘幽梦

不知与谁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

欲诉无人能懂

*      *
窗外更深露重

今夜落花成冢
春来春去俱无踪

徒留一帘幽梦

*      *
谁能解我情衷

谁将柔情深种
若能相知又相逢

共此一帘幽梦

 

这首诗是同名电视剧《一帘幽梦》的主题曲,曲调婉转、幽怨,十分动听。同时,《一帘幽梦》也是琼瑶写的一部非常著名的言情小说。我没有读过这部小说,很有可能会影响对这首小诗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当然,这首诗本身具有独立自足的完整生命,就算单独拿来欣赏也未尝不可。

这是一首闺怨诗。古时的闺怨诗多为反映少妇和丈夫的离愁别恨,最有名的要数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而《一帘幽梦》描写的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一帘幽梦”语出秦观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首节直抒胸臆,写少女虽有柔情万种,但是既无人可诉,也无人能懂。语词间透露着失落、寂寞和淡淡的忧伤。

中节写乍暖还寒的春夜,那些早开的花儿纷纷凋落。能感知到“更深露重”,表明少女很晚还没有入睡,则她孤寂的心情可想而知。“落花成冢”,“冢”是坟墓的意思,不仅用来比喻花儿落得很多,也使少女凄凉的心境显得更加沉重。而面对“春来春去俱无踪”的无奈,联想到时光如水、青春易逝,而自己的一腔柔情却依然无可寄托,惆怅之情更甚。通篇无一字言情,而情感却像杯中的酒一样满溢而出。这就是“意象”的妙处。

末节同首节呼应,抒发了少女的憧憬和希望。两个问句的使用,既强调了“谁”(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同时使行文更加活泼。其中,“情衷”属于生造词,应该是“衷情”的误用。“情(ing)”与“衷(ong)”可以通押,因此,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说,用“衷情”更贴切一些。此外,本来是相逢而后相知,而诗中却说“若能相知又相逢”,这是为了迁就韵脚而作的调整,稍微高明一点儿的读者都能看得出来,因而是可以理解与接受的。

全诗分三节,每节四行,节间对称。一韵到底,押“中东”韵,韵式为“aaaa”。“一帘幽梦”在每节中都有反复,但位置不同,主要起强调的作用。音步为二步,句式以短||长式为主,只有每节第三行为长||短式,这就使节奏显得更加摇曳多姿。划分如下:

 

我有||一帘|幽梦

不知||与谁|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

欲诉||无人|能懂

*      *
窗外||更深|露重

今夜||落花|成冢
春来|春去||俱无踪

徒留||一帘|幽梦

*      *
谁能||解我|情衷

谁将||柔情|深种
若能|相知||又相逢

共此||一帘|幽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