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采莲曲》赏析
(2010-05-18 21:36:12)
标签:
新诗赏析新诗文化情感教育 |
分类: 新诗赏评 |
采莲曲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在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生,
波上抑扬着歌声。
*
两岸呀柳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莲,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里荡漾着歌声。
*
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融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朱湘的这首《采莲曲》,写的是从黄昏日落到薄雾月升这段时间里,采莲女驾船采莲的一段生活场景。其中,诗人不但写出了采莲女采花、采藕、采莲蓬等不同劳动的场面,而且还描绘了小河及其两岸的旖旎风光,更向我们微妙的展示了少女羞涩的情怀和对爱情的憧憬。
首节,诗人为我们点明了采莲女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日落时分的黄昏,地点是金波荡漾的小河。小河中如翠盖般的荷叶,似人样妖娆的荷花,以及两岸摇曳的杨柳,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诗境。而采莲女并没有就此停留,她驾着小舟,唱着渔歌,向小河的更远处前行。
接着,采莲女来到了荷田深处,饶有兴致的采撷起妩媚多姿的莲花。清水中的莲花是如此的纯洁美丽,宛若娇羞动人的少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虽然诗人没有直接把采莲女比喻为莲花,但从字里行间的描述中,读者很自然的会把采莲女和纯洁美丽的莲花联系到一起。同莲花的品质相映衬,采莲女清纯而又坚贞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但少女没有在此做长久的逗留,在歌声里,她划着小船又前进了。
这回,采莲女来到溪头,打算采挖淤泥中的莲藕。正要采时,却又停手不前。她想到莲藕多丝,并且深藏水中,不就像藏匿在自己心中的那份情思吗?这里,诗人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丝”即指“思”,写出了少女羞涩的怀春之情。虽然她向往着纯真的爱情,但是却羞于表达。“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采莲女的渔船所做的短暂停留,以及她那抑扬不定的歌声,便是她此时矛盾心情的最好体现。
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爱情的憧憬,采莲女重又上路。此刻,她的心情似乎轻松了一些,放眼望去,世界万物仿佛也都变得欢快起来。看那柳树,宛如在风中翩翩起舞;喜鹊也在枝头聒噪,好像在迎接她的到来;石榴花落在她的新裙子上,使她的衣服也染上了花香。她一边采着莲蓬,一边唱着歌儿,歌声在风里荡漾,听得游人都醉了。
明月渐升,薄雾拂水,时间如流水般飞快逝去。望着明亮的织女星和牵牛星,遥想着美妙的爱情故事,采莲女调转船头,带着石榴花与荷花的芳香,踏上回家的归程。她渐行渐远,终于消融入一片苍茫的暮色之中,只有那若隐若现的歌声,还时时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纵观全诗,诗人没有做任何的议论与说明,采莲女的容貌、性格以及内心活动的表述,完全熔铸在对意象的描绘中。读者在欣赏意象的同时,便能轻易的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趣。同时,由于受个人生活经验和性格气质的影响,每个读者从意象中所得到的情趣又不完全一致。就算是同一个人,由于他的学识经验和性格气质总是在变化当中,今天和明天所得的情趣也不完全相同。因此,任何一个人,一个人在任何时候,只要读起这首诗,总会有不同以往的新的感悟与收获。这种用意象来抒发情趣的表现手法,既是汉语古典诗歌传统中营造意境的最佳手段,也是使诗歌获得永久新鲜生命的唯一方法。
这首诗的语言平实妥帖,简练有力,真正达到了不能增删一字的地步。其中,有些词语的使用,如颠摇、夷犹等,与当代的语言习惯不免相悖,读着有些别扭,这是早期白话文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自然也无可厚非。最后,《采莲曲》的语言稍显雕琢的痕迹,有些形式化。当然,这只是纤介之疾,好比美玉上的一点瑕疵,无损于全诗伟大而完美的形象。
这首诗逢节换韵,韵式大致为aabacccdee。全诗共分五节,每节分十行,节与节之间,每行的字式相当,音步也大致相同。如下所示: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花呀||人样|妖娆。
金线|闪动||过小河,
莲舟上||扬起|歌声。
蜂蝶呀||不许|轻来,
清净呀||不染|尘埃。
水珠|滑走||过荷钱。
浆声||应答着|歌声。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丝多呀||蛹在|中央?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上||抑扬着|歌声。
两岸呀||柳树|婆娑,
榴花呀||落上|新罗。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里||荡漾着|歌声。
明了呀||织女|牵牛;
凉风呀||飘去|莲舟。
消融入||一片|苍茫;
虚空里||袅着|歌音。
单竖线“|”表示较短的停顿,称小顿;双竖线“||”表示较长的停顿,称大顿。其中,“金丝|闪动||过小河”、“水珠|滑走||过荷钱”、“女郎|要采||又夷犹”这几句属于长||短句式,末步为3字的短步;其它诗节中同一位置则采用短||长句式,为4、5字结尾的长步,如“耳鬓边||晕着|微红” 、“消融入||一片|苍茫”等等。两种句式犬牙交错,不免稍显冲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