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人类祖先在与自然和自身的斗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累积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形成了各自的图腾崇拜。到井田制时代,人们从鱼猎生活向农耕养殖进化,生产力相对提高,有了剩余物质。强者将剩余物质占为已有,萌生了私有。在广袤的中原大地,部落战争的胜利者把田土划成井字形方块,并用树技将崇拜的神祗插在一块田中,归为已有。有了一块田土,就要春耕播种,进行管理,秋天才会有所收获。这就为土地占有者提供了来年较为可靠的生活物质,他们精神上就觉得平安与满足。这就是幸福(有福)的感觉。这也是倡佶构思"福"字的原始含义。
我们应用哲学(唯物辩证法)与美学(自然美、抽象美、意念美)去抽象实现幸福的客观过程,就可挖掘、揭示、解读"福"字的科学本质内涵:人们要得到幸福,一要有生产资料或劳动技能(资本或知识);二必须劳动(体脑劳动);三要充分享受劳动成果(物质与精神);四要继续努力,更上层楼,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这一客观存在的,从物质到精神,又从精神到物质的螺旋递进、上升的规律,是中华祖先几十万年科学(定性)认识的结晶。
随着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人们的能力、地位与作用也千差万别(普遍差异规律),但在追求幸福的愿望(生存发展的客观需求)上确是共同的,并逐步影响到人们的七情六欲,深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生育繁演等各个方面,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述、宗教、军事等各个领域。在汉民族与各兄弟民族的融合中,祈福提炼升华为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信仰,成为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人文始祖到普通百姓,从汉民族到各兄弟民族,从宗教到政党派别,从神州国民到海外华人,从古至今,千秋万代,谁不祈福!正是这种祈福的信仰引领炎黄子孙世代努力奋斗,一个"福"字演绎出五千多年的灿烂中华文明史。祈福成为了中华民族及现代国家的伟大凝聚力和不可战胜的软实力!
龙 风 呈
祥
http://s2/middle/5c59f081gb7092cc3c821&690
龙
腾 虎 跃
http://s10/middle/5c59f081gb709329a87f9&690
金
龙 吉 祥
http://s5/middle/5c59f081gb7093b5fb394&690
祝福龙年大吉,福寿安康!欢迎评论,共促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