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

(2012-07-29 12:38:33)
标签:

杂谈

分类: 似水流年

记忆里,家里人都是爱些花花草草的,或者说是家人农事之余的花趣吧。爷爷和奶奶喜欢养月季花、种油菜花,老院子里大片大片的红白粉月季以及灿烂明黄的油菜花至今依旧映在我的脑海里。妈妈爱菊,爸爸则养过一缸荷花,并在缸里放了几条小鱼,后来鱼儿死了,花儿也在冬天被冻死了,甚为可惜。

 

我和妹妹两人则喜欢摆弄些不知名的小花儿,像是狗尾巴花、凤仙花(又名包指甲花)、晚饭花(又名紫茉莉)、洋马齿苋(又名死不了)、蜀葵等等。高中以前,每年春天,我们都会撒种一些花儿,仿佛是我们上学之外的另一项重要的营生一般。那时候居住在农村,自然不会去花钱买花,花种的来源几乎都是向左右邻里要的,那些花儿也都是极易成活的类型,不需要操什么心。但看着种子从落地,生芽儿,破土而出,到慢慢长大的过程,是极为期待的。尤其是花儿结了骨朵的时候,每天放学后总要先看看花骨朵开花了没有;第一朵小花绽放笑颜的时候,尤为珍贵。

 

我还记得那时我最喜欢的就是紫茉莉了,那是一种很奇特的花儿,总是在傍晚时分开花,次晨凋谢。仿佛很低调,并无绚丽夺目之态,也无意在白日之下争芳斗艳,只是在夜幕降临之时,渲染一院浓香。常常是在初夏的黄昏,我站在紫茉莉花前,静静地独自欣赏一番,再默默出一会子神;或是将鼻子凑到花朵上,细嗅一番,莫名的欢喜。其实那时并不十分懂得赏花之妙,大约看见花枝蔓延之态,绿叶丛中缀着点点红、粉、紫、黄之色,闻着淡淡的花香,就很容易产生美好的感觉。

 

白居易的一首小词用给此花极为妥恰,“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虽不是特为此花而写,却道出了其特性,更平添了一些朦胧梦幻的诗意。忽然想起《聊斋志异》中的若干故事来,很多故事里,书生于月夜窗下读书,有鬼狐美人窗外踏月而来,满室盈香,天明前飘然离去,渺渺然不知其踪。只是臆想出来的故事,竟有一种神秘的美感,而这美人便如紫茉莉一般,让人更留恋、更珍惜。

 

宋代诗人江奎有咏白茉莉花诗两首,赞其香气与灵气在百花中各擅胜场:其一:灵种传闻出越裳,何人提挈上蛮航。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其二: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应是仙娥宴归去,醉来掉下玉搔头。我更喜欢第二首: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似是在说白茉莉花,却也可以用在紫茉莉身上,或者是在描募那些同样平凡的花,更像是在说像茉莉花一样的人。虽无牡丹、海棠等名花之夺目,却自有一身独特的幽香。

 

仿佛又是一个黄昏时分,细雨朦朦胧胧,那生在墙角边的小花儿,默默绽放了一夕容颜,雨珠落在花蕊上,有风吹来,晶莹的珠儿微微颤动,仿佛也懂得珍惜这短暂的花期一般,不忍滑落。夕颜花,这名字送给它应该更为恰当,这样的花朵,一生也只灿烂一夕,随着天明的到来,花朵就枯萎了。

 

再过一阵子,每只花底上便托着一颗嫩绿色的小圆球,那是它的果实,也是它的种子。渐渐地,绿色在阳光的沐浴下长大、变成了黑色,像黑珍珠般珍贵,更像是孩子圆溜溜的小眼珠儿,里面,闪烁着新生的光芒。

 

 http://s14/mw690/001GQLEjty6EEhot0eI0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