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梵语短a的发音

(2023-07-29 14:23:33)
分类: 净土修证
藏檀:
天地悠悠,岁月无尽。如果从两汉之交算起,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土已经二千多年了。

藏檀: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怎么说话,我们无法听到,汉字的古音,我们今人也无从知晓,音韵学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问题。

藏檀:
大约在公元前后,佛经从古印度或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然后在长安、洛阳等地翻译成汉语佛经,这样中原人才能看得懂。

藏檀:
从后来的情况看,翻译成汉语的佛经大多数都是梵语佛经,具体来讲是悉昙体梵语。

藏檀:
梵语有梵语的发音,汉语有汉语的读音,梵语里的词语译到汉语中只取读音,而不必翻译其意思与含义,就是所谓的音译,比如佛陀、阿弥陀等等,其实只是用汉字读音来记载梵语发音,而不必翻译其汉语意思为觉者、无量,这样就为从梵语发音来确定古汉字读音提供了一种方法与可能,这就涉及到梵汉对音的问题。

藏檀:
还有如般若二字,我们现在都知道它的意思是智慧,但是却保留梵音不译,读作般(b)若(r)。

藏檀:
佛经中的咒语全部都是梵语音译,保留不译,比如往生咒等。

藏檀:
[图片]

藏檀:
所谓梵汉对音,就是用汉字对译梵文音,多见于佛经中的专名、咒语等。

藏檀:
最先倡导用梵汉对音研究汉语音韵的是俄国汉学家钢和泰(1877~1937年)。1923年,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一卷刊载了他的《音译梵书和中国古音》的译文。该文利用宋代法天的对音材料同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拟测的隋代《切韵》音相比照,来说明利用梵汉对音研究汉语音韵的重要性,在方法论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藏檀:
民国时期汪荣宝实践了钢和泰提出的新方法,他的《歌戈鱼虞模古读考》(《国学季刊》1卷2号,1931)论文,考证出唐宋以上歌戈韵的字都读a音,不读o音;魏晋以上鱼虞模韵的字也都读 a音,不读u、ü音。他的新方法和新成果打破了传统音韵学研究的成见,因此引起古音学上一场空前的大辩论。

藏檀:
清末、民国时期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社会巨变,内外交困,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遭受空前的压力与改变。

藏檀:
其实想想也是一个异彩纷陈的时代,虽然灾难深重,但也波澜壮阔。

藏檀:
如果不深入研究那个时代,那么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许多问题与困惑,就不可能得到合理而圆满的解决。

藏檀:
我探究许多方面的问题,最后竟然发现都追溯到了清末到民国这段时期,这绝不是意外与偶然。

藏檀:
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压制与侵蚀,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与控制,都源于那个时代。佛号发音问题的困惑,也跟那个时代脱不了干系。

藏檀:
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压制与侵蚀,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与控制,都源于那个时代。佛号发音问题的困惑,也跟那个时代脱不了干系。

藏檀:
曾经我单纯地以为佛号发音的问题仅仅佛教内部的问题,经过这些年来的寻根溯源,我发现我错了,这件事情原来并不简单,涉及的面广而复杂,而其中又跟音韵学界脱不了干系。

藏檀:
原来这件事情原来并不简单,

藏檀:
梵汉对音的研究,音韵学界发表了一些论文与著作,看起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一些结论存在争议,并且不少谬误。

藏檀:
[图片]

藏檀:
[图片]

藏檀:
[图片]

藏檀:
这是梵文的佛号,翻译成汉语就是“阿弥陀佛”。古人注音是反切法,“阿”的古音是乌何切,即取上字“乌”的声母,取下字“何”的韵母切出一个读音。但是因为是以汉字与汉字相切来注音,如果所切之上下字发音不准,那么切出来的读音当然也不准了,所以,这个正是反切法的最根本问题所在,也因此导致了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时。

藏檀:
[图片]

藏檀:
[图片]

藏檀:
悉昙体梵文的“阿”,位于第一位。

藏檀:
如果转写成罗马字母,则以a表示。

藏檀:
梵语的“阿陀陀”转写为罗马字母是amita。

藏檀:
【阿弥陀】

 (佛名)Amita,译曰无量。玄应音义九曰:“阿弥陀,译云无量。”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藏檀:
阿弥陀,佛名,amita,译曰无量。看到了吧,梵语“阿弥陀”如果转写为罗马字母,就写作amita。

藏檀:
amita并不是梵语,而是梵语的罗马字母转写。那么转写又是什么意思呢?

藏檀:
IAST是国际梵语转写字母的英语名称(International Alphabet of Sanskrit Transliteration)的缩写,是学术上对于梵语转写的标准,亦变成了一般出版界,如书籍及杂志的非业界标准。随着Unicode字型的普及,它在电子文本的使用亦因此而相应地增加。这项标准是于1912年在雅典举行的东方学会议(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ists)上订立的,而它又基于了1894年在日内瓦举行的东方学会议制定的标准。

藏檀:
IAST是罗马化梵语和巴利语的最流行的方案,它允许无损的天城文转写(和其他的印度文字比如克什米尔语的传统文字夏拉达文的转写),而且不只是梵语的音素,还允许本质上的语音标注(比如 Visarga 是词尾的 r 和 s 的同位异音)。

藏檀:
能看明白吧?看不懂也不要紧,简单理解一下就行。所谓梵语,是古印度的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它有许多种字体,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演化出不同的字体,中国古代翻译佛经的,是悉昙体的梵文,而今天最流行的,称为天城文,即天城体梵文。(虽然今天的印地语也使用天城文书写,但它并非梵语,而是印地语。)

藏檀:
[图片]

藏檀:
欧洲国家使用的是罗马字母(也称拉丁字母),将梵文的“

藏檀:
[图片]

藏檀:
”写作a,这个就是转写或转录,也就是梵文的罗马字母转写。

藏檀:
国际梵语转写字母,International Alphabet of Sanskrit Transliteration,缩写就是IAST。

藏檀: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这个梵语转写字母a怎么发音?是念汉语拼音的a吗?非也,其实不然。

藏檀:
[图片]

藏檀:
现在流行的是天城体梵文,以天城文代表梵语。梵文的“阿”转写为a,发音是国际音标的[],知道怎么发音吗?

藏檀:
[]的发音类似于汉语拼音的e,而不是a!

藏檀:
同修们,如果我们有人听得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我不怪你们。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大家要珍惜生命,时间宝贵,平时要多学点有益的有用的,多诵经念佛,不可让大好的时光白白浪费了。

藏檀:
如果这个时间用在修持上,用在护法卫教上,都是有功德的,将来都是用得上的,不然就可惜了。

軍 子:
[图片]

藏檀:
[图片]

藏檀:
日本的?

軍 子:
洛阳的上阳宫

軍 子:
遮天莲叶无穷碧,来日荷花别样红

藏檀:
第一个是梵语的“阿”,称为短音a,发音为[],类似于汉语拼音的e;第二个是梵语的长音“阿”,写作,上面有一条横线,发音才念 [],类似于汉语拼音的a(长音)。很清楚了吧?

藏檀:
原来是洛阳的啊!唐朝风格。

藏檀:
这项标准是于1912年在雅典举行的东方学会议(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ists)上订立的,而它又基于了1894年在日内瓦举行的东方学会议制定的标准。

藏檀:
所以IAST标准最早订立于1894年,地点在日内瓦。

藏檀:
有关当年订立的情况,我也在网上查到了一点资料,感觉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重视。

藏檀:
[图片]

藏檀:
Roman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iteration (Romanization) and IAST
(罗马转写和音译(罗马化)和IAST)

(Due to written Devangar's isomorphic correspondence with spoken Sanskrit, any transliteration of Devangar is automatically a phonetic transcription of Sanskrit, vice versa. See Transliteration and Transcription.)
Romanization schemes (by both transcription/transliteration) vary significantly depending on their unique purposes. British administrators and surveyors aimed to easily reproduce native words and names, so their scheme became a severely Anglophilic transcription (pundit, thug, suttee, Himalaya). But savants intended to translate Sanskrit (and possibly compare it with related languages like Avestan), so their schemes were regular and phonetically lossless.
Compare the following schemes.(1) (2) (3) (4)
(比较下面的方案)

藏檀:
按时间顺序,表中从上到下列有当年的五种方案,最早的是1776年N.Halhed的转写方案,梵语长音“阿”跟现在一样为,但是短音“阿”即写作,明显跟现在其它方案不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藏檀:
请看红色提醒框,上面是元音行,下面是辅音列,辅音后面的都是e,而不是a。

藏檀: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当年1894年订立的方案梵语短音“阿”转写为e,而不是a,还可能出现今天中国音韵界以及佛教内部的迷茫与混乱,将梵语的转写的罗马字母a念作汉语拼音的a吧?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藏檀:
当知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也!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藏檀: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藏檀:
(补充上面的英文翻译)

翻译:(1) Halhed, Nathaniel. 《巴布亚法典》(1776年)
这是欧洲对印度文化最早的研究之一。巴布亚法旨在指导英国重商主义者更好地与“巴布亚人”/印度人进行互动和贸易。在他文章的前几部分,Halhed概述了Devangar(天城文)并发明了这个奇特的方案来音译梵语: 下载 p. XXIV (PDF); 下载富有诗意的节选——《贝德王的标本》,p. (xxxi) (PDF); 公共领域来源,由密歇根大学图书馆提供。

藏檀:
公元160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只抵达了印度西海岸的苏拉特地区,并在公元1611年获得莫卧儿帝国官方批准,在苏拉特建立了一个用于贸易点(Factory,直译为工厂)。

公元1772年,英国官员黑斯廷斯被任命为英国的首任印度总督。
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上看,情况是相吻合的。

藏檀:
元音附标文字(abugida),又称音节音位文字(alphasyllabary),是一类以辅音字母为主体、元音以附加符号形式标出的表音文字。

藏檀:
该书写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辅音字母自带一个默认元音,构成一个音节。作为婆罗米系元音附标文字,Devangar(天城文)的基本原理是每个字母表示一个辅音,并承载一个固有的元音a[]。例如,字母读作ka,两个字母读作kana,三个字母读作kanaya等等。

藏檀:
看看这个红色框列,都是辅音,但是后面全带了一个。这个又是哪里来的?其实就是第一个字母,梵语短音。

藏檀:
使用元音附标文字的语种有:
天城文
泰米尔语字母
孟加拉文
古木基文
泰语字母
缅甸语字母
藏文字母
高棉文
老挝文
阿姆哈拉文(与梵文文化圈独立发展)
麦罗埃文
悉昙文
德宏傣文
傣泐文
卡纳达语
泰卢固语
马拉雅拉姆语
古吉拉特语

藏檀:
天城文最早出现在十三世纪初,是悉昙文(Siddham)变体之一,悉昙文来自笈多文(Gupta),笈多文犹如印度的其他文字一样,源自于前3世纪的波罗米文(婆罗米文)。

现在亚洲不少民族使用的字母都是属于婆罗米系列字母,关系密切。这些字母分布于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尼泊尔等地。

藏檀:
为了证明梵语短a不念a的结论,我们再来看看孟加拉语。

藏檀:
[图片]

藏檀:
尽管它和天城文二者都派生自古代城文,东城文存在明显的悉昙文影响。它是元音附标文字,它比天城文更加圆曲。

藏檀:
孟加拉文存在明显的悉昙文影响,这个结论非常重要。我们来看看孟加拉文的短a与长a发音。

藏檀:
[图片]

藏檀:
[图片]

藏檀:
上面是短音a发音类似于汉语拼音的o,下面是长音a发音为a。

藏檀:
IPA就是国际音标的意思。

国际音标(英语: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缩写:IPA),早期又称“万国音标”,是一套用来标音的系统,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由国际语音学学会设计来作为口语声音的标准化标示方法。

藏檀:
[图片]

藏檀:
再来看看它的辅音系统,怎么样,后面带的都是o吧!也就是第一个字母梵语短音o。

藏檀:
这个能说明什么呢?这个事实或许可以告诉我们:孟加拉文的短a发音为o可能才是正确的发音,比印度天城文的短音发音[]更正确,保留得更安全,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藏檀:
我们看1894年天城文的五个转写方案,1776年第一个方案梵语短“阿”转写为,而不是a,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才改为a,但是发音并不念a,而是[]。

藏檀:
笈多文(有时叫做笈多婆罗米文或后婆罗米文[1])用来书写梵语并且关联于印度的笈多王朝,它是物质上繁荣和巨大的宗教和科学发展的时代。笈多文起源自婆罗米文并引出了城文、夏拉达文和悉昙文。这些文字在此后引出了很多最重要的印度文字,包括天城文(自从十九世纪后书写梵语最常用的文字)等。

藏檀:
笈多文起源自婆罗米文并引出了城文、夏拉达文和悉昙文。

城文(Ngar)又称城体,在古印度于大约公元8世纪作为笈多文的东部变体出现(而夏拉达文是西部变体)。它分支出多种文字,比如天城文、孟加拉文。

藏檀:
城文和悉昙文是兄弟关系,城文分支出天城文和孟加拉文,则孟加拉文是悉昙文的侄子,这关系没错吧。

藏檀:
城文分支出天城文和孟加拉文,此二者是兄弟,所以到底哪个才是嫡系,还真不好讲。就是说,可能孟加拉文的短a念o反而比天城文的短a念[]更准确。

藏檀:
在古印度有[o]、[]之分,实际上,在中国汉语拼音中同样有o、e之别,不能不说这确实是一件非常神奇也很美妙的事情,让人称叹。

藏檀:
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中予以解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