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人生的意义》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标签:
人生意义生命超越奉献 |
分类: 艺术文化 |
http://s12/mw690/5c575fd5gcecf0edcc56b&690Man's Search for Meaning" TITLE="《找寻人生的意义》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找寻人生的意义 -
我首先是被书名所吸引,这是我一贯对书一见钟情的方式。后来陆续在不同的场合都听过这本书,包括老公的Mentor也给他推荐过。原来,这是一本经典。
这是我第一次读电子书(Kindle Fire上读的),偏偏这是本比较晦涩的书,所以费了我不少劲。也是拜托我回国后时常出差才把书读了下来。总结起来,飞机上还是看纸书最合适。本来起飞、降落的时间就很长,规定这段时间又不让用电子设备,拿着Kindle干着急啊。那段时间我只好双管齐下,广播说要关电子设备,我就把别的纸书拿出来,好歹熬过飞机上悄然流失的分分秒秒。
这本书是一位从德国集中营幸存下来的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写的。前半本是详细讲述他的集中营经历;后半本是他总结从这段苦痛经历里生存下来的他如何找寻出活着的意义。
有次,我正好和美国一个德国裔同事出差,他问我看的什么书。其实有点尴尬,毕竟在这段经历里,德国和犹太人是势不两立的。可以说,没有德国人的残酷压迫,就不可能有这本经典作品出世。而我终于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是在7月飞往以色列特拉维夫的飞机着陆的瞬间。那一刻,满心完美的喜悦。一切似乎有些冥冥之中的安排的意味。
按我的习惯,我会在读完一本书后很快写篇书评之类的文章记录我的心得。这次花了我快4个月的时间才决心下笔。一是这样的电子书翻阅回去很难;二是题目太大,没有平静的心我完全理不清我的头绪。而平静的心,在回中国工作以后,几乎是可望不可求的奢侈品了。
闲话罗嗦完毕。先说说题目。我的翻译其实不算准确。严谨的翻译应该是“人对意义的探索”。Man狭义指作者,广义完全可以推到人类。这里只说意义,什么意义?说人生的意义,也许我给它局限了。不过对于人类,最终极的话题就算生命了。这本书已经属于哲学范畴,是作者用自己生命体验苦难人生的总结,他也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 - logotherapy (意义治疗法)。即通过帮助人们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来让他们活出生命的精彩。
Logos,拉丁文指意义,是比Logic(逻辑)更深邃的词。
也许有人性子急 - 那你看完书了,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吧。我的答案,无解。因为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存在的意义都会不一样。这是需要每个人清醒地了解自己和环境,并对未来充满乐观和积极的期许所作出的抉择。好比下棋,没有最好的一步棋,只有和某个对手在某个比赛某个处境的前提下最好的一步棋。作者在集中营被剥夺了一切,包括他精心收藏的写了很久的心理学书籍手稿,那是他唯一的心理慰籍,是对他精神上最严厉的摧残。那段黑暗的日子,他给自己找寻了活下去的意义,并以此支撑他在集中营长达7年之久。那就是,我在这里体验的一切,我要等到我活着出去以后宣告世人,我要到处讲学,教导人们我学到的一切。而最终,这正是他毕生奉献的事业。
文章的最后,在法学教授William Winslade写的外篇里,有个学生问作者他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还是另一个学生说出了Frankl的答案,“你的人生意义就是要帮助别人找到他们的人生意义。”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三种方式,
1。通过做事来达到成就。这是最容易和明显的路途。
2。通过体验,比如美、自然、文化、真理,以及爱。爱是一种终极的合一(Ultimate togetherness)。只有当一个人爱另一个人时,他才能看清被爱者最内在的本质,了解他的潜能,并帮助被爱者把潜能发挥出来。
3。通过接受不可避免的痛苦折磨。作者也指出,不必要的受难属于自虐,不是英雄行为。当我们遇到无法改变的遭遇时,就把它当成不能手术切除的癌症 - 我们必须面临改变自己的挑战。苦难的命运前,最重要的是要见证人类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这就是他说的Tragic optimism(悲剧乐观主义),在悲剧中找到乐观,把受难变成成就;从罪过演变出变得更好的契机;从生命变数派生出做出负责任行动的动力。
以前的我对快乐的崇尚高于一切。可是当代表青春的各种可能性慢慢沉淀过滤为现实后,我发现,我的生命正在被我自己书写,不但有工作的成绩,有爱,更是有那些被我勇敢承受过来的痛苦。痛苦后经历的成长正是让我最为自豪的经历,足以定义我走过的人生路,千金不换。
作者讲,要找到意义,就要为一个完全自愿选择的值得的目标去全力以赴和努力挣扎。要超越主观的欢愉,我们应该为服务一个目标或者爱另一个人去奉献自己(by giving himself to a cause to serve or another person to love)。这个和很多宗教的教旨不谋而合。
有关自由。必须了解,人是个有限物体,他的自由不是无条件的(not freedom from conditions),而是对所处情况的立场选择的自由(freedom to take a stand toward the conditions)。他也有在任何一个时刻改变的自由。人在世界上是和世界互相影响的,但是最终,人是有自主决定权的。在集中营,同样的恶劣生存环境,随时面对死亡和屈辱,但是作者看到有人活得象条狗,有人却活得象个圣人。这说明,人有成为这两极的潜质,而最终的实现,依靠的是人自己的决定(decisions),而不是所处的情况(conditions)。这和我《与神对话》里神说的话一样。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人拥有绝对的为自己选择的自由。这是任何环境和外在因素都不可剥夺的权利。面对不同的情景,人有奋起,超越局限成长的能力。如果可能,人可以改善世界;如果必要,人可以改善自己(change for better)。
我们必须回答生命给我们提出的问题,而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存在负责才能回答这些问题。人类存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假设我们的第一次生命做了和我们将要做的一样错误的选择,让我们象重活第二次生命那样生活吧!
Live as if you were living already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as if you had acted the first time as wrongly as you are about to act now!
这是我第一次读电子书(Kindle Fire上读的),偏偏这是本比较晦涩的书,所以费了我不少劲。也是拜托我回国后时常出差才把书读了下来。总结起来,飞机上还是看纸书最合适。本来起飞、降落的时间就很长,规定这段时间又不让用电子设备,拿着Kindle干着急啊。那段时间我只好双管齐下,广播说要关电子设备,我就把别的纸书拿出来,好歹熬过飞机上悄然流失的分分秒秒。
这本书是一位从德国集中营幸存下来的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写的。前半本是详细讲述他的集中营经历;后半本是他总结从这段苦痛经历里生存下来的他如何找寻出活着的意义。
有次,我正好和美国一个德国裔同事出差,他问我看的什么书。其实有点尴尬,毕竟在这段经历里,德国和犹太人是势不两立的。可以说,没有德国人的残酷压迫,就不可能有这本经典作品出世。而我终于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是在7月飞往以色列特拉维夫的飞机着陆的瞬间。那一刻,满心完美的喜悦。一切似乎有些冥冥之中的安排的意味。
按我的习惯,我会在读完一本书后很快写篇书评之类的文章记录我的心得。这次花了我快4个月的时间才决心下笔。一是这样的电子书翻阅回去很难;二是题目太大,没有平静的心我完全理不清我的头绪。而平静的心,在回中国工作以后,几乎是可望不可求的奢侈品了。
闲话罗嗦完毕。先说说题目。我的翻译其实不算准确。严谨的翻译应该是“人对意义的探索”。Man狭义指作者,广义完全可以推到人类。这里只说意义,什么意义?说人生的意义,也许我给它局限了。不过对于人类,最终极的话题就算生命了。这本书已经属于哲学范畴,是作者用自己生命体验苦难人生的总结,他也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 - logotherapy (意义治疗法)。即通过帮助人们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来让他们活出生命的精彩。
Logos,拉丁文指意义,是比Logic(逻辑)更深邃的词。
也许有人性子急 - 那你看完书了,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吧。我的答案,无解。因为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存在的意义都会不一样。这是需要每个人清醒地了解自己和环境,并对未来充满乐观和积极的期许所作出的抉择。好比下棋,没有最好的一步棋,只有和某个对手在某个比赛某个处境的前提下最好的一步棋。作者在集中营被剥夺了一切,包括他精心收藏的写了很久的心理学书籍手稿,那是他唯一的心理慰籍,是对他精神上最严厉的摧残。那段黑暗的日子,他给自己找寻了活下去的意义,并以此支撑他在集中营长达7年之久。那就是,我在这里体验的一切,我要等到我活着出去以后宣告世人,我要到处讲学,教导人们我学到的一切。而最终,这正是他毕生奉献的事业。
文章的最后,在法学教授William Winslade写的外篇里,有个学生问作者他的人生意义是什么,还是另一个学生说出了Frankl的答案,“你的人生意义就是要帮助别人找到他们的人生意义。”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三种方式,
1。通过做事来达到成就。这是最容易和明显的路途。
2。通过体验,比如美、自然、文化、真理,以及爱。爱是一种终极的合一(Ultimate togetherness)。只有当一个人爱另一个人时,他才能看清被爱者最内在的本质,了解他的潜能,并帮助被爱者把潜能发挥出来。
3。通过接受不可避免的痛苦折磨。作者也指出,不必要的受难属于自虐,不是英雄行为。当我们遇到无法改变的遭遇时,就把它当成不能手术切除的癌症 - 我们必须面临改变自己的挑战。苦难的命运前,最重要的是要见证人类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这就是他说的Tragic optimism(悲剧乐观主义),在悲剧中找到乐观,把受难变成成就;从罪过演变出变得更好的契机;从生命变数派生出做出负责任行动的动力。
以前的我对快乐的崇尚高于一切。可是当代表青春的各种可能性慢慢沉淀过滤为现实后,我发现,我的生命正在被我自己书写,不但有工作的成绩,有爱,更是有那些被我勇敢承受过来的痛苦。痛苦后经历的成长正是让我最为自豪的经历,足以定义我走过的人生路,千金不换。
作者讲,要找到意义,就要为一个完全自愿选择的值得的目标去全力以赴和努力挣扎。要超越主观的欢愉,我们应该为服务一个目标或者爱另一个人去奉献自己(by giving himself to a cause to serve or another person to love)。这个和很多宗教的教旨不谋而合。
有关自由。必须了解,人是个有限物体,他的自由不是无条件的(not freedom from conditions),而是对所处情况的立场选择的自由(freedom to take a stand toward the conditions)。他也有在任何一个时刻改变的自由。人在世界上是和世界互相影响的,但是最终,人是有自主决定权的。在集中营,同样的恶劣生存环境,随时面对死亡和屈辱,但是作者看到有人活得象条狗,有人却活得象个圣人。这说明,人有成为这两极的潜质,而最终的实现,依靠的是人自己的决定(decisions),而不是所处的情况(conditions)。这和我《与神对话》里神说的话一样。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人拥有绝对的为自己选择的自由。这是任何环境和外在因素都不可剥夺的权利。面对不同的情景,人有奋起,超越局限成长的能力。如果可能,人可以改善世界;如果必要,人可以改善自己(change for better)。
我们必须回答生命给我们提出的问题,而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存在负责才能回答这些问题。人类存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假设我们的第一次生命做了和我们将要做的一样错误的选择,让我们象重活第二次生命那样生活吧!
Live as if you were living already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as if you had acted the first time as wrongly as you are about to ac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