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归归国工作 |
分类: 旅美点滴 |
出国多年,一直对海归抱着开放的态度,虽然没有多想,也从不抗拒,真正的等待生命的机缘。过去大半年,眼看着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身边慢慢地成熟,发展,我一直很享受这种静静等待花开的感觉。在花真正开放之前,没有人知道它会是什么颜色,有几片花瓣,花蕊向哪个方向绽放,甚至,我们不能确定在花开放之前,会不会突然被大雨或小虫或病菌泯灭它的生命。我们能做的只是给它适量的水和肥料,然后等待,等待生命带给我们的体验。现在,这朵花已经含苞欲放,是时候该问了,要摘下这朵花送给自己吗?
第一次提出海归的愿望,因为我想多陪伴在病重的爸爸身边。可惜,爸爸没能等到。本来失去了动力,这件事也变得可有可无,直到老公的公司也有了需要他海归的计划。如果他要回,我自然愿意和他一起回去,于是这件事又被搬上了日程表。等待两朵花开,很有意思。也许这段时间,这株拔高地快些;下一段时间,那株又长出新的叶子,长势喜人。两朵花一定是不同的品种,可是人们一定会猜测它们的模样,预测它们的花期,研究一下怎样让花开得绚烂多姿。
关于是否要海归的争论,铺天盖地很多年了。不过看来看去,我认为大家似乎忽略了一个要点 -- 归国工作是一个特殊的人生的体验。于我看来,人生就是一场全身心的体验,可苦、可乐、可忧、可喜。海归前要考虑诸多因素很正常,比如薪水、生活、父母、个人前途、小孩教育、婚姻稳定、甚至对社会的贡献等等。但是,鉴于中美之间的不同,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总是见仁见智的,而且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情都不同,我们一定会有取舍,不可能有完美的方案。那么,换个角度想,既然未来不可知,你愿意抓住这个机会去体验生命吗?
在我的天平里,人生体验对我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海归这件事情上,它很可能就是让我作出判断的最后一个砝码。出国11年,中国变化早已经翻天覆地。虽然我时常回国,但是重新回到自己的文化和成长的环境过日子将是多么特殊的体验?我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更深的感受美国的文化和它带给我的变化,又可以重新贴近自己的民族,唤醒内心深处因为11年的离开造成的缺失,并随着中国的活力一起成长。
幸好,老公在这方面和我很似。我们都愿意追寻对我们人生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物质。其实,我们和很多人一样,已经在美国多年,生活已经很稳定和安逸了,可是也许我们总是不满足这种能看到头的日子。我们的骨子里都有些冒险精神,愿意先舍,再得。他就曾说,他希望小小长大就当个生物学家,不时到亚马逊河做做研究。试想亚马逊河什么条件?这就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像大多数把自己未能做的事情寄望于孩子身上一样,对女儿的期望。而我呢,要是小小长大愿意当一个无国界医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 or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我会很为她骄傲,因为这是我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当然,这只是我们微不足道的想法,给小小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和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小孩教育也是海归与否的一个热门指标。幸好女儿还小,我对此不太担心。毕竟,我们都是受中国传统教育出来的,素质也差不到哪里去。现在在海外,甚至不少人都萌生把孩子送回中国受基础教育的想法。我对此也欣然接受。我认为,与其给小孩建造一个温室,不如给她一份丰富的人生阅历。
去年11月曾在西安骊山的一个道观求签。解签的道士脸如满月,温和宁静。他对所谓未来的预测不多,也许会让很多人不满。但是我觉得他给了我明示。他说,“不要太注重结果,这样你反而会失掉了这个过程的体验。”深以为然。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结果如何都将是过眼云烟,只要那份经历才是我们生命存在的意义。
第一次提出海归的愿望,因为我想多陪伴在病重的爸爸身边。可惜,爸爸没能等到。本来失去了动力,这件事也变得可有可无,直到老公的公司也有了需要他海归的计划。如果他要回,我自然愿意和他一起回去,于是这件事又被搬上了日程表。等待两朵花开,很有意思。也许这段时间,这株拔高地快些;下一段时间,那株又长出新的叶子,长势喜人。两朵花一定是不同的品种,可是人们一定会猜测它们的模样,预测它们的花期,研究一下怎样让花开得绚烂多姿。
关于是否要海归的争论,铺天盖地很多年了。不过看来看去,我认为大家似乎忽略了一个要点 -- 归国工作是一个特殊的人生的体验。于我看来,人生就是一场全身心的体验,可苦、可乐、可忧、可喜。海归前要考虑诸多因素很正常,比如薪水、生活、父母、个人前途、小孩教育、婚姻稳定、甚至对社会的贡献等等。但是,鉴于中美之间的不同,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总是见仁见智的,而且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情都不同,我们一定会有取舍,不可能有完美的方案。那么,换个角度想,既然未来不可知,你愿意抓住这个机会去体验生命吗?
在我的天平里,人生体验对我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海归这件事情上,它很可能就是让我作出判断的最后一个砝码。出国11年,中国变化早已经翻天覆地。虽然我时常回国,但是重新回到自己的文化和成长的环境过日子将是多么特殊的体验?我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更深的感受美国的文化和它带给我的变化,又可以重新贴近自己的民族,唤醒内心深处因为11年的离开造成的缺失,并随着中国的活力一起成长。
幸好,老公在这方面和我很似。我们都愿意追寻对我们人生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物质。其实,我们和很多人一样,已经在美国多年,生活已经很稳定和安逸了,可是也许我们总是不满足这种能看到头的日子。我们的骨子里都有些冒险精神,愿意先舍,再得。他就曾说,他希望小小长大就当个生物学家,不时到亚马逊河做做研究。试想亚马逊河什么条件?这就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像大多数把自己未能做的事情寄望于孩子身上一样,对女儿的期望。而我呢,要是小小长大愿意当一个无国界医生(Doctors Without Borders, or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我会很为她骄傲,因为这是我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当然,这只是我们微不足道的想法,给小小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和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小孩教育也是海归与否的一个热门指标。幸好女儿还小,我对此不太担心。毕竟,我们都是受中国传统教育出来的,素质也差不到哪里去。现在在海外,甚至不少人都萌生把孩子送回中国受基础教育的想法。我对此也欣然接受。我认为,与其给小孩建造一个温室,不如给她一份丰富的人生阅历。
去年11月曾在西安骊山的一个道观求签。解签的道士脸如满月,温和宁静。他对所谓未来的预测不多,也许会让很多人不满。但是我觉得他给了我明示。他说,“不要太注重结果,这样你反而会失掉了这个过程的体验。”深以为然。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结果如何都将是过眼云烟,只要那份经历才是我们生命存在的意义。
前一篇:美国家庭生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