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政协委员如何制造看病不难不贵的谎言

(2009-03-04 07:46:45)
标签:

朱衣点头

两会

看病难看病贵

文化

分类: 杂谈

看政协委员如何制造看病不难不贵的谎言

文:朱衣点头

 

 

先来看看新闻报道:

    对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个备受中国百姓关注的问题,数位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委员二日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副院长徐勇委员介绍说,即便是在发达国家,长时间等待看病也是现实问题,非急症病人几个月看不上病的情况也大量存在。与国外相比,中国患者如果在当地就医并不算难。

  徐勇委员准备了一个“明确看病难的定义与标准”的提案。他解释说,“各省市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看病难’的标准,根据病情需要,在不同层级的医院看病,医院要多长时间治疗、治疗到什么程度,都有相应规定。如果超过这个规定,视为‘看病难’。如果病人从新疆跑到北京看病,那就是难。但这种难,超出了基本医疗的范畴,不能在抱怨的范围内。”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玉峰委员也认为,“看病难看病贵”有多方面原因,高标准的需求是其因素之一。他说,医疗与其它商业服务不一样,买电器可以量入为出,但最穷困的病人也希望寻求最好医生的最佳治疗效果。这种心理预期的结果就是倾其所有看病,这对多数人来说,导致的就是费用难以承担。

天津金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登岗委员认为,“看病难”事实上是“看名院名医难”。中国有很多中小医院看病并不难,甚至医生在等待病人上门。

 

    看完这些我不仅有一丝苦笑,我们的政协委员居然跟我们普通群众普通老百姓玩文字游戏,甚至玩到了两会,这实在让我们无奈与苦笑一番。

    所有中国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所谓的“看病难看病贵”重点体现在一个“贵”字上,正因为“贵”才造就了“难”。

    有些人说,政协委员都有钱,看病自然不觉得难不觉得贵。对于这个理解我不想多谈,有钱也好,无钱也好,是别人的事。现在我们就单谈“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抛开身份与经济实力。

    中国目前医院看病的费用高昂已经是全民共知的问题,随便一点小病动不动就几百,造成很多人有点小病根本不敢去医院。而对于大病就更害怕。

 

    我有个亲戚在地区市医院工作,他家里的酒与烟都是最好的级别,烟清一色中华,酒都是过百元一瓶的。有次去喝酒,开白酒时不小心掉地上摔碎,我说可惜了一瓶酒。他说没事,再拿一瓶就是,家里很多。顺便说一下,这些烟与酒没有一包一瓶是他自己买的。

    再就是,在医院动手术给医生“红包”差不多是公开的秘密。没办法,大家都给,还有就是,家属觉得医院收了红包肯定会认真对待手术,反而放心了。

    医生的酒宴非常多,甚至到了不能分身参加的地步,我都被拉去喝过酒。家属也不清楚,反正医生带来的,都以为是医院医生,见谁都是客气万分,小心伺候。

    至于医院药品费用的高低,大家都看得见。上过医院的人,估计家里都有一些没吃完的药。如果经常去医院的,估计定期能把家里剩下的药拿去卖不少钱。

    这些才是核心问题,才是“贵”所引发的“难”。而我们医药卫生界委员却偷换概念,把“难”变成了“等待时间”。这就好比一些贫困家庭的父母说,现在孩子上学真难。于是有人说,上学一点不难,让孩子起早点就行,即使赶上塞车也不会迟早。

    于是“因为贫穷觉得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就变成了“上学路途时间”的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其他几位委员的言论,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玉峰委员说,最穷困的病人也希望寻求最好医生的最佳治疗效果,这种心理预期的结果就是倾其所有看病,这对多数人来说,导致的就是费用难以承担。

    只能说是一番废话加屁话。如果我是感冒,我会倾其所有看病?到了倾其所有看病的地步,自是到了“寻求最好医生的最佳治疗效果”的地步。你以为“最穷困的病人”都很无聊很有时间吗?他们都有闲情雅致去“倾其所有看病”吗?

    天津金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登岗委员说,“看病难”事实上是“看名院名医难”。中国有很多中小医院看病并不难,甚至医生在等待病人上门。

    据我所知,名院名医的常客都是有钱有身份的人,普通老百姓连中小医院的费用都难以承担,又有几个会选择“看名院名医”?至于“中小医院看病并不难,甚至医生在等待病人上门”这种话以后千万别说,如果真正做到了“看病不难不贵”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这种理由又回归到了前面的概念偷换,把“贵”的问题远远扔到一边。

 

    看完这些你觉得好笑吗?我一点都不觉得好笑,只是感到一些悲哀。这样一个全民性的问题,被政协委员轻轻的偷换下概念就变成了“看病不难也不贵”。如此委员、如此提案,还能让老百姓看到什么?

 

 

两会关注:张晓梅的四天半工作制:很傻很天真

 

 

特别推荐都市情感长篇连载亲爱的,我们离婚吧

 

 

声明:

本文为原创,新浪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刊用请跟本人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