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火爆:少男少女何必都挤在明星路上
文:朱衣点头
每年春节之后,艺考就火爆登场,无数怀抱艺术梦、明星梦的少男少女悉数登场,明知名额有限,仍然勇往直前。
如北京电影学院竞争最激烈的表演专业虽然今年的招生人数由往年的30人增加到75人,但仍然有4234名报考者。广州美术学院等8所院校在汉组织高考艺术专业测试,报名现场学生和家长多达近万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由于考生人数众多,将考场搬进了20000余平方米的济南市舜耕会展中心,让近7000多名美术类专业考生在展厅内同时参加考试,一展身手。四川从2006年到2009年的4年时间里,艺术、体育专业报名考生从3.2万增长到近6万,报名人数几乎翻了一番。
考生选择艺考的理由多数为以下三点:一、兴趣爱好,从小就对表演或某方面的才艺有浓厚的兴趣;二、明星梦,少男少女看中娱乐明星风光亮丽,于是抱着明星梦不放;三、高考分数相对较低,圆自己的高校梦。
但由于近年来艺考报名火爆,艺体类专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高考,录取比率甚至远远低于普通高考的录取率。
其实现在的艺考差不多成为真正的“独木桥”,但为什么仍然这么多学生挤上这座独木桥?我们来看看来自济南一位报考模特专业考生的话:“最初为何想要报考模特儿专业,是受到了师哥师姐的影响,一方面感觉模特儿这个行业很风光,可以穿漂亮的衣服,化漂亮的妆,另一方面,模特儿还是很赚钱的职业。在中国的很多城市,一个专业模特一场秀的劳务费就能拿到八千到一万,而模特儿专业的大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可以接到一些商业性质的活动,一般的劳务费是两千到三千不等。”
她的话其实反映出无数少男少女的心声,那就是明星的风光与赚钱,可实际的确如此吗?与目前愈演愈烈的“艺考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星梦”的背后是未来就业的隐忧。据央视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2005年艺术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不足30%;70%的艺术专业毕业生为生存而改行;成为国内知名明星的几率仅为0.003%。因艺考大军“扩容”,就业竞争压力加剧,很多艺术类大学毕业生陷入了就业困境,欲通过考研来找份工作。
前几天看中央台直播的中国女子篮球联赛总决赛(WCBA)后的颁奖仪式,解说员说的一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她们让更多的女孩知道,长得高、长得漂亮,不一定都要去当模特,还可以打篮球,因为篮球仍然可以让她们很风光。”
当然,我不是说长得高长得漂亮就一定当模特或是当篮球运动员,只是从这句话里得出最简单最平常的人生道理,人要找准自己的人生路线,看准自身的能力,明星毕竟是少数,没必要都挤在明星的路上。
而且,现在的“艺考”滋生出来的各种培训班,有些中学向艺考培训班输送学生,培训班向中学老师或校长按月返还学费的百分比作为“回扣”,让无数考生未成功就付出高额的培训费。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类专业考生在济南市舜耕会展中心参加考试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类专业考生在济南市舜耕会展中心参加考试

女模考生在舞台上进行形体展示

男模考生进行形体展示
特别声明:
本文为原创,新浪首发,如需转载或刊用请联系本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