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析学生杀害教师的背后原因

(2008-10-29 15:33:28)
标签:

杂谈

朱衣点头

教师被杀

分类: 杂谈

分析学生杀害教师的背后原因

文:朱衣点头

                                  

    总觉得自己挺无聊的,哪有新闻就凑哪看看热闹。最近好象教师频繁被杀的事挺多,所以看热闹的多,讨论的也多。于是无聊的我也凑上一脚。

    其实对教师群体一直没什么兴趣,一方面脱离学校很多年,一方面一直对教师的印象一般,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现在我所能用上的知识(也就是真正有效、能适合社会生存的知识),绝对没有从任何一位教师身上获得,他们对于我来说,仅仅就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把书本上的东西按标准化传递了一遍。

    看新闻炒得如此热,觉得应该有很多教师被杀才对,通过搜索发现,其实并没有多少起,起码在全国杀人事件中占的比例微乎其微。或许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思维里,杀师弑祖为大不敬,所以尤其显得重要。

    我始终坚信,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学生顶着这么大的心理压力去杀害老师,这本身的恨估计就更严重。在学生与老师的地位对比上,永远老师是强式地位,千万别因为有了这几件事就觉得老师变成了弱式群体。

    我仅从个人理解角度分析学生为何杀害教师,也仅代表个人观点。

 

一、成绩差的学生,心理往往更脆弱

 

    中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以成绩区别学生的等级,在学校,得到老师认可与关照的往往都是成绩优良的那一部分群体。无论课堂上,还是课余外,能够围在老师身边的往往就是这些人,而成绩差的,只能形成自己的小群体。记得刚上初中时,我的理化课很突出,特别物理,所以物理作业我从来不用做,该背的定律也不用背,老师直接放行。而其他同学,特别成绩差的,有可能放学后还要留教室几个小时来背这些定律。当时觉得自己挺自豪,现在想想,经常被留的同学,心中肯定对老师特别的恨。更主要的,现在走进社会,这些东西根本就积压在垃圾堆深处,而那些当年被归类为笨的同学,反而比我们更快的成为老板。

    我特反感中国的这点教育机制,好象人的能力就是在学校的成绩,好象成绩好的一定可以成为更有用的人,成绩差的就是糟蹋国家资源一样。人的能力有很多种,人生的生存方式也有很多种,如果教师在学校经常用这样的衡量标准去告诉学生,那势必造成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心理阴影。这些心理阴影有可能转化为对学习的厌恶、对教师的反抗。如果家长又抱有极强的希望在孩子身上,就会给该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想办法如何骗自己的父母。

    最怕的就是那类父母真正对自己好,希望自己能通过学习考试出人头地,而自己在学校的成绩又很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在家是个乖孩子,而在学校却是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甚至坏学生。所以这类学生心理是很脆弱的,一方面渴望父母自己谅解自己的成绩,一方面又渴望老师能够多关心自己。如果这种脆弱到了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意外。

 

二、自卑与自尊的深处,心理往往更容易扭曲

 

    我认为,强烈的自卑往往是由自尊引起的,而强烈的自尊往往是由自卑引起的。所以在我的概念里,自卑与自尊是同时存在,不可能是分离的。一个学生如果拥有自卑或自尊,那他肯定是两样都存在。一个拥有强烈自卑与自尊的学生是很可怕的,它像把双刃剑,使用的好,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能够让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如果使用不好,可能会对学生自己以及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这类性格的造成,都是由于成长环境以及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事而造成。他们有可能性格上很坚强、独立,但心理上更希望有人关心、爱护。正因为他们所经历的成长环境不同,所以他们潜意识里更希望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与赞扬。

    正因为自卑与自尊的同时存在,他们要不会拼命学习成为成绩优良的那一群,要不就成为成绩很差的那一群体。无论哪一种,他们都害怕受到打击,特别是老师对他们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或其它方面的否定。

    成绩特别好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的都是很强的自尊心,但如果因为某次的考试失误或其它方面的失误,老师公开批评,就会把潜意识里的自卑感激发出来,有可能因为一次不经意的批评而能够导致成绩的全面下滑。而成绩不好的那类学生,他们处处表现的都是自卑感,但老师一旦无意中打击到他们的智商、能力或某些深处的痛,反而能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而这种自尊心会令他们盲目的去做一些事。

    老师如果面对这类学生,而不能很好的处理,那产生的后果也很猜测。

 

三、80后、90后学生的思想变化

 

   “很雷很霹雳”、“打酱油”、“做俯卧撑”、“兰州烧饼”等等重新解意、层出不穷的词语,这就是网络时代下的80后、90后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事方式往往是我们所想不到的。他们的身上总有一种叛逆与讥讽,会认为成年人刻板、死脑筋,不像我们那个时代,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他们会否定,会争论,会重新思考书本上的知识。

    而老师是不喜欢这样的,他们觉得这样会乱了社会,也乱了知识,所以彼此之间肯定存在着冲突与矛盾。老师希望学生要做乖学生,要以成绩为主;学生会认为能力是综合性的,成绩不好还可以去唱歌、去演戏,反正也很多事可以做。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势必经常性的产生分歧与争论。而这种分歧争论的掌控靠谁?总不能靠这些思想与辨别能力都处于愤青状态下的学生吧,只能靠老师来掌控。

    我认为,学生的叛逆与创新都是好事,这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没有叛逆与创新,何谈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所以对于这些没必要大惊小怪,试着与学生做朋友,真正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也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从而有效的去讲授有用的知识与社会将需要的知识。知识是死的,而社会是发展的。

 

四、教师群体的教育方式、教育道德与情爱心理

 

    最后能够成为科学家、历史学家、物理学家、教育工作者等等专业性强的学生是很少的,多数都要在经济社会中生存与拼搏。所以老师所教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各种情感。如果一个老师连跟学生都处理不好关系,或者说自己的做人、做事都失败,我很难想象他能带给学生什么样的书本外知识。

    其实道德这块,我们来谈有点不恰当,这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事。但我们随便提提总是可以的。学生时代一开始,老师就要告诉我们做一个“德、智、体、美、劳”的学生,而且把“德”放到第一位,希望我们做一位品德优秀的学生。但老师呢?是不是应该也有个“德”的考核?而且这个考核让学生无记名打分?

    上面只是提提,最后谈谈老师的个人情感与隐私问题。其实说真的,我看的报道,老师强奸学生(特别小学老师强奸小学女生)的新闻比学生杀害老师的不知道要多出多少。

 

    为什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想主要原因有两点:

1.教师的心理

    有这种行为的教师首先从性心理上来讲,就有一种变态心理,有种性暴力倾向,或者存在某种性压抑。他们面对这群天真的女孩子时,就有着性发泄的念头,加上罩着教师的光环,可以很容易的把女学生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或者宿舍甚至回家。仔细追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这群教师有着很多空余的时间,这种空余时间再加上文化人特有的幻想能力,在性上总有着变态发泄的思维。另外就是小学生很容易随着老师走,没有中学生那种独立的性格,这些都给了这群教师有机可乘的机会。

2.女孩子的一些外在原因

    现在的女孩子在发育上的确比以前同龄女孩子要快,有些女孩子甚至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范围。再就是现在女孩子的穿着比较鲜艳,甚至很多小女孩都在刻意追求一些大人的穿着,极力模仿成年人成熟的外型,这些都很容易的让一些男教师产生某种畸形的性心理。

 

    但又有一个疑问,难道中学与高校就没有吗?我想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应该更隐蔽,更难以察觉罢了。

    一方面,老师可借恋爱的幌子;一方面女生大多无所谓,彼此都是过客而已;还有一方面,女生已经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或出于无奈忍下算了,或有某种利益关系交换。

    我这人是个标准的现实主义者,老师们千万别跟我谈崇高的爱情心理,也别在我面前谈自己是柳下惠。面对新时代的女学生,面对每年都在更新的新面孔,千万别跟我说没想法。说了我也不信。

要知道这些女学生肯定还有仰慕的同学或者正在恋爱的男朋友同学,所以我想说一句,老师们,千万小心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