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008-11-20 22:53:08)
标签:
杂谈 |
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杜木桥回民小学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到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为了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校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以学生家长为对象,涉及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与孩子,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思想端正、教育方法好的家长是少数;教育态度比较端正而教育法不够完善,自身感到教育能力欠缺的是多数,教育态度不端正,父母本身有问题的是少数。我校将对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此次共发放问卷836张,收回有效问卷692张,整体分析结果如下(表附后):
一、孩子的学习环境
这部分共设计了16个问题,分别从家长提供给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孩子学习的持有态度及课外生活的了解等方面做了调查,基本情况为:
1、孩子大多数都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单亲的孩子也较多,有54名。
2、受农村居住条件所制,我校80%的学生没有独立的学习房间。
3、完全有能力指导孩子学习的家长占15.8%,只能指导一部分知识的家长占51%。
4、父母基本都能提供必要的学习费用和学习用具。
5、大多数家长能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不再附加其它课外练习。
分析:由于我校是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受经济条件和文化程度限制,不能够提供给孩子优裕的学习环境,也不能给孩子充分的学习指导。
二、家长教育观念
在这部分的14个问题设计上,主要是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教育方法及对孩子的了解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持有何种观念,基本情况为:
1、不知道怎样去教育孩子的家长占44.9%。
2、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占37.4%。
3、没有时间和能力培养孩子特长的家长占70.2%。
4、大多数家长认为在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提高孩子综合素质很重要。
5、希望孩子获得大学以上学历的家长占86%。
6、多数家长不在持有“棍棒底下出才子”的观念,而是主张讲道理、表扬鼓励等教育方法,也能够和孩子平等交流。
7、多数家长能谈出孩子的优缺点。
分析:大部分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成为自食应其力的人,也能与孩子平等交流,这种教育观念较以前已有很大的转变,但也有少数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任的做法,这部分家长需要跟老师沟通,了解自己如何具体帮助孩子。同时,大多数的家长是以表扬为主,但是也有少数家长以批评为主,孩子总是在家长的批评和不满当中,会影响他自尊的形成和自信建立,而表扬能使孩子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能够让孩子增长自信;还有极少部分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家长很少评价孩子,这不利于孩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长期下去,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对他的学习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都有影响。
三、您(家长)与孩子
这部分试题重在了解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基本情况为:
1、44.4%的家长只让孩子做固定的几件小事,36%的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属比较溺爱型。
2、在与孩子交流时,33.8%的家长认为讲不清一些道理,导致与孩子交流有阻。
3、35.5%的家长不知怎样去了解孩子真正在想什么,也不知去咨询有经验的老师或教育咨询机构。
4、38.7%的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能避免激烈争吵,与孩子谈心,共同分析原因。
5、74.3的家长能适中或满足孩子的零花钱。
分析:不知道怎样与孩子沟通,却又不去咨询有经验的人,这种就是典型的保守态度,也是农村家长态度,听之任之,长期坚持下去,只能是隔阂越来越大,不利于孩子受教育的良性发展。在物质生活日渐提高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四、学校与老师
这部分试题的设计,重在倾听家长对老师和学校的意见,调查情况为:
1、65%的家长认为定期换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2、47.4%的家长认为学校要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90.2%的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满意。
4、98.1的家长对学校老师没意见。
分析:孩子的好习惯主要表现在:及时完成作业,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爱读书,喜欢学习,专注,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做到预习、复习、改错。这些好的习惯将对学生的后期学习和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利于孩子的发展。但一些不好的习惯是孩子没有意识到的,有些是孩子自己难以克服的,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与专老师的沟通找到帮助孩子的具体办法。
总体看来,我校的家长受教育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的困惑。为了让家长倾向于科学的教育方法,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平等,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在认真分析这次的家庭教育问卷调查后,我校将采取以下措施来指导家庭教育:
1、建立家校联系册。利用联系册向家长告知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对家长和孩子的相关要求,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健康培育每一个孩子。
2、办好“家长学校”。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或教师定期向家长做“如何教育孩子”的相关讲座,解决家长“有疑无处求”的难题。
3、继续开展“走进每位学生家中”的家访活动。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和家长面对面交流,帮他们解疑,共同培育健康成长的孩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