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竞赛方法
(2010-05-25 19:35:48)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意 |
篮球竞赛方法
竞赛最基本、最直接的目的是要取胜。为了使参加比赛的队能够在比较公平、合理的条件下竞争,采用适当的竞赛方法是创造这种良好条件的前提,也是客观反映参赛队的竞技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有利于组织管理。篮球竞赛中通常采用的有淘汰法和循环法两种。
一、淘汰法
淘汰法就是球队在比赛中失败一次或两次以后,即失去继续参加比赛的资格,连续获胜的球队继续参加比赛,直到最后确定优胜队为止。失败一次即失去比赛资格的方法为单淘汰,失败两次即失去比赛资格的方法为双淘汰,和同一对手以三战两胜、五战三胜或七战四胜的形式进行淘汰的为多次淘汰。
淘汰制的编制方法:首先根据报名参赛的队数确定比赛轮次表,由各队进行抽签,确定在比赛表中的位置,然后把队名填入比赛轮次表中,如果表中的队数恰好是2的乘方数(4、8、16、32、64等),那么在第一轮中所有的队都要参加比赛。例如八个队参加比赛。经过第一轮比赛,要剩下八个队参加第二轮比赛。在第一轮中淘汰四个队(12-8=4),就有八个队参加第一轮比赛,有四个队轮空。编排时要把轮空队分别排到上、下两半区,两半区参加的队数也要尽量相等或接近相等。如果轮空队为奇数,可使下半区的轮空队为偶数,上半区的轮空队为奇数。
计算第一轮比赛的轮空队数,可以用队数的2的乘方数减去参加比赛队数的办法。例如,十三个队参加比赛,第一轮轮空队数为16-13=3,第一轮比赛中有三个队轮空,十个队参加比赛。
为了避免强队在第一轮比赛中相遇,经常采用“种子队”编排法。种子队的设定应是有根据的,为各队所公认的。一般按照比赛成绩来确定。若无成绩,可用抽签方式来确定。种子队的排列,一种是按种子队的原来名次依次排定在种子位置号码上(种子位置号码是有规律地分布在比赛秩序表中各个不同“区”的顶部和底部);另一种是让种子队抽签,确定在哪个种子位置号码上,在种子队排好后,再让其他非种子队抽签。
单淘汰只能合理地确定第一名,在必须确定其余各队名次时,应当进行补赛(附加赛)。补赛的办法应在竞赛规程中明文规定。常采用的补赛办法是:决赛中失败的队为第二名,复赛中失败的两个队补赛一次,胜者为第三名,败者为第四名,复赛前败的四个队进行补赛,争夺第五至第八名。
双淘汰制就是在比赛中失败两次才被淘汰。双淘汰制的编排方法基本上和单淘汰制相同,只是进入第二轮后,要把失败的队编排起来再进行比赛,再失败的则被淘汰,胜队继续与上一轮失败者进行比赛,最后一次失败的队还能参加决赛,并有可能夺取冠军。
多次淘汰的编排同单淘汰相同,所区别的是多次淘汰克服了单淘汰中两队之间交锋一场论胜负的偶然性缺陷,而是采用两队之间三战两胜、五战三胜甚至七战四胜的结果来论胜负,更加客观地反映参赛队的实际水平。多次淘汰通常是在比赛水平比较高、双方实力相当,或者在一次篮球竞赛最后阶段的比赛中采用的方法。
二、循环法
循环法包括单循环、双循环、分组循环三种。
单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在整个比赛中都能相遇一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比赛中胜负场数、得失分率排列名次。一般在参赛的队数不算太多而竞赛时间较长时采用。
双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伍在比赛中都能相遇两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比赛中胜负场数、得失分率排列名次。一般在参加比赛的队数少而竞赛时间较长时采用。
分组循环是把参加比赛的队分为若干组,分别进行单循环比赛,在小组排定名次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比赛。一般在参加比赛的队数多而竞赛时间有限时采用。
(1)循环法的编排
A、单循环比赛场数和比赛轮次的计算
比赛场数计算的公式为:
N(N-1)/2=X
即:队数(队数-1)/2=比赛总场数
例如:十个队参加比赛,比赛总场数是:
10(10-1)/2=45(场)
如果参加的队数是偶数,则比赛轮数为队数-1。例如:十个队参加比赛,比赛轮数是10-1=9轮。如果参加比赛的队数是奇数,则比赛轮数等于队数。例如:五个队参加比赛,比赛就要进行五轮。计算轮数和场数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更好地安排比赛工作。
B、比赛轮次表的编排。把参加比赛的队平均分为两半,前一半号数由1号起自上而下地写在左边,后一半号数自下而上地写在右边,然后用横线把相对号数连接起来,就是第一轮的比赛队。如果是奇数,可以加一个“0”号使之成为偶数,碰到0的队轮空一次。
第二至第五轮的排法:把1号的位置固定不变,其余的号码按逆时针方向移动每个位置,再用横线连起来,这就是第二轮的比赛队。依此类推,排出第三、四、五轮的比赛。
轮次表排完后,各队进行抽签,并把各队队名按抽到的号码填到轮次表里。
C、双循环比赛轮次表的编排。双循环比赛轮次表的排法与上述循环的编排相同,只是要排出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轮次。
D、分组循环的编排。分组循环就是把参加的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先进行单循环比赛。如十六个队参加比赛,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六场比赛,四个小组共进行二十四场比赛,所需要的轮数4-1=3轮。
经过小组循环比赛,排出各小组的名次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比赛。第二阶段的比赛可采用下列方法:
a、仍用单循环比赛方法,各小组第一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出第一至第四名;各小组第二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出第五至第八名;各小组的第三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出第九至第十二名;各小组的第四名再编在一组进行比赛,决出第十三至第十六名。
b、可将第一阶段比赛中各组的前两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定第一至第八名。将各小组的第三、第四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定第九至第十六名。
c、如果时间短,可只将第一阶段各小组的第一、第二名编在一组进行比赛,决出前八名的名次,其他队不再参加第二阶段的比赛。
(2)循环法的抽签排列办法
在比赛前几天,由主办单位召集各领队公开抽签,排好比赛轮次表。使各队明确比赛的次序、日期、时间和地点,以便做好工作。
在比赛前几天,由主办单位召集各领队公开抽签,排好比赛轮次表。使各队明确比赛的次序、日期、时间和地点,以便做好工作。
A、单循环比赛的抽签,按参加比赛的队娄排好比赛轮次表,备好签号进行抽签。然后将队名填入比赛轮次表中。
B分组循环比赛的抽签
a、首先在领会上协商确定种子队。种子队的队数一般等于分组的组数。如果分四个组进行比赛,应有四个种子队。为了做到更合理,也可以多选出几个种子队,但必须是组数的倍数。如分四个组进行比赛,可确定八个种子队,
第一号种子队与第八号种子队编为一组,第二号种子队与第七号种子编为一组,依次类推。
b、抽签方法。种子队先抽签,确定各种子队的组别,然后其他各队再抽签确定组别。例如:二十个队分为四个小组,除八个种子队外,其他十二个队再抽签。签号为四组,每组有相同的三个签,由十二个队抽签确定组别,然后再把各队按组别填入各组的比赛轮次表中。
还有一种方法是按上一届进行蛇行排列分组。例如:有十六个队分成四个组时,其排法如表4-9所示。
表4-9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1 8 9 16 |
2 7 10 15 |
3 6 11 14 |
4 5 12 13 |
(3)循环制的计分方法和名次排列
确定比赛的名次时,以积分多少来计算,即胜一场得两分,负一场得一分,弃权为零分。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如两队的积分相等,则仅以两个有关队之间比赛的胜负排列名次,胜队名次列前。如三队或三队以上的队积分相等,则以这几个积分相等队之间的比赛胜负场次排列名交;如还相等,则按他们之间比赛的得失率(得分之和/失分之和)排列名次;如仍相等,则按他们的全组内所有比赛的得失率排列名次。
三、混合法
同时采用淘汰制和循环制而进行的比赛为混合制。它把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采用分组淘汰制,后一段采用循环制。或者相反,前一段采用循环制,后一段采用分组淘汰制。即第一阶段采用分组循环制,第二阶段的比赛按两组相应的名次(即两小组第一名和第二名)首先交叉进行比赛,两个胜队再进行比赛决定第一名和第二名,两个负队再进行比赛决定第三名和第四名;原分组循环产生的第三名和第四名,也用同样的方法决定第五名至第八名。还有一种混合制是把两次分组循环赛后的各队,按成绩排出复赛的全部名次,然后,从前面按顺序,把临近的两个队编组进行决赛,取出受奖名次。如十二个队,先把十二个队分成A、B、C三组,分组循环后,把预赛各组的前两名编为一组,采采用循环制,进行复赛,按成绩排出1~6名;各组的后两名编为一组,进行比赛,排出7~12名。最后,第一名和第二名再进行比赛,决出冠亚军;第三名和第四名进行比赛,决出第三名和第四名,其他队不再进行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