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评价赏析
(2012-08-31 14:33:54)
标签:
杂谈 |
北宋年间,一些自诩为仗义行侠打遍天下的绿林好汉怀着不同的目的与同一个梦想,在众多机会巧合中聚在一起占山为王。最初的情感,正义、为民,一群热血沸腾抱负远大的人被天灾人祸世道不公所迫上梁山。然一切并非人们原想的那般尽如人意,因为各人不少的缺点纷纷暴露出来,鲁莽、贪婪的性子又使帮内生了不少事。这其实是一点很好的铺垫,我想,这既可作招安后被人利用陷害的原因之一,也是致使奸佞阴谋得逞的一条自身过错。且设想一下,如若水浒传的各位主人公仅仅爱好打抱不平却并不头脑简单,怎会闯出乱子被“逼”上梁山?而致命的缺点并未影响他们替天行道的顺风之程,也并未妨碍到劫富济贫的规划,我想,这也是为历史创下辉煌的重要品质,古今哪个好汉不因一点幼稚的冲动而在打击磨练中成长为千古留名之人呢?
在宋江带领大家招募兵马将领的过程中,经常不必要的杀人毁誉,逼迫人才,用不当方式获得对方信任,损人害己,可谓是“义”字的歪曲体现,集团内部又以“义”为自律准则,无仗义便是无信无情,也给内部混乱埋下祸根,不懂隐忍,令小人钻了空子。而极端的个人崇拜主义,便是梁山好汉的一种愚忠。对于头领宋江的信服与遵从为宋江接受招安的主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主仆上下分明的封建理念的缺陷致使了好汉们此后悲剧性的结局。而哪怕是破除一切歪风世俗的梁山好汉,也不免被阶层制度所牵扯,好汉座次也由出身名望来决定,腐败的观念根深蒂固,孕育的是一种不平等而且必定不稳定的暗流。梁山好汉被逼上梁山的各种诱因,也充分说明了他们只注重了宽度而非高度与深度,必不能长久。忠义在传统道德上的意义可谓极大,然而缺陷同样暴露明显,最终使不通世事的梁山好汉走向覆亡。而不管在什么时候,绝对少不了粉墨登场的小人、昏君。加上那些人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便处处迫害,勾结内外乱党作祟,不少好汉深受其害,宋江曾经的错误选择使他在为上级服务后因没有利益而注定了被杀的结局,宋江有他的无奈,包括死前与李逵赐酒等都充分体现。而这也是古今农民起义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历史性悲剧和怪圈。
忠、义,多么富有感召力的两个字!忠于同伴,便能真心结友,风雨同舟;忠于组织,才可团结一致,替民做主;忠于国家,得以号令全军,报效天下。梁山泊在好汉们的齐心互助下摆脱困境所向披靡,为维护忠义善良而战;好汉们在头领的有力号召下奋勇抗敌终会谱写悲壮史诗,共守一个国家的正直力量不灭;头领在政府的无知和奸佞的迫害下走上不归之路,将其坚定不移的巨大勇气发扬光大进行到底。
无论什么时代,成就功名所需必是一群鲁莽而英勇的献身者,成就朝代与辉煌的必是不断接踵而至的无耻奸人与纷争阻挠。哪怕冲动的性格使之仅仅能够成为好汉而并非英雄,但这对于他们的好汉精神,足矣!尽管古代社会世道弄人,但有一群人在一个腐败荒乱的时代敢于起义鸣不平,则千古留名。一个人人生在世可以不做壮烈的事,但不能没有一件英勇却正直的事;一个人终其一生可以不相信神鬼,却不可无神圣的信念与信仰;一个人在生活的长河中征途漫漫不信天地命数也罢,但不得不相信两个字: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