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沈建范
沈建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05
  • 关注人气:3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1.28. 故事背后的教育真谛——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故事”分享

(2015-01-28 06:38:48)
标签:

教育

李希贵

六个故事

学习思考

2015.1.28. 故事背后的教育真谛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故事”分享

第一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以“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为题,介绍了学校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的思考和做法。其中,李希贵报告中的6个小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和感悟故事背后的教育真谛。

一、排练厅与演出大厅

我们学校有9门戏剧课,包括话剧、京剧、音乐剧等。9门戏剧课,一课一个排练厅。负责投资的领导觉得奇怪,“有这个必要吗?”每一个排练厅都要灯光、音响、服装、舞美,这样平摊下来,每个厅的档次很低,还不如集中搞一个高档次的演出大厅。

但我们不这样认为,戏剧课不是为了演出,重在过程。戏剧课上,每个学生必须扮演一个角色,必须承担一项剧务。刚开始那个课根本没法听,全场闹哄哄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角色最重要。灯光的质问跳舞的:“你们为什么不随我的灯光速度跳?”跳舞的就说:“我们跳舞才是主角”。到期末了,再去看,氛围就变了。

这个学生发现主角没拧好话筒,帮着拧;那个学生发现缺把椅子,就去搬。因为他们在排练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道理:只有沟通才能带来合作;退一步,才能进两步;你妥协了,去帮助别人,才能带来团队的成功。这种体验是数理化课堂上没有的。

二、从拉铅笔到拉手

戏剧课会限定男女生比例,每台剧不超过24个学生,同一性别的孩子不能超过16位。为什么这样做?戏剧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还有一个埋在心里的小目标,就是给这些花季的孩子提供一个公开的、正常的交往平台,把神秘的异性关系,变成健康的同伴友谊。

戏剧课上,我们把剧本中原本没有的拉手情节,改编成有拉手的情节。但是,就这么一个拉手动作,学生得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适应。第一节课,男生女生不拉手,而是拉铅笔。第二节课,老师把铅笔、钢笔、圆珠笔甚至一些教具全藏了,他们就拉袖子。

没有一个月,到不了拉手的程度。过了一个学期,感觉拉手没什么了,交往自然了,其实就安全了。

三、取消马术课?

为了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我们开了马术课、滑雪课。但是,每年都有摔伤的学生。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人说,风险太大,干脆取消这个课吧。我说,想一想当时为什么要上这个课。他们回答,培养学生冒险精神!我说,对!磕个下巴、擦伤块皮,就不开了,这叫什么冒险精神。开羽毛球课、乒乓球课,能培养学生冒险精神吗?马术课、滑雪课、攀岩课,才能培养冒险精神。

很遗憾,我们的课程体系缺少培养冒险精神的课。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聪明,但和西方比起来,冒险精神略有欠缺。有一天,我在一个农村学校说,你这学校虽然没钱,但有那么多树,可以给学生上爬树课。校长说:“那太危险了。”我说,我们冒险,但不要出风险就好。你在树上挂一根绳子,再弄一个兜,把学生保护好,怎么也掉不到地上,不就行了?

四、墙上的脚印

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尝试,允许他们在不同道路上走一走、试一试。我曾经到一所当地最著名的初中,校长带我看了30多处地方,说,“你看,我们墙上都没有脚印吧。我们杜绝学生的脚印。”作为一个初中学校,这样的成本太高了。

青春期的孩子,不是故意要折腾老师、反对学校,他们就是荷尔蒙分泌太多了,有各种原因浮躁、焦虑,就要手打下树,脚踢下墙壁,这不是道德问题。有脚印,擦了就好。

五、学会平衡

好多朋友来十一学校都会问一个问题,你们学校200多个社团,学校怎么教学生平衡学业和社团的关系?我的回答是,让他们自己去平衡。学校只能提供这种平台,不能规定学生必须怎么去平衡。平衡是在体验中学会的。不平衡了,才能学会平衡。初一学生来到十一学校,20%30%的学生都不会平衡,你跟他说最好选一个社团,这样才能在社团里成为骨干。他不听,他这个也喜欢,那个也喜欢,一口气选5个社团,但慢慢变成4个、3个,到最后只有1个,也被淘汰了,因为他没成为骨干。他用了半年时间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这种经历在学校里体验,比到社会、到工作岗位上体验,成本低得多。

其实,我们都低估了学生的平衡能力。面对精彩纷呈的校园,一开始他们什么都想参与,但很快发现自己疲于应付,甚至出现成绩下降。这就逼迫他们去思考,去调整,逼迫他们学会安排时间,学会规划,学会取舍,学会提高效率,包括沟通的效率、做事的效率和学习的效率。这些能力都是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后的核心能力,他们需要在中学阶段培养这些能力。

六、“奇葩”学生

有个学生叫秦雨菲,现在高三。她是文科学生,但她还是坚持选修生物,而且是最高难度的生物III课程,还打算向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发起挑战。她是生物教室的主管,大年初二还在教室里接生了一窝小兔子。她在4个教室里养了9只兔子。我一进去,气味挺大。但在里面自习的学生,谁都不吭声,都觉得挺好。明年就要高考了,家人很着急。“你高考又不考生物,何必浪费时间?”面对家人的不解,秦雨菲说:“因为我喜欢,谁规定文科生不能学生物?”学校将选课的权利交给学生,秦雨菲这个文科生才有接触生物学科前沿的可能。在选择中,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潜能。秦雨菲参加生物竞赛,获得北京市一等奖,还进了国家集训队。她是打算通过高考先考上北京大学,然后再转向生物学。至于未来,兴许会诞生一门生物与人文的交叉学科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