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29. 深圳市南山区的“伟大原著”项目
(2014-04-29 07:10:20)
标签:
伟大原著项目实践学习感悟深圳南山休闲 |
2014.4.29. 深圳市南山区的“伟大原著”项目
一、“伟大原著”的由来
“伟大原著”(Great Books)学习计划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厄斯金和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在1947年发起。该学习计划让学生接触西方原著精选,其课程内容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学习、职业探索与发展等,教学核心是分享质疑法。该学习计划旨在帮助人们通过阅读、讨论,学会思考、学会分享,共同成长。目前,在美国使用“伟大原著”的学校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以及数百所从小学到高中的重点学校。
二、“伟大原著”项目实践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特别聘请来自美国“伟大原著”基金会成员为全区小学、初中的英语老师进行“伟大原著”——分享质疑教学法的专题培训。在全球国际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大趋势下,南山区在全国率先导入美国优秀的“伟大原著”学习计划,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说,导入“伟大原著”学习项目,不仅实现了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技能的突破性提升,还让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基础课程的同时,学习西方伟大原著课程,重点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催生了“第三种课程”。
1、另一种教学模式:没有标准答案的课堂
像爵士乐般富有节奏感的课文阅读方式;将阅读内容中的故事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来;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日前,在深圳市育才中学国际部教室举行的南山区“伟大原著——分享质疑教学法”专题培训上,南山区30多名小学英语教师变为“学生”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美国经典原著的一篇节选文章。学生们在Susan老师的感染下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体验着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课堂的学习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这种别开生面的学习,源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在1947年发起的“伟大原著”学习计划。当时,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发现学生阅读能力存在问题,且越来越远离经典原著,于是,他倡导回归经典原著阅读,与人类的伟人实现跨时空对话。
作为“伟大原著”基金会的资深培训师,Susan Galbraith在这节培训课上所用到的教学方式,正是美国“伟大原著”学习计划中的核心——分享质疑教学法。Susan从学生的讨论中选择一些焦点问题抛向大家,同时也是自己正在探索答案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她并没有答案,而对于学生的回答,Susan也不会给出正确与否的判断:“只要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寻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这些答案都是合理而且有效的。”
据了解,“伟大原著”学习计划倡导运用分享质疑教学法,教学生阅读一系列读本。这些读本内容涉及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层次涵盖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人文学科的读本是围绕不同主题,从原著作品中节选的一系列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自然科学读本则涵盖了自然科学发展史中重要的发现、原理以及定理的产生过程;社会科学的读本则介绍西方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想发展史。
这一系列读本全部是作者本身的英文作品,没有经过翻译、修改,更没有经过校正,也许读本的内容在某处出现错误,但本着对作者原始作品的尊重,印刷出版的读物也以原稿的形式出现。Susan说,这些错误也可以成为教学的一部分,老师在这个时候做出说明,可以还原真实的人和事。
一开始“伟大原著”学习计划只在一些大学开展,但随着教学效果的渐渐凸显,如今这种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所接受。Susan称,“伟大原著”分享质疑教学法对学生的重要价值,是让他们学会了批判性思维,提高了听说能力、写作能力、加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主动积极的提问能力。她曾经在美国华盛顿的学校做过测试,对12个班级中的6个使用“伟大原著”分享质疑教学法,而另外6个班级则不使用这种教学方法。“3年过后,使用‘伟大原著’分享质疑教学法的6个班级英语、数学成绩和综合能力大幅度提高,说明了这种学习方法的价值所在。”
2、另一种培养特质:引导学生探究质疑
为了适应南山区教育国际化的需求,早在2011年,育才中学就率先导入“伟大原著”学习项目作为国际课程的核心内容,成为第一所在中国探索使用伟大原著课程和中方课程组合的学校。中美教师在教学一线碰撞时,找到了许多教育文化、教学方式上的差异。
育才中学国际部教师周晓丽对此深有体会。在导入这个项目前的一次夏令营的co-teaching(共同教学)活动中,美 国老师要蹲下来和学生对话以示平等,对待细节非常认真,种种差异让中国老师感到不解。
“传统教学中,中国老师往往是给予知识、给出答案的,学生也习惯向老师寻求答案,但在分享质疑中,美国老师是圆桌讨论,没有正确答案,他的任务只是根据文章提出问题,然后基于学生的问题和答案,继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周晓丽表示,老师引领圆桌讨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老师自我挑战的过程;而学生基于问题阅读、分析文章,听取其他学生的答案,形成自己的观点,也是学生深化思维的过程。此时,老师与学生的教学生态发生变化,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相互合作的关系,师生在分享与质疑的旅途中共同完善自己,寻找到一条思维路径螺旋上升、思考质量逐渐深化的道路。
育才中学高一国际课程班的吴尚臻认为“伟大原著”课程对自己帮助很大:“老师可以很轻松地让你了解一些文化、科学知识,还会通过一些综合性学习来巩固知识、考察你所掌握的程度,例如演讲、写剧本等项目,让你感到很有意思。”这些项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意愿选择,有一次吴尚臻演讲了一篇“鹰的故事”,出色的语言表达和感人的故事,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实行过程中,周晓丽发现,中国学生也可以很有创造性:“其实中国学生并不缺乏批判性思维,或者创造性思维,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充分思考、深入思考某一问题的时间。”今年,首届开展伟大原著课程的毕业班的海外录取结果喜人,80%学生收到美国前50所大学的录取通知,20%学生收到美国前100所大学录取通知。
中方教师也在这些差异中逐渐找到了各自的优势。南山小学陈英芬是今年参加教学法培训的教师,她说:“在学习中老师的角色主要起引导作用,让我们学会了思想观念的转换,提升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教会我们怎样去思考。”
3、另一种课改路径:以课程和项目实现目标
日前,南山区获批“深圳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试验区”。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南山区教育局在育才中学成功试点“伟大原著”学习项目的经验和基础上,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导入“伟大原著”学习项目,今年3月28日至4月1日,举行了第二期教学法培训班。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国际化,必须通过很多优秀项目和课程来推进才是最有效的。”刘根平表示,“伟大原著”项目无论是内容、目标、教学法,恰恰是当前国内学校课堂缺乏的东西。学生要敢于质疑、分享、合作学习,这些都是课程改革的目标。基于这些情况,南山教育有一个理想是在“龙鹰对话”背景下实现第三种课程,即把中美教育的优势融合,包括思维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策略、教学文化等,形成新的文化优势和课程。
刘根平说,导入“伟大原著”学习项目,培养和改变了一批教师的教学风格,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技能的突破性提升,也引进了国际的教师专业技能标准即GB标准。对学生而言,选修了“伟大原著”课程的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明显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浓厚,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分析、质疑、探究、讨论、分享,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大大开拓了知识视野,改变了学习方式,从learn to read(学习阅读)到read to learn(通过阅读学习)。
“通过项目推进教育国际化,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教学的师生关系,这是南山推广这种模式的意义所在。”刘根平称,计划在2-3年内让区内所有的英语老师接受“伟大原著”分享质疑教学法培训,同时还拓展到其他学科。
刘根平表示,在世界变成地球村的情况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成长、使用模式也都变成了国际循环,人才可以随时随处移动、交流。导入国际项目,也是培养世界公民的一个重要举措。
未来5年,南山区将通过更多具体的行动,把教育国际化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真正使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成为南山教育实现教育质量攻坚的两大动力,全面推进南山教育质量的提升。公办中小学将与境外学校缔结姊妹学校联盟结对,实现一对多,在蛇口片区打造一所国际化实验学校,实行中外双校长制,大胆引进国际课程和管理模式,探索双语教学;在北部片区再打造1-2所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