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4.和谐师生关系之课堂案例
(2012-11-04 08:22:58)
标签:
和谐师生关系案例 |
2012.11.4.和谐师生关系之课堂案例
即墨28中首创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是一种学生和谐参与、互帮互助的新的教学策略,通过“师友结对”的形式,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为指导思想,体现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对于即墨28中我并不陌生,我分别于2011年12月4日和2012年6月13日学习过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教改给我印象最深的其中之一就是其提到的“师友”两字!把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演化为“老师和朋友”!这本身就是“和谐师生关系”之体现的一个方面,最起码教师在意识和理念上就已经波及。
今天就“和谐师生关系之课堂体现”学习一下他们的一个语文教学的案例
课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交流感知
播放《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教师引入。
1.
2.
二、研读共品
1.
2.
班内交流。‚教师注重对学生品读的指导。
3.
三、互助释疑
1.
2.
四、巩固拓展
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写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并用一句有关“和平”的名句作总结。
多媒体展示有关“和平”的名言,配音诵读,教师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和平的思想意识。
五、总结提高
1.
2.
板书设计
老英雄:自信自尊、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精明强干、抗日爱国。
语言:清新淡雅,富有生活气息。
六、课后自评
学生在研读描写老头子的语句,品味其性格特点时,讨论热烈,充分利用了课堂的有效学习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要在指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作用方面多下功夫。
七、教师解读
通过以上导学案可以看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步骤分为“五步十环节”。
“五步”固定不变。第一步“交流感知”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师友互检互查、整体感知、互助交流;第二步“研读共品”是“五步十环节”的关键内容,要求学生互助交流赏析,教师精讲引导,提高学习方法和写作能力;第三步“互助释疑”是师友互助释疑、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的过程,旨在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激发创新意识;第四步“巩固拓展”需要师友巩固知识、互助评析、拓展延伸、体验反思,这是学以致用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五步“总结提高”是形成知识系统化的重要环节,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
“十环节”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先学后导,以学定导,学导和谐,互助共赢”。这里强调“导”字。“导”比“教”更深入一层,教师的“导”,是“学”的提升,是“互助”的基础。
“先学”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尽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按照“助学纲”的要求进行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先学”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
“后导”是指在课堂上,学生就“先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后导”的关键是“不学不导、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学教合一”。
“以学定导”是指:教师在全班巡视、个别答疑、师友互助、板演练习等过程中进行调查,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后导”作好准备。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和谐互助”课堂是“三句半”,“三句”是学生说,“半句”是教师说,充分体现了教师“导”的巧妙。
“学导和谐”是指:学生会的不导,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互助当好参谋,对互助不到位的情况及时进行方法上的有效指导,对有疑难问题的师友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拨。
“互助共赢”应该是在个体学习基础上的“互助”,是在个体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的“互助”,是意在拓宽个体、深化个体、校正个体、提升个体的“互助”,使所有个体共赢的“互助”。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种教学模式不是僵化的,而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差异性的设计,教师还要随着学生的课堂反应灵活地调节、处理。教师的“教”不再仅仅着眼于“教什么、怎么教”,更着眼于学生“哪些学会了、哪些没学会、哪些没学透”,这样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拥有了扎实、灵活又独特的魅力。
“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实现了师生、生生、文本之间的和谐统一。在“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中,教师调查、揣摩学生学习情况,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在课堂上大胆发问,教师更能认真倾听,真正实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谐交融。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互助共赢,彼此目标一致,所以关系融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两个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点,在“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中做到了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