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我们学校电话亭的思考.

(2008-10-10 10:51:28)
标签:

杂谈

 

   公共电话亭是公共场所中最常见的设施之一。电话亭的整体造型、外观、色彩、材料质感、内饰布置、电话放置位置的高低、通话质量的优劣、私密保护的程度等,每一环节都牵动着人们的注意。它在公共环境中传递信息的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对获取信息、运用信息、交流信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电话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在这个通讯手段极度发达的年代,绝大多数大学生用手机、网络进行联系,很多情况下公用电话已被束之高阁。但是,细心观察校园我们不难发现:仍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以公用电话作为与家人、同学联系媒介,因为与联通或移动昂贵通话费相比,用公用电话打长途还是比较实惠。而且同学相互之间用短信联络毕竟没有打电话来得亲切。但是细心观察学校就可以发现现在学校公用电话配置并不能满足同学们需要。

走在我们学校里除了在南食堂门口也就是两个学生宿舍楼间可以发现有一排公用电话亭和两个单独电话亭之外,在校园的其他角落公用电话亭就销声匿迹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一公共设施的设计安排问题。这样的安排不知如何来满足偌大校园同学的需求。以至于很多距离这个“圣地”较远的同学不得不本着取经精神不辞辛苦来解决一次通话问题。一般在其他公共场所一般相邻电话亭的距离一般为100-200m,在学校学生活动频繁的这样公共场所却已经忽视了这一点。

另外,远看去这一排电话亭如同公共厕所般规整,死气沉沉,毫无设计感而言和另外两个伫立在不远处的如同公交站牌的电话亭,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年轻和活力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的艺术大学校园而言,电话亭这一施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电话亭为烘托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张显学校的魅力,在校园环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出色的电话亭不但是一种导向载体,而且是学校形象的宣传者;不但能张显学校的魅力,而且能够唤起师生以及来访者的情感,使他们拥有亲切、愉快的心境。电话亭作为环境的配件,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空间环境中的,以创造宜人的环境为设计前提,烘托环境气氛,显示环境个性,因此,不能孤立于环境之外,必须与环境相互依存。校园环境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不能与一般的商业环境相提并论。它所体现的应当是一种校园文化氛围。 “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自然的人类化”文化是人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的体现。因此,在进行校园电话亭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文化的背景。看到图片上一排电话亭的无精打采,你是否会体会到这个校园所带来的热情,愉悦,或是魅力和文化内涵?

在国外有许多例子来说明了虽电话亭的设计大不相同,但拥有它独特的文化设计的内涵,与环境相融合。如英国1936年生产的英国设计师索·奇尔斯·奇文伯特·斯科特设计的封闭式电话亭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英国只要这形象一闪,即可辨认为公共电话亭。它的造型与英国传统的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国家悠久文化的名片,是一种象征意味的符号形式。德国的电话亭则承袭了严谨理性的风格,讲究功能使用的方便,注意让人们在来去匆匆中易于寻找,并在电话亭楣沿顶部施以一条玫瑰红色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整个造型简洁单纯在严谨规范中散发出生机,与环境协调融洽。法国巴黎大街上的电话亭,则从造型上保留了新艺术运动的流线型、自由缠绕的铸铁花饰风格,,与巴黎四处可见的新艺术时期的地铁门楣、栏杆形成风格一致的怀旧景象。日本的电话亭不仅在造型上体现日本文化的元素,同时将日本人生活的精致感表露无遗。不仅考虑到对人的关爱,同时体现对物的关爱。

至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我们电话亭的实用性,我们电话亭设计对人及物的关爱?你是否经历过冬天在打电话要接受刺骨西北风考验,夏天打电话还要接受烈日的教训。运气不好碰上雨天又会被淋一通,打电话时候,其他同学在你后面排队,你是否会感觉有点不自在,音量马上就降下来?一些私人话题也只能就此中断......。你仔细观察我们的电话亭如同步入更年期的大婶,锈迹斑斑。写着中国移动的牌子被打落,标明IC卡的硬塑料板有的只剩下残核,挡雨板高低错落,框架物一身铁锈,按键的损坏………。另外一排电话的上方只有两三个昏暗的灯,本来还是有点价值起码可以“照明”。但现在全军覆没,坏的有的连灯罩都没剩下。

这些充分的体现出学校在设计电话亭时候不够人性化,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学们在打电话时候身体和信息都不能受到有效保护,如果将其成密封式或半封闭式,同学身体和信息都能得到有效保护,这样才会更显人性化。再说,这样使电话被有效地保护,延长使用寿命另外,我认为在设计一样东西一定要充分了解人情,了解人的破坏欲。就如,在中国、在美国都有公共电话亭,说到美国发现他们公共电话亭的设计是按照最恶的人来设计的,就是这个人对公共设施的破坏是最彻底的,他的动机和他的力气不是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假设每个人都可能破坏这个电话亭,于是电话亭用钢缆编成一条线,在很大的拉力下都不可能拉断。这是一种公共的设计理念,就是按照人的主观“恶性”,就是按照人性“恶”的角度来设计的。我认为在我们国家同样应当遵循这样的原理。

总而言之,学校电话亭也是学校门面的体现,它应该被穿上适合这个环境且带有人性化的外衣,在适当的地点服务大家。

 

 

公交站广告牌式电话亭(正反面)

如果不看上面的"公用电话"四个字我一直以为是广告牌.

 

 

对我们学校电话亭的思考.

 

对我们学校电话亭的思考. 

 

被迫坏的电话亭 (低估人的破坏欲)

 对我们学校电话亭的思考.

 

 对我们学校电话亭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