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

标签:
脂多糖杂谈 |
分类: 实验笔记本 |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外璧层中特有的一种化学成分,分子量大于10,000,结构复杂,在不同类群、甚至菌株之间都有差异。脂多糖分子由O-侧链、核心寡糖和脂质 A组成:后两部分合在一起又叫R-核心,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内毒素和重要群特异性抗原(O抗原),有一亲水头和一疏水尾。
在革兰氏阴性菌包被物中,脂多糖、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肽聚糖层外面的外膜,三者的相对含量因菌种而异。例如,沙门氏菌的外膜中,磷脂:脂多糖:蛋白质=3:3:10,而大肠杆菌则为2∶7∶10。脂多糖的脂质 A部分埋在厚约3NM的磷脂组成的脂双层中,O-侧链伸向细胞外介质中去。蛋白质则分布在磷脂层中,并和脂多糖的脂质A部分的糖链形成某种程度的网络结构。
脂多糖的O-侧链是抗原决定因子,其糖基组成和结构,不但在不同菌种之间,而且在同一菌种内部不同类群之间,都有所差别,成为细菌免疫学分类的基础。例如,鸭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O-侧链,其重复寡糖单位虽然都含有相同顺序的半乳糖、甘露糖和鼠李糖,但是因为联结的糖苷键不同,结果成为不同的抗原决定因子。沙门氏菌这一个种,根据O-侧链的抗原性差别,可分成40个以上的类群。不同类群细菌的核心寡糖和脂质A部分,在组成和结构上,也稍有不同。脂质A部分具有内毒素性质,使寄主产生发热等病理症状。
http://s8/bmiddle/5c52c9ccnbb07263bba47&690
http://s5/bmiddle/5c52c9ccnbb0726834d3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