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年(1831—1861)距今一百五十余年,期间因太平天国以及经济困境,而至通货膨胀,始铸大钱。其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当等大面值大钱,在中国铸币史上可谓独占鳌头。除中央宝泉和宝源两局外,各地方钱局皆鼓其炉而铸之。故而,咸丰钱总体遗存较多,版式繁复,至今仍泉谱难以尽录,不时还有新的版式和品种发现。
现有一品宝陕局所铸的咸丰百当大钱,乃主流泉谱未录,故将,发于博客,供赏析。
赏析书相,以定版式。展目本品,可见其面文“咸丰元宝背宝陕当百”字样,其字楷书书体,书意笔划十分莽壮,笔划起顿力道十足,转折回锋利落,钱文布局协调,笔划横直竖立。整体书意自然得体,古朴庄重之感扑面而来。如此,可谓一眼可辨之官炉书相本色。
值得注意的是,除面文字形莽壮以外,还可见其背满文“陕”字之字形较大而显独特,加上面文书意自有个性特征。查阅多谱,均未见有此式书意之品载入,因此,其可谓宝陕局所铸之罕见的脱谱品无疑,故可将其命名为“大字满文大陕”版式。
赏析铸相,以定官私。不难看出,本品铸制十分规整,铸相显示,方圆廓正,平整地章,字廓深竣挺拔而又自然有度,钱文笔划清晰有加,穿轮修整干净,穿口斜拔,清钱典型铸相。其直径57.6毫米,重约56.27克,铸体较为厚实,百当大钱之通常形制。毫无疑问,此乃宝陕官炉之铸,无需挑剔,铸相开门。
赏析锈相,以断新老。一眼可见,本品乃传世包浆,间有少量绿锈点染,凸显自然。察其浆相,可感老道踏实,纯真无异,整体锈浆分布十分自然。略露铜之处,可察其青铜质地,铜色熟旧质感鲜明。一番鉴毕,三相一材,难寻可疑之处。其上佳品相,稀罕版式,实属难得。
清代咸丰年距今时间不长,然其时各局所铸之钱,至今亦难尽知通晓。这,既是泉律所在,也是藏泉之趣所在,更是研泉之本来之道。
那种自以为已经通晓史泉诸品者,不是井蛙,便是南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