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苏芩探讨,婚姻的合同制问题

(2009-03-18 14:54:04)

与苏芩探讨,婚姻的合同制问题

文:鲁镇人生

结婚证是真正的霸王合约,婚姻应该实行合同制

文:苏芩

黑色字是苏芩的原文,蓝色字是鲁批 

 

中国多元化婚姻模式略览

有这样的统计:越是经济发达国家,结婚率越低,尤其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年轻人情愿选择同居而不愿意结婚。而在日韩等极为重视民族家族传统的亚洲国家,女性的婚龄也普遍推迟。可见,大家愿意享受婚姻的待遇,而不愿承担婚姻的责任以及种种后续问题。

 

    婚姻问题是整个人类的问题,在讨论婚姻问题时确实需要找一些参照物拿来对比,但一味的拿一些所谓的发达国家来评判衡量我们的问题实在不可取:1、他们经济发达(发达吗?危机吗?危机的原因是否和他们的婚姻观有联系呢),但在所要讨论的问题方面发达吗?或者说先进吗、文明吗?2、婚姻的幸福感完全是个人问题,如果真的和别人一样,就一定幸福吗?

    大家愿意享受婚姻的待遇,而不愿承担婚姻的责任以及种种后续问题。这本身就是不对的。因为权力和责任始终是对等的,只讲享受不讲责任将会带来巨大的伤害,这才是婚姻不幸的根源,苏芩这种拿不是当理说的态度谁能接受呢。

 

中国历来把一个“家”字摆在所有社会关系之前,而所谓的家,其实就是指婚姻,一个人是不是成年人,有时候不是通过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上来判断的,而是通过“结婚与否”来归类。古人讲究先成家后立业,今人提倡事业家庭双丰收,婚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

 

    说家“其实就是指婚姻”是犯了相当的错误,家首先是一个居所,然后是居所内居住着血缘、亲缘关系密切的,再后是这些人的亲密关系。举几个例子:一个单身的人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居所,回居所可以说回家;一对夫妇没有自己的居所(登记了但仍然各住各的),他们没有家;父亲或母亲单独带着孩子,有自己的居所,他(她)们有家;父母都不在了,兄弟姐妹住在一起的居所,就是他们的家。婚姻只是家的一个方面,是众多基础中的一个,婚姻代替不了家。

    有多少人终身不结婚呢?又有多少人以是否结婚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年人”呢?我没有统计数据,应该是没多少。苏芩既然以人数多少来判断趋势,判断事情的合理性,这样的结论违背自己的标准。

 

不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直至二十一世纪这近二十年来,中国人的婚姻观也与时俱进的发生着惊人的转变!

以前人们说婚姻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繁衍后代,没有孩子的家庭不完整,可近二十年来,不少夫妻却选择做“丁克族”,只过二人世界,拒绝孩子来凑热闹。当然,这类型的夫妻不是养不起孩子,相反,在中国,越是高收入高学历群体,越拥戴“丁克”,他们觉得婚姻就是爱的结合,跟其他无关,如果非要限定必须生孩子,那无异分派任务,那就不是令人愉悦的婚姻!

 

    不要动不动就拿出“与时俱进”这个词,这个词不等于“在当下发生的事”。

    如果说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繁衍后代,还勉强过得去,但婚姻绝对不是。要说的更远一点,即便是性,最初是没有目的的,首先获得的是快感,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生了“产生新生命这样奇怪的事”。即便如此,性的直接目的也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苏芩所举的“丁克族”例子,也刚好说明了这一点。而婚姻的直接目的也不是为了性,就更不是为了“繁衍后代”。“丁克族”是一个新事物,这些“丁克族”还没有走完他们的一生,现在的感觉不等于年龄大了时候的感觉,还没到总结人生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还没有评判,我们更没有理由说三到四。

 

以前人们说结婚就是为了长相厮守,可现如今新潮夫妻流行“周末婚”,平常照样做自己的单身贵族,只到周末才一起过二人世界,有宽松的距离,也有亲密的相处,最受浪漫人士的喜欢

 

    实在不敢评论,只是隐约的感觉这是一种借口。

 

以前人们说婚姻就是为了合法的性,但近二十年来偏偏有人尝试无性婚姻,结婚后,各睡各处互不相扰,只是在心理上为自己找了个伴侣。

 

    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悖于正常人,那么就要想一想,这个人和正常人的区别,包括他们的生理、心理,这种极端的例子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顶多只能说明......

 

……

 

类似这般的婚姻新鲜模式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现代人,对于传统婚姻模式已经越来越麻木,尤其是接受了东西方交织文化长大的八零后族群,叛逆性,创新性,不愿意简单重复祖辈老路子过活,面的婚姻,面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

很多专家把“闪婚闪离”归结为现代社会最大的婚姻病症,当然,大部专家会把闪婚闪离的原因归结为年轻人的责任感缺失以及心态的不成熟。

实际上不全是这样。闪婚闪离,其实反映了现代人的自我张扬个性,凡事都把“自我”摆在第一位,不愿意向现实生活妥协,追求人生的理想状态!正是因为现代人对婚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离婚率随之也越来越高,不愿意委屈自己维持婚姻的圆满,快乐生活永远是一生的追求!

 

    现代的中国已经十分开放,对于“类似这般的婚姻新鲜模式”也看得开,至于专家把“闪婚闪离的原因归结为年轻人的责任感缺失以及心态的不成熟”也有道理。没有反对“现代人的自我张扬个性”,也没有人不主张“对婚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凡事都把“自我”摆在第一位”都不是错。但把“追求人生的理想状态”和婚姻对立起来确是不对的:1、婚姻本身没有错,婚姻是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它同吃饭、睡觉、工作、交朋友一样,一个人可以选择如何进行,甚至可以选择进行还是不进行,社会也只是要求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并不过分;2、即便是那些“闪婚闪离”的人,也曾经选择婚姻,对婚姻有过美好的向往,他(她)并不排斥婚姻,没有把理想和幸福同婚姻对立起来,他(她)们也许会继续选择婚姻,追求由婚姻带来的理想和幸福;3、婚姻至少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的理想状态必须要和另一个人相匹配。

 

    还真是的,现在的离婚率越来越高,这确实和“现代人对婚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然而因为追求婚姻质量,就选择放弃已经拥有的质量不高的婚姻,这说明:第一,质量不高的婚姻大量存在,至少说明了存在两个事实,1、当初的选择,可以说任何人都无法选择到一个人,这个人能够确保符合且永远符合自己的理想状态,原因非常非常简单,自己、对方、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最应该强调是自己的变化;2、对婚姻经营,每个人都想拥有美好的婚姻,却极少有人能经营到理想的状态。但这两个事实,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存在,和婚姻家庭相对应事业更是如此。第二,这只是至少两个选择中的一个,这个选择往好了说,是寻找追求更好的生活,往坏了说,就是逃避。

    不愿意委屈自己维持婚姻的圆满,快乐生活永远是一生的追求!”我更愿意相信这是苏芩的笔误,如果这样说“不愿意委屈自己维持婚姻,快乐生活永远是一生的追求!”还勉强过得去。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追求那没有委屈的快乐生活吧!

 

 

 

苏芩原文:现代婚姻可否实行合同制

 

还没有进行的探讨 :(待续)

结婚证书是真正的霸王合约

随着八零后九零后族群的长大成人,中国的传统思想和行为模式正在经受着极大的挑战,接受了国际新思潮的年轻人不再甘于做个遵守传统的学习者,而更愿意做个敢于创造历史的创新者。不论事业上,还是婚姻生活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向传统模式发起着挑战!

回到婚姻问题上,婚姻的终身制其实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了。不能否认有些人的婚姻是“幸福的结合”,但同样不能否认很多人的婚姻是一种“捆绑”。很多中国夫妻都经历过一个由恩到怨的过程,甚至很多人口口声声对伴侣说“我的不幸全是你带来的!”

现代婚姻制度没人性,明明不幸福却还要死死捆绑,这是强盗理论。谁都知道不幸福的婚姻等同于炼狱,想要彻底打破婚姻炼狱,就要彻底革一革现代婚姻的命,婚姻制度其实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结婚证书才是中国真正的霸王合约!一签就签一辈子,中途解约就成了婚姻中的“二等公民”,离婚就意味着贬值,生活中人人调侃,“离一次婚,降一次价,新鲜菜变成了隔夜剩饭”。尤其很多女人,宁愿苦熬也不愿选择离婚,只是因为害怕背上“二婚女”的恶名,正因为婚姻观念的守旧陈腐,才使得很多中国人存在婚姻歧视,能不离就不离,能忍就忍,一代代的父母都是如此教育儿女的!

结婚证书到了该废止的时候了!

 

婚姻必须实行公平合同制

婚姻是种选择,既然是一种选择,就应该给予当事人更大的选择域限。不应该单单把婚姻当成是一种“结合”,实际上婚姻也是一种“合作”,彼此选择最有价值的伙伴,共同经营一个最有升值潜力的家庭。当然,既然是合作,就一定要遵循合作规则,结婚证不妨换成结婚合同,规定条款书写清楚,夫妻要以对待工作的认真劲儿来对待婚姻。如果中国夫妻都能把婚姻当成一纸合同来履约的话,相信很多事情相反会变得简单,可以几年一签,几年一续,不想续签可以解约。对夫妻双方而言,既有动力,也有压力。毕竟,婚姻也需要职业素质。很多人对待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可以表现出最佳状态,想方设法也希望对方能够满意,但对于生活上的合作伙伴(老公或老婆)时却不耐烦,大家总以为娶个媳妇或嫁个老公基本上就是一辈子的事儿,反正他(她)也跑不了,费这心思干嘛?!所以现代人的婚姻满意度其实是相当低的,尤其是现代女人,结婚两到三年后,爱情的热度慢慢消失,怨偶的产生率极高,归根结底,婚姻的终身制令中国夫妻情感变得麻木,对待婚姻的态度极为不认真!

以前总说,夫妻不能把彼此当外人,但实际上,夫妻正是要把彼此当成“外人”,才能够更多的投入心力去经营婚姻。

当然,这种婚姻合同制的观念对全体中国人来说还是比较前卫,但对于一些追求生活质量期待生活乐趣的年轻人而言,可以尝试。毕竟,现代婚姻需要多元化的模式,白头偕老可以成为婚姻样板之一,但没必要作为所有婚姻的参考依据,幸福的婚姻,跟婚龄长短没有关系,结婚不是完成任务,婚姻就是要让自己过得幸福。

国外一位女官员曾提倡婚姻应该设限,七年便可终止。这位女官员结婚数次,深谙婚姻三味。足见婚姻的终身制,对很多人而言,是种捆绑的负担。

婚姻不见得非要一生一世,不是不可以天长地久,而是没必要天长地久。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