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术后康复锻炼,越早越好

(2010-05-12 10:02:37)
标签:

康复治疗

病人

康复医学

步态

康复科

健康

分类: 阅生活
 

http://www.dahe.cn 大河健康报 13 康复护理 2010年05月11日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100511227258591339.jpg

j0511d1401.jpg

 

 

  □见习记者王乔
  你了解康复吗?
  提起康复医学,多数人还是不了解。很多患有脊髓损伤、中风、脑瘫等疾病的患者术后就回家休养,大部分家属认为,只要好好伺候病人,病人就能康复起来。可患者一躺就再也站不起来,或者留下残疾,有的甚至因此丧生。
  刚过30岁的小李就是一个例子,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医生说不能动,打了石膏的小李就天天躺在床上。最后拿下石膏后,小李的膝关节活动困难,而且他伤腿上的动脉静脉里都出现血栓,导致血管闭塞,腿肿得跟棒槌似的,不得已花了很多钱进行溶栓治疗。因为血栓一旦脱落形成肺栓塞,可能危及性命。
  然而,像小李这样花钱就能解决问题的患者并不多,另外一位病人小赵,在做了骨科手术后,医生刚刚通知第二天可以出院了,当天晚上就因为血栓脱落而死亡。而这些悲剧都是可以通过早期康复避免的。
  河南省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钱宝延介绍说:“只要通过早期气压泵治疗及关节被动活动,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目前的现状是,不仅老百姓不了解康复,很多医生也缺乏康复意识。一些病人在医院动过手术后,出院前,医生往往只是叮嘱几句“回家后注意”的话,而没人提醒他们应该去康复科看一下。钱宝延语重心长地说:“康复医学传到我国的时间也就是20多年,所以很多人还不了解。应该让更多患者和家属了解康复,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意义重大。”
  记者采访期间,钱主任接到了一位朋友的电话,挂了电话后,钱主任无奈地对记者说:“她老父亲已经一个多月不会吃饭和吞咽困难、失语了,也不知道要到哪个科去看。还是听家属院一位老太太说起,才想到问问我是不是到康复科来看。我问她知不知道康复科是干啥的,她都不知道。”
  早期康复很重要
  钱主任打开电脑,给记者看了患者李强(化名)的照片。“这是他刚被送来时,他爱人用手机拍下的照片,当时处于浅昏迷状态,完全没有意识。你再看看康复后的照片,自己已经能坐着、站着,还能写字了。”记者看到李强写的字很工整、漂亮。原来,李强是因为车祸造成的颅内出血,先送到了开封当地的医院治疗,慢慢颅内出血越来越多,导致昏迷。之后被送到省人民医院脑外科做了手术,术后即被转到康复科。最初来到康复科的时候,李强的肺部、泌尿系统出现感染,身上插着鼻饲管、导尿管,身体营养状况很差,经过一段时间康复治疗,出院时李强的状况远远超出家人的预料。
  “李强恢复效果好,是因为术后转到康复科很及时,从出车祸到住进康复科,不过一个月,但如果康复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很多的后遗症。今天早上刚送来的李大爷就没那么幸运了。”钱主任惋惜地说,李大爷中风出院后回到家里不久,就被家人送到了敬老院。敬老院里的人哪懂得康复?在敬老院住了半年后,李大爷胳膊已经挛缩,蜷曲在胸前,拉都拉不开。“如果早点来做康复治疗,肯定不会这样。最起码不会出现挛缩情况,即使恢复不了,我们也会训练他用另一只手生活,可在敬老院哪会有人管这,所以现在根本无法生活自理。”
  当然,康复也不能说“治一个好一个,”钱主任坦言,“有的患者可能不能完全恢复了,但是我们会调动他的一些残存功能、代偿功能。比如说,他两条腿没了,可以配戴义肢重新训练,加强上肢功能训练,这样至少能让他生活自理。”总之,康复越早越好。钱主任强调:“早期康复非常重要,病人一旦生命体征稳定,就应介入康复治疗。”
  康复,应从急诊室开始
  其实,康复也不是一定要在手术后才能进行,一些情况下,在急诊室就应该开始康复。钱主任介绍:“在ICU(重症监护室)抢救患者时,就应该让康复科的医生介入,这是康复的开始。任何患者,早期不管是上神经元损伤还是下神经元损伤都会导致肌张力低下,肌肉松弛,关节维持不住。如果不做好良肢位摆放就会造成病人以后出现关节问题和肌肉挛缩。后期会导致行动异常。”
  但是,早期康复并不意味着早早开始自行练习走路。有些患者病情稳定后,缺乏康复意识的医生就会告诉他要早点下地走路。病人也迫不及待地下床练习走路,这样也是错误的。因为康复步骤的制定要以医生对病人的评估为依据。病人必须经过轮椅期,医生评估认为肌力达到了标准,才能开始站立,然后才能走,否则在没有达到标准的时候过早开始走路,就会形成异常步态。而一旦异常步态形成,再想训练成正常步态就不容易了。
  所以,病人需要提高康复意识,最好在专业康复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
  及早康复,让病人更有信心
  康复不仅是肢体的康复,还包括心理上的康复。很多病人如不及早康复,会伴发抑郁症,不但不利于日后的康复,还会令病人产生轻生的念头。
  赵女士偏瘫后刚到康复科时已得了抑郁症,认为自己“肯定好不了了,活不成了”,每天不吃饭,成天拉着个脸,见人就翻白眼,谁都不理。
  钱主任和医护人员就每天跟她聊天,为她做心理疏导:“你肯定能好起来,你得配合我们,你比别人的病轻多了。”“人是铁饭是钢,得好好吃饭,不吃饭命都保不住了,还咋好起来啊。”结合抗抑郁药物的治疗,赵女士也看到了康复治疗的效果,从手不会动,到第二天会动一点,过几天又能够一点点抬高,赵女士看到了希望,也更加有信心配合治疗。出院时,赵女士不仅能够行走,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心情好了很多。
  “其实每个人生病后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时期。比如截瘫病人,刚开始下肢不会动,他还觉得‘我会不会动?我肯定能动’,这是否认期;等到知道自己确实不能动了,他就会到了愤怒期;然后就是抑郁、绝望;接下来才会重新认识这一切,重新树立信心,跟医生配合治疗,到达奋斗期。医生要做的就是让病人尽快跨过前面的时期,进入到奋斗期,及早配合治疗,这才是最重要的。”钱主任说,
  术后患者在做下肢力量康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