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吞咽障碍患者家庭康复的技巧(下)

(2010-04-28 15:51:51)
标签:

保健

健康

胃管

咽部

脑卒中

大河健康报

分类: 康复护理
 

http://www.dahe.cn 大河健康报 15 康复护理 2010年04月27日

 

  □郑大五附院康复中心郭君
  医疗水平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率在提高,但脑卒中所造成的高致残率,也深深困扰着患者及家属。特别是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发生率高达51%,其症状表现为患者有流涎、张口困难、吃饭或喝水时频繁咳嗽(呛咳)、吃饭时间过长、进食后口腔内残留物多等。
  对于出院回家的吞咽障碍患者,由于家人护理不当或胃食管反流导致反复的肺部感染、消瘦非常多见,不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还可能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因此,对居家休养的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临床中总结了一些简单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避免吞咽障碍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本期刊发第二部分——编者)。
  二、对经口进食患者护理的注意事项1.体位。禁止患者在平躺时进食,能坐起的患者应坐着进食,不能坐的将床头抬高或身后用被子垫起30度左右取半坐位,头用枕头垫高使头稍向前倾,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使食物容易进入食管,因为头向后仰时,食物容易误入气管而引起呛咳甚至窒息。此外,无法坐着进食的患者在喂饭时,应采取健康侧在下、瘫痪侧在上的姿势,将食物送至口腔内,使吞咽更加顺畅。
  2.食物的选择。选择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不易松散、有适当黏度的食物,如蒸鸡蛋羹、藕粉或用淀粉勾芡的食物,太滑的食物有窒息的危险,干硬的食物容易黏附在口腔黏膜上,难形成食团,不易移送,难以吞咽。
  3.一口量。每口食物要从少量(约1~4ml,一般家用勺子是8ml左右)开始,逐步增加,量过大时,食物难以通过咽喉而积存在咽部,加大吸入气管的危险,量过少时,无法激发吞咽反射。
  4.进食后口咽部食块的去除。吞咽无力时,食物常常不能一次吞下,残留在口腔或咽部,患者吞咽后可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或患者自己有食物残留感。此时需要:患者反复多次做空吞咽动作;可以边做点头动作边吞咽,以利残留物的去除;让患者交替吞咽固体和半流质食物。
  三、促进吞咽功能康复新理念对于严重吞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或饮水的患者,当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无严重听觉障碍及口腔疾患时,可采用康复专家提倡的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即患者应该吃饭时,将普通胃管从口腔插到胃内,注食完毕,将胃管拔掉。拔出的胃管要清洗、晾干备用。根据患者吞咽障碍情况的不同,每天可插管喂食、水2~6次不等。
  此法的优点:①不进食时,患者鼻腔、咽部无鼻饲管刺激的痛苦,舒适感增强,也大大减少了胃溃疡及胃黏膜出血的发生率。②有效减少胃-食道反流造成的肺炎等并发症。③插管的方法简单易学,便于家属掌握。④插管时不刺激患者的鼻腔,大大减轻了鼻饲的痛苦。⑤在插管时,患者做吞咽动作,也是一种吞咽训练,对吞咽功能的恢复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我们康复科,此种进食方法不仅简单、方便、舒适、安全,还可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大大地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受到很多吞咽障碍患者的欢迎。但是,此种手法在家应用时,必须要得到正规康复机构的指导才可实施,避免发生意外而造成危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