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无疾”的教训
(2009-06-10 11:12:04)
标签:
健康养生寡人体检扁鹊秦国 |
大河健康报 01 首页 2009年06月10日
“寡人无疾”是春秋时期蔡国国君的名言。据《韩非子·喻老篇》记载:扁鹊见蔡侯,一眼就看出他有病,说:您的病,在您皮肤的纹理间,不治恐怕会深入肌肤。蔡侯坚定地说“寡人无疾”,并认为扁鹊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借以沽名钓誉。 扁鹊也够固执的,十天后、二十天后两次见蔡侯,把蔡侯的病说得一次比一次重。当然了,蔡侯不但没有搭理他,而且很生气。 又过十五天,蔡侯感觉体痛,使人去找扁鹊,此时,扁鹊早已逃到秦国去了。因为扁鹊知道蔡侯贻误了病情,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所以逃走了。蔡侯遂命丧黄泉。 在春秋时期,思想活跃,政治开放,不乏明君诤臣。若在后来的封建集权时代,君主认为自己没病,而臣下固执地说他有病,这可是大不敬,要杀无赦的。 “寡人无疾”这个教训,流传2000多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现在大多数单位关心员工的健康,每年给员工体检一次。其中大多数人重视体检,可是也有少数人认为“寡人无疾”,不愿体检。看看我们身边,过去,现在,都有忽视体检的人。 40岁以下的人,大多认为自己身体强壮,精力充沛,体力取之不尽,脑力用之不竭。正是大无畏之时,所以敢于暴饮暴食,敢于透支体力、透支脑力,不注意自身的健康,认为只有在生病之后,健康才需要打理。而且坚信,经济条件好了,医疗技术进步了,有病也能治得起。正因为这种认识,如今疾病的上升和经济条件的上升一样快,肥胖、“三高”、脂肪肝等“富贵病”缠住了许多人。 “过劳死”,是近些年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英年早逝、38岁的科学家胡可心、59岁离去的天才艺术家陈逸飞、38岁生命戛然而止的成功实业家王均瑶、46岁猝然而去的喜剧演员高秀敏等,一次次向我们敲响警钟。 他们在世时,或才华横溢,或财富山积,可身体却得不到应有的关照和保养。平时,也没发现什么明显的症状,有小病也不当一回事,自认为无大碍也无所谓。他们信心冲天地认为,还能再为人民工作几十年,或为自己挣上万贯钱。 这种情况真有点像自信“寡人无疾”的蔡侯。蔡侯拥有一国之富,却无福享受,难道怪扁鹊吗?非也,只怪他自己。 正如杜牧《阿房宫赋》所言:灭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推翻秦国的,是秦国自身,不是天下人。 总结“寡人无疾”的教训,并非要人人自危,而是要人们重视预防疾病,注重自身的健康。况且,疾病常常有,而扁鹊不常在,自身的健康还须自己操心。平时工作中、生活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做到科学饮食,合适的有氧运动,是您拥有一个好身体的关键。只有把健康管理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拥有一个好身体,如此才有生活、工作、干事业的本钱。 防病于未病之时,治病于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我们不要轻言“寡人无疾”。 |
前一篇:帕金森病家庭关爱和治疗一样重要
后一篇:感受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