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饮料,让标签做你的“导购”
标签:
养生茶饮料饮料标签茶多酚果汁美食 |
大河健康报 15 食品播报 2008年12月17日
点击此处获取更多独家健康资讯
|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081217208595462366.jpg 1217d1501.jpg ■橙汁的果汁含量不能低于10% ■“茶多酚”不达标只能算茶味饮料 □记者常辉实习生李楠 生活中,不少消费者买饮料时都有过不愉快的经历,比如含量“100%”果汁甜得发腻,总觉得是放了糖;绿茶饮料怎么都喝不出来茶味儿;看着“酸、乳”字样的标签饮料,打开才发现原来不是酸奶。 从今年11月初开始,《碳酸饮料(汽水)》、《浓缩橙汁》、《橙汁及橙汁饮料》、《含乳饮料》、《茶饮料》等5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意在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一个多月过去了,5项新国标执行情况如何,记者在郑州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调查新国标执行情况不容乐观 12月10日,记者在走访超市时,发现饮料标签的标注状况不容乐观。在11月1日以后的产品中,橙汁绝大多数标注了“原汁含量不少于10%或大于10%”;乳类饮料的标签上,都有“蛋白质大于1%”的标注。 茶饮料标签标注情况,则不容乐观,记者调查了目前市场上几个知名品牌,却没有看到标签上有“茶多酚含量”标注,只找到了糖含量的标注。记者注意到,由于饮料的保质期较长,市场上的饮料超过一 半是11月1日之前生产的,这些产品的标签无法按新国标进行标注,比如标签上写着“100%果汁”,却没有原汁含量的标注。 对于5种饮料的新国标,消费者持什么态度?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名消费者和销售人员,他们均“不知道这个国标”。一些消费者还表示,买饮料“没有看过标签”,也不知道“该怎么看”。“一般字儿大的内容看,字儿小的什么成分就不看了。”家住经三路的市民刘先生说。 那么,新国标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明白消费? 明白消费专家教你看饮料标签 新国标实行以后,消费者应该如何看饮料标签?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营养和健康有什么意义?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学院教授张中义进行了讲解。 《碳酸饮料》看什么? “二氧化碳气容量”从不小于2倍降低到1.5倍,只有原果汁含量不低于2.5%的产品,才能称为果汁型碳酸饮料,并且果汁型碳酸饮料应标明果汁含量。 释义:碳酸饮料的气容量变小,主要是便于生产,对消费者来说,除二氧化碳造成的入口麻麻的刺激感会略微减少外,其他口味没什么变化。饮料口味变化不大。 而果汁含量则区分了“果味”和“果汁”,也就是区分了加水果香精和果汁的不同,两者在营养方面有天壤之别。《浓缩橙汁》和《橙汁及橙汁饮料》看什么? 浓缩橙汁中复原后可溶性固形物不小于20%,而橙汁的果汁含量不能低于10%。 释义:10%的原果汁是什么概念呢,例如,把七倍的浓缩汁加六倍体积的水,得到的就是100%原汁,因此,果汁100%原汁实际上也是可实现的,如果有标注100%果汁并非都是作假。而标准就是100ml橙汁里面有10ml以上的这种100%原汁才可以达标。 《茶饮料》看什么? 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要达到100mg/l的比例,茶多酚含量若不达标,则只能被归为茶味饮料。果汁茶饮料在标签上应标志果汁含量;奶茶饮料应标志蛋白质含量;符合相关条款要求的茶饮料可声称“低咖啡因”、“低糖”或“无糖”。 释义:茶多酚是茶的主要有益成分和重要的功能性指标,现在多数是用茶叶加工的茶粉制造茶饮料,可以保留茶多酚,而现在也有“茶味香精”,这就不具备营养了。 低糖、低咖啡因量化则主要是针对减肥人群、血糖高、容易被咖啡因影响睡眠的人等特殊人群来说有意义。 |
前一篇:药酒是药喝错伤身
后一篇:别让“甜蜜”影响了你的健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