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轻男性嫌妻子“冷淡”中年女性嫌老公“不中”

(2008-11-28 14:52:21)
标签:

情感

大河健康报 13 男人帮 2008年11月26日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081126222159532312.jpg

CFP 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教授潘绥铭
  在性问题咨询中常常发现:年轻男性往往抱怨女性过于被动、冷淡、缺乏性欲;年轻女性则反过来抱怨男人性欲太强、不懂温柔。但35岁以后,情况开始颠倒过来,常常是女性抱怨男人缺乏性欲、过于冷淡;而“大老爷们”却往往心惊胆战地谈论着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所以成年男性的世界里有一句很俗的话:“没啥想啥,有了啥怕啥。”
  人到中年,往往发生三种“男女互变”。
  第一,人到中年,男女在性欲强弱方面互变
  在传统社会里,女性做姑娘时必然是“性盲”,因此须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渐适应和享受性生活。但又要怀孕、生育、哺乳,拖儿带女忙家务,所以往往要到30岁以上才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欲望来投入性生活。再加上少女的羞涩已逝,男人的“底牌”也摸清了,性生活也有了一些经验,因此那长期被社会文化所压抑着的天然性欲,就水到渠成般地喷涌出来,甚至判若两人。
  男人正相反。他的性能力高峰期是在青春期开始后的第一年,以后至多是持平,35岁之后一般会下降。而且越是年轻时“能征善战”的“刚强铁汉”,中年之后面对着性欲蓬勃有如“第二春”的女性,就越会感到力不从心,暗自感叹“落花流水春去也”。但是在传统男权社会的强力束缚之下,男性认识不到这是自然而然之事,凭空生出许多对女性的厌恨,似乎一切都是女性的不对和不好。君不见,男人开始大唱“女人是祸水”之时,必定都是在中年左右。因为年轻时只知“发扬勇猛顽强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哪有机会去总结什么“女人腰下之物,乃生我之门,死我之户”?
  如此这般,人到中年,阴盛阳衰,实乃司空见惯,事出有因。
  第二,中年男女的性敏感区开始颠倒过来
  年轻时,小伙子的性敏感区几乎只有一处,就是阴茎,尤其是龟头后面的冠状沟。所以天下新郎无一不是急不可待,若新娘抚摩他的肩胸腿背,他可能觉得多此一举。大姑娘则相反,性敏感区几乎遍布全身,除了通常所知的阴蒂、阴道口、乳头、大腿内侧等之外,因人而异,就连皮厚肉肥之处也是极易动情的性敏感区。相当多的年轻女性,只要周边的敏感区受到恰当和足够的刺激,哪怕没有性爱,也可以出现强烈的性反应和性高潮。这是男女的重大区别。所以天下新娘没有一个不渴望被充分、细腻地抚摩,而新婚之夜双方的不如意,大多与男女性敏感区的差异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人的体力和性欲都在逐步衰减,生殖器也越来越不敏感,为了掩饰窘态、重整旗鼓,他们往往需要从身体的周边开始刺激,然后再逐步向中心(阴茎)集中,最后才能投入性交。天长日久,其性敏感区也就逐渐从中心向周边扩展,慢慢地遍布于全身,也就越来越渴望充分、细腻和持久地被爱抚。
  中年以后的女性恰恰相反。随着灵与肉全面地、逐渐地松绑,她们在性交之前做准备的时间越来越短,在性生活中越来越需求直接的和强烈的刺激。原来那些遍布全身的性敏感区也就越来越向“重点部位”集中,以至于如果不直接地对这些部位施以强刺激,就很难达到性高潮。因此,性学家发现,购买各种人造器具的大多是成熟女性,而爱看“软色情”视觉材料(主要表现性爱抚)的,则大多是妙龄女郎。
  如此这般,“十八摸”之类的活动,也是人到中年,男变女,女变男。
  第三,男女性爱观念互变
  对于年轻人,西方有句话:“男人通过爱来实现性,女人通过性来实现爱。”中国也是如此。性与爱的关系不外乎5种:有性而无爱、先有性后有爱、性与爱同时都有、先有爱后有性、有爱而无性。越是年轻的男人,越容易相信前面几种,而越是年轻的女人则越容易相信后面几种。
  不管一个小伙子多么爱一个姑娘,如果她说永不结婚、永不性交,他也会知难而退。但是一个姑娘却可能对“鸿雁传书”、“精神恋爱”坚信不渝。所以,面对一个不肯就范的女郎,男儿恨不得一语道破:“最终,一切不都是为了那个吗?”而面对小伙子的“猖狂进攻”,姑娘常常大惑不解:“除了那个,他还有没有别的?”
  随着老之将至,男人的话开始变成“万恶淫为首,夫妻情如山”,不再信奉“风流倜傥尽在床帏”,反而力求“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用白话说就是:“老也老了,还弄那种事干什么?”同样,人到中年,女人的牢骚也变了:“连那种事都没有了,他还说他爱我!”中年女性常常把姑娘对“纯情”的迷恋看作“太年轻、不懂事”,也开始敢于向丈夫提出性要求。
  如此这般,对于性与爱的关系,男女的看法也在不惑之年“阴阳颠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