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生病的智慧》招来更多批评

(2008-11-26 15:10:03)
标签:

保健

饮食

固元

不生病的智慧

黎子正

郑州市

健康

分类: 特别关注
大河健康报 01 首页 2008年11月26日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081126222387654341.jpg

用当归针注射足底如受酷刑
  当归
  赵峰 图

 

 

  上期,本报《中医名家批评〈不生病的智慧〉》报道刊发后,引起读者强烈反响。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记者,述说自己“一招一式”照搬书中的方法引起的不良反应:某医院院长吃固元膏,吃出头疼病;很多人服用红枣泡桂圆,导致
  嗓子疼,扎堆到医院看病;用当归针注射足底如受酷刑;泥鳅不但治不了红眼病,还使病情加重。
  上期,中医名家对《不生病的智慧》中的9个新奇观点进行了批评,现在,我省一位药学专家、两位营养学专家也对该书继续提出批评。
    
《不生病的智慧》招来更多批评

http://www.dahe.cn 大河健康报 24 特别关注 2008年11月26日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081126222474686460.jpg

侯士良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081126222474846696.jpg

 

韩 萍
  

 

http://epaper.dahe.cn/dhjkb/W020081126222475003867.jpg

 

陈永春

 

 

  □记者杨振东刘永生
  核心提示
  11月19日,本报《中医名家批评〈不生病的智慧〉》报道刊发后,引起读者强烈反响。数十位读者致电本报述说自己“一招一式”照搬书中的方法引起的不良反应,更有一些药学权威和营养专家继续批评此书。
  治病不成反而病情加重甚至增加新病
  在本报刊发《中医名家批评〈不生病的智慧〉》系列报道后,《大河健康报》记者手机及热线电话被打爆,许多读者纷纷谈论自己治病不成,反而病情加重,甚至增加新病的经历。
  案例之一:医院院长吃固元膏吃出头疼病
  “你们报道说固元膏不能乱吃真对呀!我就是个受害者。”11月21日,一位50多岁的男子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是郑州市某区级医院的院长。
  原来,这位50多岁的院长西医出身,对中医不太了解,看到身边的人都在热读《不生病的智慧》,并将书中介绍的药物奉为“灵丹妙药”,也买来一本,并照着书中的方法开始给自己治病。他原本就是多年的胆囊炎患者,消化功能差,身体也有些虚弱,看到书中说固元膏是“可保一家老小平安无事的大补之品”,他决定买一些固元膏补补身体。
  没想到,吃了两天后,他开始头疼,开始还是时断时续,后来疼得非常厉害,几乎要昏倒,不得已才到本院的中医内科请专家看。专家确认他属湿热体质,不宜服用性味温热的固元膏,如服用,会使湿热加重。“幸亏就诊及时,如果继续服用下去,很可能会导致口舌生疮,严重的还会引发膀胱炎呢!”这位院长既庆幸又后怕。
  案例之二:红枣泡桂圆,喝得嗓子疼
   郑州市二七区医院的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黎子正告诉记者,最近他接治了不少嗓子疼的患者。“这么扎堆儿看同类病的情况往年极少见,一问才知道都是照搬《不生病的智慧》学出来的病。”黎子正苦笑着说。
  类似病例,都是喝了所谓“补血方”后,嗓子莫名其妙地疼起来,不得不找到他就诊。“这些病人的共同特点是,每个人来看病时,都拿着一本《不生病的智慧》。”黎子正说,书中写着“红枣在锅里炒黑后泡水喝,可以治疗胃寒、胃痛。再放入桂圆,就是补血、补气的茶了”。书中说这是一种“人见人爱的补血方”,可是这些患者照方子“进补”后,嗓子却疼起来。
  “《不生病的智慧》看似在介绍中医理论,但真正的中医什么时候这样不辨体质就给人看病呢?”黎子正气愤地说,这是对中医的扭曲,在毁坏中医的名声。
  案例之三:扎足如受酷刑,泥鳅不治红眼病
  一位手机尾号为5800的读者告诉《大河健康报》记者,她经常头痛头晕,看马悦凌打当归针打好了,就买来一盒当归注射液和一支医用注射器,装好药后,对照着书上的穴位图,自己扳起左脚要给自己打,但右手就是不听使唤,照了半天不敢下针。她招呼丈夫来打,丈夫好不容易一针扎进去,痛得她嗷嗷叫,再往里推针,她死活受不了了。“扎个足底像受刑,我放弃了。为这一针,我脚疼了两天。”她说,“真不知马悦凌是咋给自己的脚底注射的?”
  一位手机尾号为0771的读者说,他孙子得了红眼病,看书上说有人光吃生泥鳅治好了红眼病,就让孩子停了药,只吃生泥鳅,不料孩子的眼又红又肿,眼痛得连学都上不成了。
  专家继续批评《不生病的智慧》
  本报上期,中医名家对《不生病的智慧》中的9个新奇观点进行了批评,现在,我省一位药学专家、两位营养学专家也对该书提出批评。
  “海虾于肾大补”是该书的一大新论。在该书第41页作者写道:“海虾补肾效果强……我一顿吃了一斤多,过了半个小时,我感到腰渐渐地暖和了……以前也吃虾,没达到这个量,所以身体内的变化不明显,这次我无意中吃了这么多的虾,所有的功效一下子全部显现出来了。”
  对此,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侯士良说,“吃一斤半虾”能马上达到“腰渐渐暖和”的效果是不可能的。食物吸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半个小时就能吸收?这有悖于常识。虾只是一种食物,不是提纯的药物,不可能有这种吸收速度。吃虾只是一种食疗,不能神化食物的作用,说有这样的“效果”真是天方夜谭。
  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永春则说:把食物与疾病直接联系在一起,吃了就能解决一种病。从西医、从营养、从中医上讲都是站不住脚的。一种常见病怎么能与一种常见食物相关?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慢性病与环境、心理、运动、营养都有相关性,是个综合成因,是多因多果。想用某一种食物来解决某一种病是不可能的。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韩萍进一步指出:如果是一种器质性疾病,当出现症状时,多数病已经处于中期,但疾病并不会因为你采用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暂时感到舒服了而停止发展,你最终损失的是治疗时机。
  该书第26页提到“红枣桂圆茶大补血气”:红枣炒黑后再放入桂圆,就是补血、补气的茶了,特别适合教师、营业员等使用嗓子频率较高的人。如果再加上枸杞子,还能治疗便秘。
  对此,侯士良指出,红枣有补气兼补血的作用。但要辨清体质再服用。内火盛的人,服用补虚食物后,内火更盛,就如同火上浇油。这就不难理解,那些体质不适合的人为什么会服用后出现嗓子疼了。
  说“特别适合老师、营业员”,此方也不妥当。用嗓多的人,未必气血虚。此药不是润嗓药。说“加枸杞”就可治疗便秘,更不正确。此方不是润肠通便的药,枸杞不能润肠通便。
点击此处获取更多独家健康资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