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病的智慧》引发的怪现象
(2008-11-21 15:59:08)
标签:
养生健康不生病的智慧固元赵俐黎郑州市文化 |
分类: 特别关注 |
□记者杨振东刘永生文图
核心提示
不生病是一种奢望,但拥有“不生病的智慧”似乎并非难事,因为有了《不生病的智慧》一书。2007年8月以来,当这本不足200页的书一经出版,迅速风靡于世,至今已再版3次,印刷14次,多家书店频频断货。
为求不生病,众多读者将此书奉为经典,纷纷效法。更有诸多患者咨询本报,问书中所述的养生经、无须就医的药疗和食疗办法是否可用。
这本书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书中的治病方法有何依据?被誉为“健康教母”的作者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对书中9大新颖观点,我省中医界有着怎样的看法?请看——
读者奉为经典,书店频频断货,药店制膏繁忙
“是要《不生病的智慧》第一集吗?现在断货了,想要过两天再来吧?”11月15日中午,郑州市农业路一家规模颇大的书店,当记者问店员有没有《不生病的智慧》时,店员这样回答,“这几个月,这本书卖得特别火,我们都断10多次货了。”
不到30分钟,就有10多名读者来询问此书,其中以妇女、老人居多。
当问及为什么要买这本书时,市民刘女士告诉《大河健康报》记者:“很多朋友都买了这书,我借来翻了翻,发现上面都是教人咋不用找医生,自己给自己治病的。像头疼头晕,只需在脚底打个当归针就行了。”另一名老先生说:“去医院看病,一开药动不动就上百元。按书上的方法治,只要调节饮食就行了,方便、高效还没有毒副作用。你说,我们咋会不喜欢这书呢?!”
持他们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据郑州市新华书店统计,到目前,该书店各网点已售出7000册《不生病的智慧》,销量长期居生活健康类图书前列。
“简直卖疯了。”一位书商兴奋地说,“人们太需要不生病的智慧了,这本书正好满足了人们这种心理!”
兴奋的不止书商,不少药店也偷着乐——按照书中验方制作的“固元膏”近期热卖。在《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中,“固元膏”被郑重推荐,称其为“自制保一家老小平安无事的大补之品”。
在张仲景大药房、本草国药馆等多家药店记者发现,要求配制“固元膏”的市民络绎不绝。“这方子早就有,但很少有人来要求配制。出了《不生病的智慧》后,‘固元膏’成了畅销品。”
“这本书对引导全民食疗养生、经络保健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可谓功不可没呀。”一名从事营养工作的人士说。
患者要求足底注射当归针,医生哭笑不得
并非所有人都有好心情。不少医院的医生最近很诧异:不时有人手持当归针要求往脚底注射,有人被医生确诊为胆囊炎后,不让医生开方,而是问“我回家生吃几条泥鳅会不会好”?更有一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问“我不吃药,只吃毛豆行不行”?这些治病方法,很多医生从没听说过。但患者却众口一词,说是看的《不生病的智慧》。
为一探究竟,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针灸科主任赵俐黎找来此书认真翻阅了几遍。“从引导老百姓从日常生活中学习保健方法这个方面来说,这本书给人不少启发。如果每位医生都能像该书作者一样,将治病经验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出去,真是一件大好事。”
然而,当患者要求往脚底注射当归针时,赵俐黎回绝了:“且不说这样做到底能不能治病,单说操作都令人费解。足底针扎上去痛得很,药物也不易吸收,会有作用吗?”
“如按书上的说法做都能治病,医院就不用开了。”河南中医学院教授高希言看过此书后坦言,曾有患者手持此书问“慢性肠炎是不是只按小鱼际就会好”,这令他哭笑不得——“小鱼际能调理脾胃,但只按一个穴位就能治好病,是不可能的。”
姜糖水、泡脚、撞墙,治不了所有感冒
“半个月前,我感冒了,照着《不生病的智慧》上的方法治,不但没治好,反而加重了。”11月10日,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记者见到了33岁的时女士,她是完全照搬书上的方法耽误了治病的“痴迷者”。
10月下旬,时女士晚上睡觉受了凉,第二天,她觉得咽干、咽痒,不久又打喷嚏、鼻塞,她感到自己感冒了。看过《不生病的智慧》的她,想按书上介绍的方法治疗感冒。当天她便不再吃白萝卜、紫菜、海带等所谓“寒性”食物,并坚持一天喝两三次红糖姜汤,并定时将后背往墙壁上撞,晚上,她按时用热水泡脚。
几天下来,除了身上不时冒汗、感觉轻松一些外,时女士的感冒症状非但没缓解,反而开始流鼻涕、咽痛。
她想,贵在坚持,就坚持按上述方法“治疗”,直到11月10日,她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好到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求治。“像时女士这样拒绝用药,希望完全通过食疗、按摩治好病的人不在少数。食疗和按摩方法,在没发病时可起到防病作用,一旦患上病,这些方法就非常无力了。”赵俐黎说,“就说姜糖水,只适合风寒感冒的人喝,如果风热患者喝了,岂不是火上浇油?”
核心提示
不生病是一种奢望,但拥有“不生病的智慧”似乎并非难事,因为有了《不生病的智慧》一书。2007年8月以来,当这本不足200页的书一经出版,迅速风靡于世,至今已再版3次,印刷14次,多家书店频频断货。
为求不生病,众多读者将此书奉为经典,纷纷效法。更有诸多患者咨询本报,问书中所述的养生经、无须就医的药疗和食疗办法是否可用。
这本书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书中的治病方法有何依据?被誉为“健康教母”的作者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对书中9大新颖观点,我省中医界有着怎样的看法?请看——
读者奉为经典,书店频频断货,药店制膏繁忙
“是要《不生病的智慧》第一集吗?现在断货了,想要过两天再来吧?”11月15日中午,郑州市农业路一家规模颇大的书店,当记者问店员有没有《不生病的智慧》时,店员这样回答,“这几个月,这本书卖得特别火,我们都断10多次货了。”
不到30分钟,就有10多名读者来询问此书,其中以妇女、老人居多。
当问及为什么要买这本书时,市民刘女士告诉《大河健康报》记者:“很多朋友都买了这书,我借来翻了翻,发现上面都是教人咋不用找医生,自己给自己治病的。像头疼头晕,只需在脚底打个当归针就行了。”另一名老先生说:“去医院看病,一开药动不动就上百元。按书上的方法治,只要调节饮食就行了,方便、高效还没有毒副作用。你说,我们咋会不喜欢这书呢?!”
持他们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据郑州市新华书店统计,到目前,该书店各网点已售出7000册《不生病的智慧》,销量长期居生活健康类图书前列。
“简直卖疯了。”一位书商兴奋地说,“人们太需要不生病的智慧了,这本书正好满足了人们这种心理!”
兴奋的不止书商,不少药店也偷着乐——按照书中验方制作的“固元膏”近期热卖。在《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中,“固元膏”被郑重推荐,称其为“自制保一家老小平安无事的大补之品”。
在张仲景大药房、本草国药馆等多家药店记者发现,要求配制“固元膏”的市民络绎不绝。“这方子早就有,但很少有人来要求配制。出了《不生病的智慧》后,‘固元膏’成了畅销品。”
“这本书对引导全民食疗养生、经络保健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可谓功不可没呀。”一名从事营养工作的人士说。
患者要求足底注射当归针,医生哭笑不得
并非所有人都有好心情。不少医院的医生最近很诧异:不时有人手持当归针要求往脚底注射,有人被医生确诊为胆囊炎后,不让医生开方,而是问“我回家生吃几条泥鳅会不会好”?更有一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问“我不吃药,只吃毛豆行不行”?这些治病方法,很多医生从没听说过。但患者却众口一词,说是看的《不生病的智慧》。
为一探究竟,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针灸科主任赵俐黎找来此书认真翻阅了几遍。“从引导老百姓从日常生活中学习保健方法这个方面来说,这本书给人不少启发。如果每位医生都能像该书作者一样,将治病经验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出去,真是一件大好事。”
然而,当患者要求往脚底注射当归针时,赵俐黎回绝了:“且不说这样做到底能不能治病,单说操作都令人费解。足底针扎上去痛得很,药物也不易吸收,会有作用吗?”
“如按书上的说法做都能治病,医院就不用开了。”河南中医学院教授高希言看过此书后坦言,曾有患者手持此书问“慢性肠炎是不是只按小鱼际就会好”,这令他哭笑不得——“小鱼际能调理脾胃,但只按一个穴位就能治好病,是不可能的。”
姜糖水、泡脚、撞墙,治不了所有感冒
“半个月前,我感冒了,照着《不生病的智慧》上的方法治,不但没治好,反而加重了。”11月10日,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记者见到了33岁的时女士,她是完全照搬书上的方法耽误了治病的“痴迷者”。
10月下旬,时女士晚上睡觉受了凉,第二天,她觉得咽干、咽痒,不久又打喷嚏、鼻塞,她感到自己感冒了。看过《不生病的智慧》的她,想按书上介绍的方法治疗感冒。当天她便不再吃白萝卜、紫菜、海带等所谓“寒性”食物,并坚持一天喝两三次红糖姜汤,并定时将后背往墙壁上撞,晚上,她按时用热水泡脚。
几天下来,除了身上不时冒汗、感觉轻松一些外,时女士的感冒症状非但没缓解,反而开始流鼻涕、咽痛。
她想,贵在坚持,就坚持按上述方法“治疗”,直到11月10日,她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好到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求治。“像时女士这样拒绝用药,希望完全通过食疗、按摩治好病的人不在少数。食疗和按摩方法,在没发病时可起到防病作用,一旦患上病,这些方法就非常无力了。”赵俐黎说,“就说姜糖水,只适合风寒感冒的人喝,如果风热患者喝了,岂不是火上浇油?”
前一篇:自治自病炼成“健康教母”
后一篇:近半女性有不同程度性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