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崇尚健康不必谈农药色变

(2008-11-12 16:36:57)
标签:

农药

生物制剂

蝗虫

蚂蚱

姚崇

杂谈

分类: 特别关注
大河健康报 01 首页 2008年11月12日

 

  □杨青平
  一些崇尚绿色生活的人,对农药深恶痛绝,恨不得把农药厂统统关掉。他们老是觉得水果、蔬菜和粮食中农药残留超标,吃饭如同服毒,活着犹如慢性自杀。
  害怕农药,是因为不了解农药。在农药家族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六六六”和“滴滴涕”,用了几十年,杀虫效果好,但残留也高。所谓残留,就是分子不分解,留在水果、蔬菜和粮食中,对人产生危害。不过,“六六六”和“滴滴涕”早在十几年前就停止生产了。
  现在生产的化学农药,分子可以分解,喷药一两周后,基本上就没有毒害作用,其残留是微乎其微的。
  医学上讲,“毒物即剂量”,就是说,达不到一定剂量,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甚微。为了更放心,可以把水果、蔬菜用清水或者专用果蔬清洗剂泡一泡,若有微量残留,也会被溶解。
  农药,并非都是化学的,相当一部分是生物制剂。治病害的农药,毫无疑问都是生物制剂;治虫害的农药,也有不少是生物制剂,机理是让害虫染病而死。生物制剂农药是毒不死人的。在农村,经常发生这样的悲喜剧:家庭矛盾导致妇女喝农药寻短见,所幸喝的是生物制剂农药。于是出现两种结果:有人给卖农药的送锦旗,感谢救命之恩;有人找卖农药的理论:“你卖的是假农药吧?”
  不管化学农药还是生物制剂农药,都是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如果说化肥可以使作物增产,那么农药则可以避免作物绝收。农药比化肥更重要。
  病虫害从来就是农作物的瘟疫,不亚于水旱灾害。二十四史中,几乎每一年都有病虫害记载。以蝗虫为例,在古代,人类从来没有战胜过它。唐代宰相姚崇灭蝗,价值在于打破迷信。蝗虫蔓延开来,岂是人工可灭的?
  昆虫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在几个月的生命周期内能繁殖万倍、十万倍、百万倍,这个时候,它们的天敌也无奈其何。现在有了农药,才可以压制虫害的大爆发。尽管生物防治、生态平衡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农药防治仍然是迫不得已的杀手锏。如果没有农药的压制,虫害随时会打破我们所期望的生态平衡。历年来,只要在黄河滩区发现蝗虫大量繁殖,那是一定要喷农药的,甚至出动飞机喷药。有一则电视广告,说草原上的绿色鸡吃的是蚂蚱,那是骗人的。如果草原上的蚂蚱足以饲养亿万只鸡,那一定是蝗虫大爆发了,早把草原上的草吃光了,政府一定会出动飞机喷药消灭蚂蚱的,岂能留着它们用来养鸡。
  人类的历史才有100多万年,而昆虫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几亿年了,因为繁殖速度惊人,它们永远不会灭绝。人与昆虫都以植物为食,人与昆虫之间的战争将永无休止,如果不施农药,即便人人是姚崇,也不能战胜昆虫。
  水果、蔬菜和粮食,如果没有病虫害,就不必施农药;如果病虫害轻微,也可以不施农药。这话不必向农民交代,农民没有施药癖,施药是要花钱的。农民也不会在采收前夕施农药,既然要采收,何必多花一次钱,多费一遍工。市场上的水果、蔬菜,如果施过农药的话,也是在生长期施的,到采收时残留已微乎其微,我们大可不必忧心忡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