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头

标签:
杂谈 |
以下是我十年前的样子,头发很长,中间分界,现在会觉得“娘爆”(广东话,就是老土到极点),却是当年最时髦的发型,因为四大天王有两个都是头顶有界的。
那个年代,凡是时髦的东西都是被认为是腐朽的,思想不正派的,好学生的标准形象是军人式的寸头,一律穿白衣蓝裤棕色皮鞋。所以,个别像我这样留“小分头”的潮流先锋,(后来老师们统一命名为“汉奸头”,但请留意汉奸易先生的发型,他是正宗汉奸,发型确实中间分界,但还需配合大量发胶,塑造出服贴反光的效果才为正宗,老师对汉奸形象的描述,恐怕仍然有偏差)是被整顿的重点对象。
“小分头”还有细分的门类,按照分割比例的不同分为“中分”、“6/4分”、“3/7分”,其中“6/4分”和“3/7分”会再根据不同的倾向细分成“左6右4”,或者“左7右3”等等。这几种分割比例我都尝试过,划分过程也很简单快捷,一般只需要一块镜子一把疏子,熟练后只需数十秒即可成型。
光修剪出发型还不够时髦,还需要适当地把“M”字发型左右两端的发尾留长一点,以能刚刚触及眼帘为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为了可以藐起嘴角,用不经意的方式吹动下垂的发尾,然后脖子一甩……所以当时几乎所有留分头的男生,脖子都特别灵活,而且肺活量都达到4,000ml以上。
也许,老师为该发型取名“汉奸头”的原因,并非她们曾受留这样发型的汉奸出卖过,就是看不顺眼,觉得这不是正派的发型,当时的人都单纯,在本国公民里面选择,能想到最坏的职业就是汉奸了(如果是现在,可能会被称为贪官头)——我留了一个那么坏的发型,怎么可能是好学生呢?
初三时,忽然醒悟,下决心做回正常人(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中间分界,心理变态),后来班主任提拔我做几何科代表,自此以后我的逻辑思维特别活跃,特别是对黄金分割点的概念特别有心得,关于0.618之神奇,甚至对我以后学习摄影构图都极有帮助。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分界的发型是大有学问的,相比现在的发型,每一种分界方式都可以看成是一道科学课题,例如中分,“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何谓不偏不倚?这应从它和偏、倚的关系中来把握其具体内涵。不妨以孔子曾经讨论过的“文”与“质”的关系为例来说明。孔子曾经曰过:“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文”与“质”的关系而言,这里“史”和“野”就都是属于偏或倚,“文质彬彬”则是不偏不倚,最擅长平衡之道。学生乃文人,文质彬彬乃文人应有之素质,掌握平衡之道,从头做起,何罪之有呢?说中分头为汉奸头,正说明老师对古文化一知半解,很应该为“中分头”正名为“文质彬彬头”。
再说6/4分,3,600年前,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就已经把这一比例用在大金字塔的建造上;2,300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理德第一次用几何的方法证明出这是个世界上最完美的比例,计算出黄金分割率;米开朗基罗, 达.芬奇又把黄金分割溶于他们的绘画雕塑; 贝多芬、莫扎特、巴赫又把这一比例放进了他们的音乐;十多年前,一个名叫袁启聪的初中生受到香港无线电视台启发,又一次把这完美无缺的比例运用在他的发型上……所以,6/4比例的分头,也没汉奸什么事,应该正名为“黄金分割头”。
现在看来,老师提拔我做几何科代表的时间还是稍晚了一些,如果能赶在我的发型仍处于黄金分割的时期,恐怕我会更有作为。
都说一代不如一代了,70后80初的朋友经历过科技含量最高的头顶分界的时代,上进好学的品质是从头开始的。看看现在的学生,头发剃得比胡子还短,学校现在已经不禁止分界,开始禁止光头了。
我留的是6/4,而不是中分,所以后来我擅长摄影,而不去做驾驭各方平衡的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