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理解解决问题亲近好朋友江南育儿 |
分类: 读书教育 |
你就像隧道,深又不可测,等待我们去发现和理解
晚上,带江南到小区散步。入秋了,越入夜温度越低,临出门给江南戴上鸭舌小帽。
才八点多,除了匆匆回家的邻居偶尔路过,小区没有了夏日的喧哗与欢笑,孩子们都不出来玩耍。
我问江南:滑滑梯吗?或许他也觉得游戏区太过安静和冷清,直说:“不滑!”当然他还有借口:“穿封裆裤,涩!”我怎么解释“封裆裤不涩,开裆裤滑滑梯才涩”,江南依旧坚持他的观点。好吧,依你的!
总得有交流吧,我牵起江南小手说:“跟妈妈散散步吧!”江南却拼命挣脱,他喜欢自由自在随意走、随意看,不愿被束缚。好吧,继续依你。你带路,我随从!几条熟悉的路,江南转个圈,没有小朋友、没有特别的人、没有特别的事儿,江南始终没有兴奋和开心。
突然,我一转身,“哎唷”,不小心碰了他的头,小帽骨碌碌翻身落地,这动作、配音、出现的小状况,顿时逗乐了小家伙,江南咯咯乐开了。原本平常的小散步,被拨弄出轻快的小乐曲。看到我拣帽又想给他戴帽,江南撒开小长腿、笑嘎嘎的欢跑着躲避我,帽子也就歪斜着挂在他头上。
路过花园,江南远远看到正在锻炼的姥姥和姥爷,热情跑过去打招呼,继而冲我发令:“回家!玩大汽车!快!”说完,头也不回,果断、魄力十足的往家赶。好吧,还依你!我继续当小跟班。
走着、跑着,江南突然驻足,一把抓住帽子狠狠摔地上,笑嘻嘻撇我一眼又继续朝前跑。好嘛,记起刚才掉帽子的小快乐,又来一遍!
但这是主动犯错,性质不同,我可不能再依你、不能再当听话的小催巴儿,站在原地提要求:“江南,把帽子捡起来!”语气貌似挺严厉的。
江南停步、回头,干脆回答:“不拣!”
我气急:“必须捡起来!”
江南倒不恼,一句话抛过来:“江南不拣!”
几个回合,谁也没说服谁,江南懒得理我了,继续朝前冲。
我只有耍赖:“江南不拣帽子,妈妈不走了,妈妈生气了,不理江南了!”
看着黑沉沉的夜,江南不敢再往前,转头回来,继续和我对峙、僵持。
……
“妈妈,走!”江南试图打破僵局。我不语,兑现“不理他”的惩罚。
“妈妈,走!”江南再度要求我。我不语,心里也嘀咕:如果江南就是不从,我该如何下台呢?
突然,江南默默走到帽子跟前,我心中大乐:小东西终于就范了!可,乐还没蔓延开,只见江南左一脚、右一脚,对帽子大肆踢踏蹂躏,行为极其残暴!
我天,这什么孩子啊!怎么能这样?我简直想暴怒,想一通狠批,想下手给他点教训。关键时刻,我真佩服自己,忍了,顽强地压抑自己如火的情绪,大脑飞速转动:江南怎么了?就是这个闪念,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俯下身,拉过江南让他靠在我身上,平静的问:“江南,为什么不拣帽子?”
江南无辜的双眼闪动着,认真回答我:“不想戴帽子!”
哦,就是这么简单,原来只因为这个简单的理由,他不惜一次次与我对抗。我后悔,没有早一点了解孩子的心理;但我更庆幸,最终我还是走进了他的小世界。
“好吧,帽子不戴了,江南拣帽子吧!”我笑容满面的告诉江南。江南愉快拣起帽子、随意交给我,轻松地继续往家跑。
看着他小小的背影,我有点哽咽,这么弱小的生命,我们是他最信任最亲近的人,我们凭什么用他们的信任来交换我们的粗暴和强制。俯下身来,多听听他们的心声,也许,我们就能理解他们的执拗、任性和坚持。
希望,我和孩子能真正成为互相理解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