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夕硐门口,排着长长的队,都是为了省点力气,坐景区电瓶车的游客。五一人流高峰,景区已经开足马力,可无奈游客实在是多,电瓶车连轴转,我们还是要在大太阳下等,等了大概有二十多分钟,终于挤上了。
第二站是水云硐,这段路程还挺远,而且还都是上坡路,现在觉着坐车去,还是很香的。水云硐由52个硐体组成,其中透天硐6个,水硐8个,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气势磅礴。
走进硐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采石遗址历史发展区,采石历史源六朝、经隋唐、行两宋、兴明清,衍绵至今。展示了长屿硐天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采石遗址,由一条狭长的平硐巷道串联而成,巷道一侧成列着历代采石模型,且平巷高度较低,分布着大小不同的三个深潭,奇岩倒挂、碧水映山,幽深见底、上下对称,颇有意境。
穿过此,豁然开朗,这里是中国石文化博物馆,它是水云硐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大的硐穴博物馆。洞体岩性为火山碎屑岩,色呈多彩,第一洞厅“洞天福地”深广雄伟,岩壁长年渗水积彩,形成了梅桩、柳枝两幅天然壁画,高100多米,自然形象,极具观赏性,有诗云“亿万年成不朽身,盘虬屈铁倍精神。老梅花发香天下,醉煞清歌驿路人。”《神雕侠侣》、《鹿鼎记》曾取景于此硐,这更为水云硐增添亮丽彩。
拾级而上,一侧是岩石峭壁,一侧则是古代采石场景,再现了长屿独特的采石工艺,主要分为开面试采、打岩头与打销、打断、拄岩及划线、凿铮、出板六道工序,成列有铁钎、榔头等采石工具,开采过程中会有老师傅领头,在整齐划一、震彻山谷的采石号子声中一起作业。
石阶的尽头,便是奇石馆和艺术馆,奇石馆内各地奇石齐聚一堂,艺术馆内展示着当地石雕艺人的作品,有石狮、石马、石人、石猴等各种石雕工艺品,尤其是那些石窗、石屏上的精美雕刻,有七仙女、鸳鸯戏荷、风穿牡丹、玉女散花、嫦娥奔月、梅兰竹菊,体现了温岭源远流长的石雕艺术,无不使游客啧啧称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