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目的地,为铁路文化公园。
这片区域,是原来的老火车站及场站,就在市中心的地段,靠江边。小时候,从老家到父母工作的城市,都要在这里由火车转汽车,所以,还是有很深的印象。老火车站栉风沐雨90余载,自1932年2月15日开行第一列普速列车,见证了精兵强将保家卫国的黄沙漫道,见证了八婺儿女走上建设新中国的征程,见证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场景,见证了游子返乡久别重逢的欢欣瞬间。公园的核心区为铁路文化馆,它由原上下两层的车站主体站房改造而成,建筑面积1800余平方米,在尽可能保护历史遗存的基础上,各功能区进行了合理布局和创新设计。文化馆一楼曾经是旅客候车厅和进出站口,二楼是原金华站机关所在地。展馆总体呈现“民国风格、铁路底色、地方元素、开放空间”,共设有序厅、候车室、沉浸厅、科普厅及6个专题展厅,展示了中国铁路、浙赣线和老火车站所蕴含的铁路文化积淀,以及铁路交通之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馆内的展陈物件是通过各方途径收集到的真实物件,最老的来自民国时期。由于疫情,室内场所关闭,不过好在之前刚开馆时,已经带老妈参观过,所以也就不遗憾。
公园有很强的设计感,整合了与铁路相关的时代记忆和经典站点,打造“场景化、景观化”的年代体验空间。钢轨、火车等元素突出了铁路文化符号,市民游客漫步其中,尽可找寻历史记忆,触摸时光遗韵。园内长约500米的铁轨,将轨道花园、樱花大道、银杏大道、河桦林等景观小品串联成线。园区内还有观光游园小火车,虽说暂时停运,但是可以想象当轰鸣声在耳畔响起,火车驰骋其中直冒蒸汽的样子既熟悉又亲切,仿佛穿越到了上个世纪,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乘客可以在车厢中欣赏沿途美景,游园的市民也可以在公园里看到火车不停地穿梭。无论是在火车内外,都能收获新鲜的体验。
与一般的公园广场不同,这座主题公园没有亭台楼阁,景观设计更加突出生活情趣,既有水流式台阶、镜面水景等景观小品,又有薰衣草、满天星、麦冬、紫色酢浆草等天然屏障,处处散发着自然馨香。游客来此,在极具怀旧气息的轨道列车旁取景拍摄,于曲径通幽处定格青春芳华,瞬间“穿越”回汽笛喧嚣的历史年代。
位于铁路文化公园西北侧的一角,此处还隐藏着一处很有价值的历史建筑群,包含第一粮库、第二面粉厂、车务段机修房、修理房、蒸汽机房以及水塔等遗存老建筑。据说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身“红馆1932”婚宴圣地,化身爱情的象征。
公园很大,目前开放的仅仅还是一期。可以看到,二期还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逛了一圈,我和老妈坐在江边梧桐大道的休息椅,吹着江边的微风,望夕阳斜下,人生的惬意不过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